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美国的许多诊所里正在采用电刺激锻炼肌肉,也就是依靠电流的震动使肌肉收缩。这种被称之为电肌刺激(EMS)的治疗手段原先是用于防止瘫痪病人肌肉退化,它也曾被运用于其他一些领域。在体育界曾试用过它。苏联的宇航员们在太空飞行中也运用过这种治疗手段。苏联宇航局正考虑在它的第一个空间站里应用这项技术。在技术水平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教练员和运动员们都在竭力探索发展力量,提高爆发力以及改善身体状况的新的训练方法手段,EMS技术正是诸多适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肌电刺激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新 《体育科研》2003,24(3):54-54
肌电刺激(EMS)通过利用代谢作用的特点而征募了快肌纤维。在100-120Hz且是3-5s短时冲动和较长的恢复期下,就会发生高频刺激。高频率确保了快肌纤维的募集。由于这种刺激的结果,要么更多的快肌纤维得到发展,要么受到刺激的肌肉群中的慢肌纤维转变为快肌纤维。 在耐力性项目中,慢肌纤维更为理想,可以使用18~19Hz的低频刺激。通过延长刺激时间(到8秒)和缩短恢复期,慢肌纤维的糖原氧化通道得到加强。  ·肌电刺激(EMS)可以在不造成身体和心理疲劳的情况下,增加频率和训练的强度。  ·不会对关节和韧带造成压力,降低了受伤的风险。这…  相似文献   

3.
前言 肌电已被认为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肌电图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肌力和参加收缩的肌肉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用来诊断运动技术。国家体委科研所的王云德,卢德明等曾应用遥测肌电和摄影、测力来综合分析评定举重运动员。郭庆芳等早些时候还利用肌电对标枪运动员的肌肉用力顺序等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总的看来,我国生物力学应用肌电还处在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4.
肌电与肌力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收缩与肌肉的动作电位有十分密切的偶联关系,记录肌收缩时相应的动作电位变化就是肌电图;就目前的研究水平和应用程度而言,肌电图在体育运动中应用比较广泛,用肌电图研究肌肉活动的不同状态、肌  相似文献   

5.
主动肌和拮抗肌功能转变瞬间的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主动肌和拮抗肌功能转变瞬间肌电平均功率频率的观察,探讨中枢控制因素在决定MPF变化中的独立性作用.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在完成60%MVC强度的疲劳性等长屈肘运动负荷试验后,瞬间转变肌肉工作性质,完成60%MVC强度的疲劳性等长伸肘运动,分别记录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sEMG信号,观察两次疲劳试验以及瞬间转变过程中肌电MPF等sENG指标变化.结果:等长屈肘和等长伸肘快速转变的瞬间,主动肌和拮抗肌MPF等各项sEMG信号分析指标均发生了显著性改变,表现出明显的跃变现象;无论是转变之前,还是转变之后的等长疲劳试验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的MPF、C(n)和%DEF均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而拮抗肌AEMG则维持相对恒定.结论:中枢运动控制是导致疲劳过程中MPF单调递减变化的独立性作用因素,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CNS将主动肌与拮抗肌作为一组控制肌群实施同步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选材中,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采用肌电方法间接测定肌纤维类型,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不同肌纤维类型代谢,收缩特征导致肌电参数各有差异。实验证明,快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进行持续性收缩时积分肌电图(IEMG)增加,平均功率频率向低频转移。而慢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积分肌电图振幅小于快肌振幅,功率谱变化小而稳定。机制主要是由于快肌运动单位较易疲劳,为维持力量输出,大量慢肌运动单位募集造成低频成分增加。此外快肌强大的收缩力量使肌内压增高,肌肉内供血不足和乳酸堆积是功率谱变化的另一个原因。这些机制已成为采用肌电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体育学院潘慧炬提出肌电肌力定量研究的实验设计,同浙江省体科所吴忠贯讨论,现将潘的原文及吴的复信发表于后(本刊略有删节),以请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各界广泛发表意见,促进体育科学基础研究更快更好地同应用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谢辉 《精武》2012,(14):10-10,12
表面肌电是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的电位变化,其在运动员肌肉训训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和肯定。研究运用文献综述的方珐分析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的热点,分析认为我国研究主要集中于现象研究(各种机头训练的肌电特征)和运用研究(运用肌电促进肌肉训练)两个方面,在未来研究中应该关注例如疲劳肌电图产生的确切机制;表面肌电图在动力性运动训练中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乒乓球基本技术的肌电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肌电图方法,对乒乓球直握快攻打法的正手攻球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技术动作进行肌肉工作机制的探讨,并建立训练时正确的肌肉工作模式,以便配合技术动作观察,进行技术诊断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八道肌电遥测仪是测量记录运动员在相距50—100米远处各种运动状态下八块肌肉电信号的仪器。通过肌电遥测仪所测得的肌电信号可以进行分析了解:  相似文献   

