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对高中集训队学生过度训练的早、晚期症状,检查特征及过度训练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对过度训练进行正确判断、处理和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过度训练是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过度训练的研究,探讨过度训练的机制和恢复方法,以期为运动训练和教学科研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何景周  贺莉 《科教文汇》2007,(9X):139-139,142
过度训练是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过度训练的研究,探讨过度训练的机制和恢复方法,以期为运动训练和教学科研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鼠过度运动状态下内分泌症状特征。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常规运动组、过度运动组三组,每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每天无任何特殊运动,正常饲养,过度运动组小鼠进行过度训练,常规运动组小鼠在与过度运动组相同的游泳箱中每天进行30 min的游泳训练,持续7 d,测定心系数、收缩压、心率、血浆心钠索、ET、Ang、NO、NOS等指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常规运动组和过度运动组小鼠的心脏系数/体重指数变化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运动后常规运动组和过度运动组的平均血浆心钠素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运动前,运动前后常规运动组的平均血浆心钠素量也分别显著高于过度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常规运动组ET具有显著性差异,Ang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过度运动组的Ang显著低于常规运动组。常规运动组与过度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NO、NOS活性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过度运动组小鼠NO活性显著低于常规运动组小鼠,过度运动组小鼠NOS活性低于常规运动组小鼠,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过度运动状态下,小鼠体内分泌各指标值降低,内分泌系统活力大大降低,紊乱程度增大,使得小鼠机体功能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5.
采用科学的方法调整竞技状态、合理安排运动训练负荷、预防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针对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及供能特点,通过对多项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客观地诊断羽毛球运动员竞技状态、运动疲劳的程度和身体恢复的情况。反应时、肌力、心率、最大做功能力、血尿素、血睾酮、血乳酸等几项指标能够较好反应羽毛球运动员训练效果,指导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6.
罗颖华  罗晓宇 《今日科苑》2010,(10):272-272
随着当前竞技体育不断向前发展,各国家之间的运动水平差距越来越小,竞争日趋激烈。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通过赛前和比赛中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是进一步提高短道速滑运动成绩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比赛前及比赛中进行正确的心理调节,可以消除过度紧张的心理障碍,使运动员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注意力稳定的良好心理状态参加比赛,有助于在比赛中发挥其应有的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校业余短跑训练中,许多运动员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出现运动成绩停滞的情况,通过观察发现放松能力是大家一直不太重视的一个因素,而科学的放松训练,对有效的解决机体过度疲劳和改善技求质量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产生疲劳的特点,对吉首大学健美操队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为运动员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从而为运动训练能正常有序的进行和提高训练效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体能技能训练中挫折心理的产生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它对运动技能的训练效果产生多种负面影响。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必须深入剖析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认真探讨消除挫折心理的方法,消除挫折心理。  相似文献   

10.
胡倩 《内江科技》2008,29(3):167-168
文章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分析了运动训练中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同态度。依据现代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针对运动训练中青少年运动员产生的心理挫折进行相应的控制,为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过度运动状态下SD大鼠心血管内分泌症状特征。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0只,依据体重随机划分成安静对照组、中等过度运动组、强过度运动组以及力竭运动组,对于运动组的大鼠,需每天在跑台上完成不同程度的8周过度运动训练,采用仿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心机细胞中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GTⅡ、心机细胞膜上受体ETR等内分泌症状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强过度运动组大鼠的AGTⅡ含量均显著低于安静组(P0.01),力竭运动组大鼠的AGTⅡ含量与安静组无显著性差异;强过度运动组大鼠的ET含量均显著低于安静组大鼠(P0.01);力竭运动组大鼠和中等过度运动组的ET含量和安静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强过度运动组大鼠的ETR值显著增加(P0.05),力竭运动组大鼠的ETR值显著降低(P0.01);各运动组大鼠的ANP含量和安静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P0.01),力竭运动组大鼠的ANP含量比安静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等过度运动可明显改善内分泌功能,而过度运动阻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疲劳是体育训练和竞赛不可回避的问题。了解运动性废劳产生的机制和特点,判断出疲劳的程度,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注意延缓疲劳的产生及在训练和比赛后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措施促进疲劳的恢复,对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D OMS)是指机体进行大运动量或不适应的运动,尤其是离心运动后,常常会出现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现象,在解剖学、组织学及生物化学方面,肌肉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及预防与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为指导大众健身和体育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运过度运动导致的导致急性心内膜炎预防与治疗方法,预防运动性心肌损伤发射。方法:采用PAFAFAC分析方法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对两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人体三层骨骼肌模型的蒙特卡罗模拟,由广义梯度近似GGA观测免疫细胞凋亡模型,通过对血液样本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锂(CMC-S)进行合成流变分析,分析患者在躯体神经支配下心肌内膜收缩或舒张。结果:通过运动骨骼肌免疫细胞凋亡抑制方法,能有效对过度运动训练损伤导致的急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实现诊疗。肺动脉收缩压有82.6 mm Hg改善为92.0 mm Hg,肺动脉舒张压有44.9 mm Hg改善为50.3mm Hg。结论:采用免疫细胞凋亡干预后,肺动脉能短期实现修复,可以改善患者的脉氧饱和度,合并胸痛、浮肿、高烧等急性心内膜炎病症,从而避免运动员出现急性心内膜炎的症状,对避免运动员因过度训练导致的心衰竭和体循环缺血缺氧等也有积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青少年的运动特征着手,提出排球运动应与青少年的需要相适应,从而使其产生运动兴趣,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哈尔滨市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兴趣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练球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之一,是强化青少年运动员训练习惯的保障,并对如何培养哈尔滨市青少年运动员兴趣提出具体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龚浩 《大众科技》2010,(11):161-16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以及比较等方法,对教练员在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中所体现的训练思路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在整个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中存在哪些训练思路以及不同的训练思路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问题,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运动训练,为教练员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学习产生的一系列负性心理及行为。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深入访谈法对沈阳市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比较严重,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存在差异,并且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更为严重。本文不仅对完善学习倦怠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和改善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过度训练是运动员由于训练不当而造成的运动性疾病之一 ,如出现过度训练 ,则有可能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丧失比赛机会 ,或因体力、心理状态不佳不能取得应有的成绩。因此教练员和医务工作者应做好对运动员的监督 ,避免过度训练的发生 ,同时要做到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1 过度训练的症状早期无特异性表现 ,主要为精神神经症状 ,如不及时调整 ,则可引起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1 .1 神经精神症状 :为早期表现 ,运动员可出现睡眠障碍 ,(如失眠、多梦、易惊 )头痛头晕 ,无训练欲望 ,心情烦燥 ,记忆力下降 ,易激怒…  相似文献   

19.
章卫东 《科教文汇》2009,(11):184-184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并结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和中长跑运动项目的特点,对中长跑训练内容及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对中长跑运动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陆俊杰 《内江科技》2008,29(3):11-12
本文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1~4年级全部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部位、类型和容易产生运动损伤的项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运动损伤的规律及特点,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采取有效的方法,对今后在教学、训练比赛及群体活动中预防和减少学生的运动损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教学与训练或自我锻炼质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