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黑白两色的强烈对比震撼人心。它用无声的语言警示着我们:在5月的最后一天请戒烟,因为明天是即将到来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有责任为全天下的孩子维护一片明净的天空。又是一年"六一"时,我们衷心地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快乐地度过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然而,作为老师或家长的您是否曾经意识到,孩子的节日也是每个成年人的责任。其实,我们的责任不仅限于公益广告中的戒烟提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快乐。当我们为孩子们过节时,考虑过多少他们的意愿和感受?他们"六一"时快乐吗?他们记忆中最难忘的"六一"是哪次?他们今年想怎么过"六一"?让我们先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赵玉玲 《山东教育》2012,(27):18-20
从1982年7月至今,我陪孩子们已经过了30个六一儿童节,纵观30个六一,在倡导"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把节日还给孩子"的今天,六一应该给予孩子什么?幼儿园应为孩子们做什么?如何让孩子成为节日主人?如何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带着这样的思考,让我们先来共同回顾一下在30年的长河中,六一走过了怎样的路程。在这30年中我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演节目"——孩子演,大人看,大部分孩子没事干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每到六一前夕,各个班级就要挑选一部分孩子表演节目,带领孩子排练节目也就成了老师的主要工作,没被挑选上的孩子由保育老师看管着,成了稍有失落又无所事事的"自由人",只要磕不着碰不着,没有人去关注他们的需求,他们实际上被边缘化了。而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  相似文献   

3.
开题的话:当和煦的阳光撒满绿地,花花草草伸展腰肢绽放魅力的时候,我们共同迎来了一个美好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辅导员老师,你想掌握"六一"活动策划的要点吗?你想制定"六一"活动安全预案吗?你想挑几款适合本校开展的"六一"活动方案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就请关注本期"六一"专题!  相似文献   

4.
开题的话:当和煦的阳光撒满绿地,花花草草伸展腰肢绽放魅力的时候,我们共同迎来了一个美好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辅导员老师,你想掌握"六一"活动策划的要点吗?你想制定"六一"活动安全预案吗?你想挑几款适合本校开展的"六一"活动方案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就请关注本期"六一"专题!  相似文献   

5.
开题的话:当和煦的阳光撒满绿地,花花草草伸展腰肢绽放魅力的时候,我们共同迎来了一个美好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辅导员老师,你想掌握"六一"活动策划的要点吗?你想制定"六一"活动安全预案吗?你想挑几款适合本校开展的"六一"活动方案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就请关注本期"六一"专题!  相似文献   

6.
正又逢"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这一天,孩子们都格外兴奋——为了能展示自己的才艺,为了得到更多的赞赏、奖品和礼物,为了下午要放半天假,还为了不用写作业的轻松。无疑,"六一"这一天孩子们是幸福的,至少,大多数孩子是幸福的。可是,儿童节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为了孩子们拥有这一天的幸福吗?如果不是,它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走进六月,我们迎来了“六一”儿童节,也迎来了开展少先队户外活动的黄金期。郊游?实践?运动?游戏?看着窗外百花齐放、阳光明媚,许多辅导员却犯了愁:这个“六一”怎么过?犯愁的原因归结于两个字——安全。“我们也很想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但越丰富的活动安全隐患也越多,不敢搞呀。”一句话道出了辅导员们心中的顾虑。于是,如何解决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共同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课题。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有了国家政策和措施的保护,再加上辅导员们的精心策划和部署,今年的“六一”一定会过得很精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六月活动黄金期,共同为孩子们营造平安、快乐的节日生活。  相似文献   

8.
“六一”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这一天,孩子们将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还会得到父母和亲友的礼物。“六一”节,我们送孩子什么礼物呢?我想,孩子们能在“六一”节收到老师的礼物,那会更高兴的。“六一”那天,孩子们是那么兴奋和愉快。看着他们红彤彤的笑脸,我说:“老师也准备了礼物送给你们,小朋友想不想要?”“想要——”孩子们兴奋得大叫起来。于是我拿出了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小红旗。我根据孩子的表现,以尽量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为原则,给孩子们分  相似文献   

