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段时期在《人民日报》上见到这样三个标题:1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见1998年3月4日策12版。2.《纪念蔡元培诞辰130周年》(见1998年3月23日第4版)。3.《各界隆重纪念周总理百年诞辰》(见1998年3月5日第4版X三个标题均用了“诞辰”一词,前两例用在动词位置上,第3例用作名词。看罢,着实让人座跷。带着疑问,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得到:[诞辰]ddn。h6n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如果说《现代汉语词典》对“诞辰”的诠释是正确无误的话,l和2两例中的“诞辰”就完全属于误用了。误用了就必须修改,修改的方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2.
某报1998年3月22日第2版,有一篇题为《聆听时代的蛋音》的文章。其中的“蛋音”应为“是音”。爱,《辞海》注:“脚步声。《庄子·徐无鬼》:‘天巡空虚者……闻N足音是然而喜矣。”’(198年版缩印本第2211页)/现代汉语词典》亦注“天然”:“(书)形容脚步声:足音一”(199年修订本第IO39页)。懈》文第1段说:‘海个时代都具有其特有的声音。在文学这个大家族里,真正能承担起记载‘时代乏声’使命的,当愿报告文学。”“是个’与此中的意义相合。蛋,古书上指蝗虫、蟋蟀、百足虫(即“马陆”)等动物,或作恐惧义(《辞海阳上第…  相似文献   

3.
君谟 《语文新圃》2009,(2):33-33
“法碣”、“法谒”与“法偈”这三个“词语”,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6月第5版,2008年6月河北第384次印刷)和《古代汉语词典》(1998年12月第1版,2008年4月北京第21次印刷)均未收录。之所以提起它们,跟下面这道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的语文题目有关。这是道改错别字的题,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报》1996年6月25日第8版《前村除霸》一文中配有几幅照片,其中一幅照片里笔直地站着以山西平陆县常乐镇前村原村长裴安军为首的8位罪犯,右下角有“罪犯伏法”4个字。可是,我读来读去,发现文章中竟无一人“伏法”。何谓“伏法”?《现代汉语词典》释:“(犯人)被执行死刑:罪犯已于昨天~。”(1996年修订本第385页)《辞海》亦释:’‘因犯法而被处死刑。”(198年版缩印本第245页)由此可见,“伏法”是罪犯被判处最严厉的刑罚——剥夺生命。可是,文中并未说这些罪犯中有人被判处死刑或与此意思相同的话,首犯裴安军判处…  相似文献   

5.
评阅作文时,经常碰到这样的句子:“清晨,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该句里有错别字吗7不少老师认为有,认为应把‘潮朗”改为‘娘琅”。我认为这是没必要的。《现代汉语词典》(1997年版)里关于“朗”的解释第2条:“[朗朗]旧ng旧ng①象声调,形容清晰响亮的声音:书声叫笑语一。”显然,“朗朗”是用来形容读书声的象声词。关于“琅琅”的解释第3条:“[琅琅〕旧"gI6ng象声词,金石相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两相比较不难看出,两个词词义虽有差别,但其相一致处是:象声词,形容响亮的读书声音。查《新华字典》,对两调…  相似文献   

6.
沈玉保  周瑜 《学语文》2012,(5):59-60
“人品”的原有词义非常简单。《辞海》(1999年版)对“人品”的解释只包含一个义项:人的品质,品格。《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将其释作:名1.人的品质:一高尚;2.(口)人的仪表:~出众。  相似文献   

7.
请看下面几段话:①那天.我带着5岁的侄女去拔牙。回家的途中.我问侄女:“牙还疼吗?”谁知道侄女说了一句让我大跌眼镜的话:“我不知道呀.牙不是拔掉扔到医院的垃圾桶里了吗?”(《牙疼》,《楚天都市报》2003年4月17日29版)  相似文献   

8.
先看下面的例子: 1、宝玉晚景凄凉却始终恃才傲物、卓而不群……(《中国青年报》1998年2月28日第7版) 2、富华小姐典雅脱俗,卓而不群,善于品味生活。(《中国教育报》1998年6月9日第6版)  相似文献   

9.
一、语素“灰”义项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收录含语素“灰”词组34条(成语6条:~头土脸|吹~之力|死~复燃|万念俱~|心~意懒|抹了一鼻子~,未计),分布于词头24词、词末10词,双音节25词、三音节6词、四音节3词。  相似文献   

10.
李荣军 《现代语文》2006,(1):110-1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2003年6月第1版)《勾践灭吴》中有这样的句子:“国之孺子之游者。”《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译为“看到流浪无归的孩子”,此处将“游”译为“流浪无归”,笔者认为这种翻译不妥,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1月1日,《南湖晚报》第12版上刊登了《“现代私垫”亮相苏州引起争议》一。读后,作为一名一线教育,我的心被深深地触痛了。  相似文献   

12.
常用的汉语词典都把“当下”一词确定为副词,其语义及用法也一目了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当下”意为“就在那个时刻:立刻”。例如:“我一听这话,当下就愣住了。”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版)中,“当下”表示“就在当时”。例如:“主任当下作出了决定。”  相似文献   

13.
“人品”的原有词义非常简单。《辞海》(1999年版)对“人品”的解释只有一个义项:人的品质,品格。《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将其释作:1.人的品质:~高尚;2.(口)人的仪表:~出众。后者虽然多出了一个义项。但第二个义项并不常用.现代汉语口语中也很少用,多见于古白话中。  相似文献   

14.
讨论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我以为对“教育科学”这一概念作出界定是相当重要的。《教育大辞典》对“教育科学”的解释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现代汉语词典》对“研究”的解释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格等。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2011年6月20日第10版刊登了图片新闻《合肥“母亲河”污染严重》,文字部分有下面一句话: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报》(2010年9月30日第11版)刊载了一篇题为《死亡少女体内检出“K粉”成分》的文章。第二段内容为: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日子,关于“支”与“枝”的用法让我颇为头疼。先是学生把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枝”写成“支”,接着我又为一道改错题“落座以后,我看到墙上挂着一只猎枪”(苏教版第十册第24页)而不知所措:课文《天鹅的故事》中清楚地写着“落座以后,我看到墙上挂着一支猎枪”(苏教版第九册第39页),教参上也清清楚楚地写着“只”改成“枝”(苏教版第十册教师参考用书第42页)。带着困惑,我打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寻个究竟——  相似文献   

18.
教师生存困境分析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教师的声音——谁来保护我们? 2008年6月25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加入其中。这条规范出来后引发了一些争论。《东方早报》2008年6月27日发表了一位教师的文章《我愿意“保护学生”,但谁来保护我》。文章说:  相似文献   

19.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对欧洲议会的普选时间的表述为:“1975年,(欧洲)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2005年版第142页。2007年版第180页)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370页说:“1975年,(欧洲)共同体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第381页则说:“1976年9月,(欧洲)共同体国家通过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了‘欧洲议会’。”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以上表述都是错误的,欧洲议会的第一次普选是在1979年6月7—10日.  相似文献   

20.
陆宗高老师在《炮烙之刑到底是什么样的酷刑?》(见《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6期第28页)一文中对比了人教版和岳麓版两种初中历史教材,人教版解释说:“炮烙,一种酷刑。把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强迫受刑者在上面行走,受刑的人站不住.就掉在炭火中活活烙死。”陆宗高老师考证,这一解释来自裴胭《史记集解》引《列女传》,有史料依据。而岳麓版注释是:“炮烙之刑:商纣王设置的一种残酷刑罚.用炭火置空心铜柱中,将铜柱烧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