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这篇文章本刊开辟一个新栏目“读书有益”——“开卷有益”用得太多了,不如直白一些好。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增长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本栏文章仅限于中学教师作者,要求就你最近所读的一本书,谈谈心得体会,最好结合教学。比如,书中的哪些思想、哪些史实对你有所启发?教学中怎样应用?篇幅不要太长,4000字以内为宜。把你最近看的书告诉你的同行,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今天这个高度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除了课堂内的读书学习,课外他们仍在读书吗?他们都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他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家长,你是否明白,你给孩子买回的书他喜欢吗?老师,你是否想过,你给孩子们布置的大量“课外读物”,他们感兴趣吗?  相似文献   

3.
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像你这样一目十行地读书,只会越学越空,”长期以来,一目十行成了学习不扎实的代名词_其实呢,“一目十行”并非都不好。只要不是粗率浮躁的态度,一目十行正是阅读能力强的特征。比如,列宁读书就快得惊人:“他惯于一目十行,一目二十行,迅速地抓住整段整页的意思。”据说,法国前总统蓬皮杜读书的速度也是极快的,一页书瞄了两眼就翻过去,别人刚看了一半,他已全部读完,而且从书里得到的决不比慢吞吞读书的人少。他们快读的奥妙在哪里?有关的资料是这样说的:阅读,是眼睛和大脑对文字材料的感知,其过程涉及…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有充裕时间,那你就每天读书,读与你最喜爱的学科相关的书,要每天读,哪怕每天读两行也行,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你每天读的越多,你的时间后备就越多。”它强调了阅读对于人们的知识储备和运用技能发挥的重要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5.
安岳县镇子镇建华初中蒋俊灵问: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该推荐什么样的文学书给学生阅读?主持人(特级教师吕谦):你的问题很有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你和许多语文教师一样,十分注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一段阐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鼓励学生多读,二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书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其中初中阶…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要带头读书 朱永新教授有一句话经常被引用:“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阐述了阅读对一个人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广大教师并没有对读书引起足够的重视,至少从实际层面上看,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发展甚至整个教育的发展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怎么读?本刊约请了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局长、校长和教师,他们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4,(11):79-79
董老师,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纠结着,都有几个月了,就是“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搞得我越来越郁闷,这几天我甚至都不想继续上学了。我们现在读《优秀作文选》,就是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得高分,有的同学干脆就去抄袭;我们读《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也就是为了摘抄一些写作素材,而真到了写作文时还大多用不上;我们读《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时的那几道文学名著题,结果常常是背了不少,考试时就考那么一点点。总之,我们现在不管读点什么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你常说“读书是有大用的”,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样用吗?董老师,我真的很想不通啊!我常想:如果读书就仅仅为了这样用,我宁可不再读书了。董老师,真的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个令我心服的答案。你能帮我摆脱这郁闷吗。  相似文献   

8.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会读书,喜爱读书,从书中寻找知识,寻找真理。张因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指导好学生朗读,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师:还没上课,咱们聊聊。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读书活动,你都读了哪些书?(班际交流)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与教师教研谈话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读书学习上应改变方式,特别是读什么书,怎样用书上的先进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有的老师说:“我读了很多书,但就是用不上。”还有的老师说:“我学习了很多方法,但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不起作用。”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引导农村孩子充分利用课外的空闲时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笔者认为,组织“乡村读书会”是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从教材出发,向课外拓展,引领学生阅读整本书呢?  相似文献   

13.
不做瘦马     
小亲戚来家里串门,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多书啊?”这问题问的,书当然是用来读的了。不过,也有人用很多书来装点门面,并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抽了几本书,想找出我能在一本书里埋头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他强迫自己看了一会儿,看得很痛苦,然后又问:“为什么要读书啊?”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在做“读文答题”的时候,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错题、偏题比比皆是,失分现象很严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读文答题”的正确率呢?短文后面常有一些问题,诸如: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文中的某某说些什么?读了短文,你想到了哪些名言?阅读短文,补充文中空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读书。怎么指导 ?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 (解决“为什么读” )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①“内容”角度: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析;②“情感”角度:初读知情──细读悟情──再读抒情;③“写作”角度:初读了解“写了什么 …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这里说的都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什么叫创造性阅读?俄国诗人克里雅日宁说:“读书有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他说的第三种阅读,就是读出了新意,超越了文章本身,探索和发现出书中没有说的新答案,这就是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特点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读懂到…  相似文献   

17.
书的缘分     
傅平凡 《江西教育》2023,(48):14-15
<正>“每本书都要读完吗?”“是专心读一本书,还是同时读一些书?”“书读不懂,要怎么办?”在语文课上,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多年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习惯,规定我们该读哪些书,但读书其实是一件令人放松的事,我的建议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书应是一件乐事。就像看电影要关注字幕、配音、清晰度,买衣服要看设计、面料、版型,看书也要仔细对比出版社、翻译家,多参考其他读者的评论,还要摸一摸书的质感,看一看书的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18.
靳家彦 《江西教育》2002,(20):22-24
什么是导读?概括地说,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方式,师生之间进行双向多边交流,通过扎实有序的训练,全面打好读书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导读模式是遵循哪些原则设计的呢?其一,语思统一的原则。所谓“语思统一”,是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统一起来,在发展儿童语言的同时,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思维品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其二,口书并重的原则。所谓“口书并重”,是指学生的口头言语…  相似文献   

19.
滕秀平 《农村教育》2006,(12):56-5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朽,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想扩大阅读面.读整本的书,就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现实中很多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却不感兴趣,不愿意读书.却把有限的一点时间花在电视上、网络上。如何改变现状,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在多年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活动,按传统的说法,就是读、写、听、说。读为先,读是接受知识、开启心智的重要手段。语文课上阅读课文占了课堂活动总量的很大比例,无怪乎人们把无论什么学习都一概称之为“读书”了。“读书”要快乐,首先语文课上的“阅读”就必须是快乐的。然而,纵观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问一问学生:阅读学习课文,你快乐吗?也许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摇头给出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