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首创行政复议和解与调解制度,但条例对和解协议和调解书的效力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这对和解与调解制度的具体执行和落实存有潜在的障碍。在现有行政法理论和立法基础上,论证和解协议和调解书的强制执行力和可诉性,达到明确和解与调解效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人民司法的历史上,法院调解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但是,它仍然有着鲜活的魅力,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方面有了改革的必要。法院调解制度的问题和弊端存在于制度设计和司法操作两个层面。完善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我们应当妥善解决法院调解与判决之间的关系;坚持法院调解必须遵循的原则;明确调解书的制作与效力;将法院调解与人民调解协议效力衔接起来;改进调解的程序。  相似文献   

3.
具有“东方经验”美称的我国诉讼调解制度,历经立法与司法政策的多次变迁,亦受到了来自理论界的挑战,但由于其在排解纠纷、消解矛盾、维护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独特作用而得到了新的认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既是对此前各种争议的回应,又是在新形势下就完善民事调解制度、提高司法能力以促进和谐社会之建构所作之重要制度安排。其程序完善主要体现在对调解的启动、调解方案的提出、调解的期间、回避、方式等问题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建立了促进、保障调解协议得到切实履行的民事责任机制和调解担保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诉讼调解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在一般民事诉讼案件中,尽管当事人之间达成了调解协议,但在调解书送达与签收前可以反悔。这种反悔制度存在欠缺。诉讼当事人合意达成调解协议,意味着利益可以平衡;且调解协议应诚信履行,因为诚信包含了深刻的道义基础。故应建立诉讼调解协议签名或盖章生效制度,取消调解反悔制度。这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这对行政纠纷的解决有诸多消极影响,本文在探讨行政调解常制度合理性的基础之上,对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建立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即本着自愿、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则,明确可进行行政调解的范围、规范法官对调解的介入及赋予调解书执行力,设置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公安刑事调解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公安刑事调解制度,但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公安刑事调解活动.法律应规定公安机关的刑事调解权,明确公安刑事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完善相关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解制度在我国的民商事审判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平、正义等现代司法理念的确立,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调解制度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有些制度与规定甚至与现代法治的理念格格不入.对此,我们有必要对调解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本文在对法院调解制度进行理性的反思基础上,分析调解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提示其与实践的冲突甚至矛盾,革除其与法治理念和社会文明进步相抵触或者冲突部分,以期加强对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并提出完善调解制度的相关规定和措施,以期充分发挥调解制度在我国现代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以及域外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比较,阐明了建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进而对建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进行思考,目的在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2016年出台的《特邀调解规定》正式建立特邀调解制度,但该制度存在的准入门槛较低、委派调解案件适用范围模糊不清、特邀调解员发挥作用有限等新旧问题仍然未得到妥善解决。此类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我国当前特邀调解制度在调解组织、调解制度结构不完善等深层次的原因。因此,应当适当提高名册制度的准入门槛,明确委派调解适用的案件范围,设置激励机制,建立特邀调解专项经费,进一步完善特邀调解制度,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诉调对接工作法制化、规范化进程,促进司法ADR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应运而生,同时我国法律也明确规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适用调解制度,顺应了法律纠纷解决多元化的时代要求。但调解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适用规定较为简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的实际可操作性。为此,我国法律应严格限制调解程序的启动时间、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的公告审查制度,同时完善调解协议内容、细化审查标准,以充分发挥调解制度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享有“东方经验”美誉的调解制度受到了高度重视,其应用实践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在我国,这一禀赋着“和合”文化和传统伦理价值的制度,在经历了兴盛、衰退、复苏这样U型发展过程后,进入了制度发展的瓶颈期。如何使这项独具魅力的纠纷化解制度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无疑成了我们今天必须加以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对美国调解制度的兴起与蓬勃发展.我们认为存在诸多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借鉴,对于推动我国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万钧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3):138-141
民事调解制度是中国法治文化和长期司法实践经验的结晶,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然而,民事调解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以民事调解制度的文化渊源为视角,探寻这项制度的社会基础和内在规律性,进而对其加以完善和改进,以使其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民商事调解担保作为一种诉讼担保方式,通过法官的指引介入民商事案件的调解程序中,经当事人协商达成调解协议,约定由一方当事人提供担保或者案外人同意为当事人提供担保,从而在实体和程序方面强化调解功能。民商事调解担保制度的适用,提高了民商事案件调解率,降低了调解案件执行申请率,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诉讼程序复杂、持续时间长的弊病,有效节约了诉讼成本。  相似文献   

14.
司法调解制度有其深刻的经济、文化等社会基础和理论渊源。我国目前司法调解制度仍然存在着违反自愿、公平、公正、合法等基本原则的情况,今后我国应不断完善司法调解的调解程序、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调解监督、调解激励和救济制度,确保司法调解自愿、公平、公正、合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得到国际上的极力赞誉,被称之为“东方经验”、“中华民族的创举”,它有着深厚的社会、化基础,得到中国传统化和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支持,继承了中国古代民间调解的优良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奠定了基础,目前已形成了遍布全国城乡、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体系,并在预防和调解民同纠纷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目前的新形势下,首先必须保持人民调解的民族特色,认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强化功能,健全组织,提高调解人员水平,并需要进一步解决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制订人民调解法。  相似文献   

16.
调解是我国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之演化而来的司法调解在我国目前的纠纷解决机制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因司法实践界对案件调解率的过分追求,导致司法调解的弊端凸显,完善司法调解制度事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民事案件“执行难”已是司法进程的一大困扰。对此,司法实践将民事执行调解作为执行形式之一。然该执行手段仍未得到立法上的承认。从理论原理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存在其可能性;从其确立意义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具备必要性;从司法实践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具有可行性。故将民事执行调解纳入立法规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几十年的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调解制度的弊端也逐步显现:调解制度的强制性,违背了当事人合意的原则;调解程序的非规范性,导致法官随意性过大等。在司法实践中,可采用调审分离、建立专职调解法官制度、强化自愿原则和处分原则等措施对调解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作为恢复性司法主要内容的刑事和解制度,近几年已经成为国际刑法学研究和实施的一项主要举措,刑事和解制度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即平衡理论、叙说理论和恢复正义理论,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此也作了积极的研究和尝试.引入刑事和解制度必须要根据中国国情和人文环境,本文分析了我国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并就建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程序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由于社会主流意识将诉讼手段推崇至解决纠纷的第一乃至唯一手段,加之立法滞后、自身效力薄弱,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纠纷解决体系中日渐萎缩。但“诉讼爆炸”、诉讼迟延、诉讼成本高昂现象的出现,又使社会意识重新转向重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民调解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诉讼自身的弊端,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良性互动、彼此支持的有效机制。我国上海等地的司法实践,为探索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有效衔接机制提供了实证考察的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