9.
当绚烂娇艳的花儿竞相开放,当彩色的气球随风飘扬,我们又迎来了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的心愿是什么?哪里强烈地吸引着他们?该送给他们什么样的礼物?北京景山学校的大队辅导员高颖老师带领少先队员们来到北京天文馆新馆。在这里他们感受着科技的魅力,走进了神奇的天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2008,(Z1)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属于每一个孩子的节日。然而,2008年的"六一"却因为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而有了特殊的含义。大地震改变了许多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经历了离别和伤痛,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痛苦与磨难。2008年的儿童节,灾区的孩子们将怎样度过?家园不在,他们曾经的小小心愿还能实现吗?为了积极倡导广大少年儿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志愿精神,广泛开展"手拉手情系地震灾区小伙伴"活动,"六一"节前夕,全国少工委号召各级团队组织召开"手拉手情系地震灾区小伙伴"全国统一主题队会。2008年5月31日下午,同一时刻,全国各级少先队组织召开了统一主题队会,数万少先队员共同向祖国宣誓:捐出自己的零花钱,赠送文具、玩具、衣服等爱心礼物,向灾区小伙伴表达节日的问候,力所能及地帮助灾区困难小伙伴,与灾区小伙伴共同度过一个特别的节日。这个"六一",全中国的孩子一起长大;这个"六一",全中国的孩子一起过节。  相似文献   

11.
“六一”节这一天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他们希望如何度过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呢?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一教育资源呢?请听听老师们是如何说的吧。陶之樯:“六一”应该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近年来,一些幼儿园为了扩大影响,盲目追求大场面、大规模的“六一”文艺汇演或竞赛性活动。为了参加这些大型活动,孩子们不知背负了多少精神压力!许多家长以为只有昂贵的礼物,可口的美食,才能给孩子带来节日的快乐,却不知道孩子需要的可能只是赞美的眼神、平等的交谈,甚至只是想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当大家拿到这期刊物的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搞活动,父母也会给孩子买礼物、带着孩子外出游玩。那么,如果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为自己安排活动选择自己过“六一”的方式,他们会怎么想呢?我们对北京万寿寺小学和其他学校的部分孩子进行了调查和询问,孩子们的想法可能有的出乎大人的意料。因此,老师或是父母,在这个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不妨问问孩子们,听听他们的愿望,也许,孩子们会由此过一个不同以往的给他们留下很深印象的节日。  相似文献   

14.
聊天作文     
上个星期给年级语文导报班上了一节作文 课,同学感觉都特别轻松,当时由于是第一 次给这帮孩子上课,决定和孩子们先沟通一下"感 情"。 师:孩子们好,由于老师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研 究作文,所以老师有个建议--我们今天不写作文, 就聊聊天,好吗?(接着我听到一阵欢呼!足见"畏写" 情绪之严重,也难怪他们听到作文就垂头丧气了。) 师:那,大家喜欢聊天吗?(明知故问)告诉老师, 你最喜欢和班上的哪位同学或哪几位同学聊天?你  相似文献   

15.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六一"应该是快乐的日子。快乐是什么?什么样的"六一"是快乐的?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快乐?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一位与"六一"有着特殊关系的人,她就是当代著名儿童教育家,被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通称为"知心姐姐"的卢勤。让我们一同走进"知心姐姐"的"六一"生活,体会快乐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当我们凡事都以孩子为先,当我们自己省吃俭用却坚持为孩子买最好的东西时,我们也许忘记了:接受着这一切的孩子们,他们,喜欢这样的爱吗?这样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吗?让我们听听孩子的心声,看看他们都需要怎样的爱。  相似文献   

17.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园长早早地把节日的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老师们也已经在心里酝酿着……那么,怎样让孩子们过好"六一"儿童节呢? 让孩子真正成为节日的主人."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孩子们理当是节日的主人和主角,因此,节日如何过应由孩子们自己来做决定.  相似文献   

18.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是他们最为期盼的日子。但不同的孩子在这一天会有不同的体验,有的兴高采烈,有的则闷闷不乐,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走近孩子,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解读他们的童真。  相似文献   

19.
"六一"就要到了,在这个孩子们的节日里,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会不由得想念起两位给了他们许多教益的"孙老汉",他们就是故事爷爷孙敬修和百岁将军孙毅。在此,我们编发一篇短文,让大家共享两位"孙老汉"之间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正几个礼拜前,看见孩子们的学习态度日渐散漫,于是我在黑板左侧写上"我们还有40天",开始每天倒数——一方面是提醒孩子们:要好好珍惜分班前相处的日子,要好好珍惜这两年的好朋友,要好好珍惜潘老师;另一方面更是要提醒自己:别再为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忧虑操心,别再为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唠叨生气。这最后40天的上课日,转眼即过,我真的没再生气吗?我真的全然放下了吗?孩子们真的更加呵护同学及疼惜潘老师吗?要一个年仅十岁、半大不小的娃儿,懂得"呵护"与"疼惜",的确强人所难,也许孩子这时还不懂,那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