11.
朱静华  丛林 《冰雪运动》2010,32(1):18-21
速度滑冰是黑龙江省传统优势项目,是全运会冬季项目的夺金点。丰富科研监控手段,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对提高速滑运动员比赛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综述法阐述表面肌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其信号分析在速度滑冰训练监控、评价运动性疲劳和运动康复领域的应用特点。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技术因其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等优势,势必将成为体育科研的重要手段.在璩度滑冰的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芬兰产Mega6000肌电仪和肌电仪器自带的Megawin2.4软件系统,让实验对象在做大腿后部肌群的力量练习手段如直腿后摆拉橡皮条、俯卧屈小腿拉橡皮条、俯卧后摆腿、俯卧跪起和仰卧挺髋力量练习手段的状态下,对实验对象的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腓肠肌内侧、阔筋膜张肌、股直肌和胫骨前肌进行肌电测试,并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分析肌电特征和肌肉的工作机制。结果表明,各块肌肉在力量练习过程中放电顺序、放电强度、放电时间、肌电积分值都不相同。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根据动作结构、肌肉收缩方式、收缩速度和力量大小等方面进行训练,使训练手段更能符合专项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采用ME6000表面肌电仪和SONY高速摄像机对沈阳体育学院9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模拟滑道训练中进行同步分析。结果表明:速度滑冰运动员侧蹬腿与支撑腿表面肌电原始电压有显著差异,左右伸膝肌群(腓外、腓内)在滑行过程中放电高于其他肌群;左腿为侧蹬腿时,半腱肌在膝关节折叠成小角度时放电最为明显;双支撑阶段右腿屈伸肌群表面肌电标准化电压在膝关节角为110~120°时达到最大值,在膝关节角大于120°之后肌肉力量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4.
检查肌肉器官机能状态的方法很多,像肌力、肌张力的测定等。这些方法都能从肌肉的收缩状态来直接或间接地判定肌肉的机能状态。由于肌肉收缩是由一连串节律冲动引起的,这些冲动首先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产生并沿着运动神经扩布到肌肉的。在皮肤表面放置电极可记录到肌肉活动时的电位变化,这种记录所得的图形称为肌电图。利用这一客观记录就能直接判定肌肉的神经支配状况和肌肉器官的机能状态。1968年苏联学者将肌电研究用于举重运动,通过肌电图分析确定抓举动作用力肌群的先后顺序。1971年日本医学家小野在其“举重”一书中也简要地列举了抓举  相似文献   

15.
女子抓举技术动作的肌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肌电测试仪对江苏省女子举重队现役队员的抓举技术动作进行分析,选取8块在抓举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浅层骨骼肌在抓举过程做同步肌电测量。运用相关软件得出8名运动员在3个不同重量的抓举全过程中8块骨骼肌的积分肌电值,得出三角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大,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小。  相似文献   

16.
肌电疲劳阈(EMGFT)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邴强  王健  楼珍芳 《浙江体育科学》2001,23(1):49-51,57
EMGFT作为反映肌肉疲劳阈的一项指标,具有客观性、可靠性和非损伤性等特点,在人体肌肉功能评价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本文对EMGFT检测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究稳定与非稳定下不同负荷对深蹲练习时主要肌群肌肉的刺激效果是否对同一肌肉的刺激效果一致.方法:对河西学院体育学院2013年级25名男生进行不同负重的(30%的最大力量、60%的最大力量)深蹲测试,采用BL-820S科研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对受试者臀部、下肢6块肌肉(臀大肌、臀中肌、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腓肠肌)进行表面肌电分析,从肌肉活动角度对非稳定和稳定状态抗阻训练的肌肉刺激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稳定条件下以30%RM,深蹲时所有肌肉的值无显著性变化(P>0.05),同样的在稳定条件下以60%RM深蹲时所有肌肉的值也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非稳定条件下以30%RM深蹲时所有肌肉的值也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在非稳定条件下以60%RM负重深蹲时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臀中肌、臀大肌等的值出现显著增长(P<0.05),研究结论:非稳定支撑面与稳定支持面可能同样具有提高身体稳定性、增加身体表层肌肉的刺激程度,两者不存在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肌电图学与运动学对天津体操队男子运动员完成的自由体操、双杠和吊环三种类型手倒立动作进行了同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手倒立动作在完成过程中,主要参与调控身体平衡肌群的肌电变化存在差异性(P〈0.05)。据此,提出了针对这三种类型手倒立动作的训练方法。旨在为今后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非线性信号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王健  方红光  杨红春 《体育科学》2005,25(5):39-43,64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强度等长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非线性信号变化特征及其与肌肉运动耐力的关系。10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本次实验。采用4 0 %、6 0 %和80 %MVC强度的等长运动试验诱发肱二头肌疲劳,同步采集该肌肉s EMG信号并进行非线性C(n)和% DET和线性MPF分析。研究发现1)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信号的MPF和C(n)呈单调递减型变化,而% DET呈单调递增型变化;2 )不同强度运动负荷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MPF、C(n)和% DET变化率具有明显的运动强度依赖性并与肌肉耐力运动成绩高度相关;3)以% DET变化率反映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敏感度明显高于MPF和C(n)。  相似文献   

20.
运用美国产Noraxon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对国家射箭队男、女各12名运动员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射箭队运动员在射箭动作的不同阶段尚存在部分不合理的肌肉用力特点;相对来说,无论是举弓时的肌肉激活顺序、主要肌肉用力特点,还是动作的一致性,均是女子运动员较男子运动员合理;以肌电RMS幅值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这个派生指标对运动员进行多支箭肌肉用力的一致性评价较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