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阴沉着。暮冬的晨风夹带着稀疏的雪花,在我的颈上脸上留下丝丝凉意,也在兰州东岗古城坪的坡坳处缀染上一片片若有似无的白霜。我是专为寻访省档案馆所藏的一册资料中记载的那座陵园而来的。这册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手抄资料,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本,其中有抗战初期在兰州浴血长空、壮烈牺牲的中国空军第四路烈士的墓记、苏联志愿空军烈士碑文以及与之相关的口述记录材料。看了这些资料,我的心头涌起一种对抗战烈士深深的景仰之情,尤其是那几位我们现在知之甚少的异国烈士,他们抛家离乡,血洒疆场,将年青的生命奉献给中国人民争取自由的伟大事业,这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尽管知道这座陵园早已消失了。但我仍然想在撰写一篇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文章的时候,去看看这些抗战烈士遗骨的栖身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连以上单位的营房墙壁上,悬挂着七位英雄的肖像,第六位就是我在全国宣传报道过的苏宁烈士。这是一段悲壮的历史,对找来讲也是甜酸苦辣的一段人生。在对苏宁烈士的采访报道中,我的生命和事业同时经历了一次锤炼和考验。1991年4月,冰城那年的春天来得格外的晚,松花江水在厚厚的冰盖之下静静地流淌儿,表面看上  相似文献   

3.
意外的感动     
前不久我去做一个消防官兵救火牺牲的报道,怎么才能做到感人呢?虽然采访到了两位烈士生前的战友和家属,可是没有寻找到可以感人的点。一个战士无意中告诉了我其中一位烈士的QQ空间。晚上我打开了他的QQ空间,看得出他从小就有做军人的志向,蓝色的背景、穿军装的照片,就连QQ秀也是穿着军装的卡通人物……就在准备关掉这个页面时,一则留言板里的日期吸引了我:10月19日,正是采访的当天!而烈士是在两天前牺牲的,也就是说,在烈士牺牲后还有人在这里留言?再往下看——“天堂也在失火吗?”这个留言把烈士的形象又活生生地推到了我面前。他们这一…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象山县大徐镇,一座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式庭院经修缮焕然一新,格外引人关注,这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著名诗人、"左联"五烈士中最年轻的一位战士--殷夫的故居.  相似文献   

5.
家国大事     
几年前,我出差到一座小城。这座小城是我曾生活过十年的地方,在那儿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因此我对她怀有特殊的感情,在心灵深处,我把她当作我的故乡。然而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重新踏上这片心目中的圣地,寻觅我的稚拙足迹时,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却占据了我的心头。那大片的绿野哪里去了?那飘香的荷塘哪里去了?那清澈的小河哪里去了?眼前只有缺乏规划的  相似文献   

6.
心灵的远行     
正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想出去走走,即使舟车劳顿、交通拥挤,也下定决心继续前行。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从一座城市赶向另一座城市。远行,或许只是为了追寻一种有异于往日的感受,只是为了回到自己的城市时,能在以后单调的岁月里咀嚼那几日的惬意。"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嵯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心灵也需要适时的远行,就像蝴蝶最终会破茧  相似文献   

7.
我在中学读书时,每逢节假日常与同窗好友到龙沙公园游玩、散步,当信步走到望江楼南面的图书馆藏书楼时,总会被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红墙青瓦飞檐大屋顶建筑所吸引。当时感到它既幽深又神秘,走进去到阅览室看看书报,才知它原来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美丽建筑。事有凑巧,十几年后我进了这座知识的殿堂,这就是我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新中国诞生50周年。为了缅怀为共和国诞生,在三晋大地抛头颅洒热血的120多位新闻英烈的光辉业绩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特约20多位曾经同新闻烈士朝夕相处和熟悉烈士生平的老同志。撰写了大量感人肺腑的悼念文章,征集了许多烈士的战地遗作、遗照和一座座烈士纪念碑的照片。老同志们在来信、来稿中,对新闻英烈表达的仰慕、崇敬与怀念之情,使我们深受感动。面对先烈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光辉业绩,仔细端详一座座新闻烈士纪念碑和一位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者的遗像,沉浸在一桩桩、一件件悲壮的往事之中时,不禁心潮汹涌澎湃,激动不已! 三晋大地处处埋忠骨。在这里,三晋大地主要指山西,也包括山西周边的革命根据地,即晋绥、晋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有河水的地方显出清雅.自北而来的护城河从木樨地拐弯,流到白云观那边儿.河岸的柳丝像鹅黄的珍珠门帘儿,挡住了早春的寒气.密匝的迎春花比柳丝黄得热烈,浑身都是花,好像把农村的土筐开成了花筐. 我在木樨地的公安大学呆过一个月,四年前.这次到公安大学是随公安系统春节晚会剧组来,跟在这读书的警察烈士子女座谈,了解他们父辈牺牲的经过.  相似文献   

10.
李强 《视听界》2009,(1):119-119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外表和性格”,这是我在《倾听南京2007》这档节目里的开头。2008年12月中旬,我在哈尔滨短暂工作,深切地感知着这座城市的脉动。市区里那无处不在的冒着浓烟的大烟囱,哈工大校园里如小刀子般锋利的冷风,司机们无遮无拦的出口成章,时刻提醒着我它与南方的迥异。这是我一年中第二次来哈尔滨,因为江苏台和黑龙江台合作一部广播剧,工作的过程里我也深切地体会到了两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颜文斗 《出版参考》2004,(32):14-15
葛洲坝没修鱼道好像是开了一个恶例,后来修建大坝时根本都不谈此事了.就是在长江上修桥,一座桥的净高度矮了,其他桥也可跟着往下矮,反正我拔高了也无济于事.现在想来,长江水产研究所论战没打赢也许是千古之恨,太遗憾了.看来,当我们对有些事情认识不清的时候,建设时一定要留有余地;留出一个鱼道,就是让坝上坝下的水族串串门子,走走亲戚也好啊!现在,葛洲坝三个船闸下面是鱼最多的地方,渔民都冒着危险到这几个地方偷捕.为什么这里鱼最多?我只有一种解释,就是过了这么多年,许多鱼类还是本能地要经过船闸上溯.长江水产研究所当时的确提不出所谓充足有依据的理由,我想他们更多地是出于一种忧虑,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忧虑算不算理由?敬畏算不算理由?我觉得当我们的知识不能预见未来时,我们要预留机会,为鱼类留机会,也是为人类留机会!  相似文献   

12.
要说部队是座大学校的话,那军报当是我的良师益发了。我在部队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由一个农村青年经过锻炼而提拔为军队干部,这除了各级党组织和部队首长的教育培养外,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从军报中吸收了大量的养分。提干后,我看到的报刊多了,但最吸引我的还是《解放军报》。我不仅天天看军报、读军报,同时也留意起一些好的文章、诗歌来,并预备了一个十六开本的旧杂志,将自己认为有保存价值的诗、文统统夹在里面,每逢节假日,便拿出一些时间把它们认真剪贴起来。自打1976年年底始到1981年年底我离开部队之前为止,我共剪贴诗歌4册,…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球陆域有七大洲,只有极少数人能幸运地都游历到,我原本是一名上海导游,虽到过不少地方,还嫌不够,退休后还在为自己的人生足迹努力"补课",争取全部走一遭。在旅行目的地中,南极洲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无奈那地方天高地偏,普通人无法企及。好在行业信息灵通的我,知道上海也开始组织普通市民游南极了,便捷足先登。2014年11月16日至12月6日,数天南极之行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乔治王岛2014年11月19日,我与199名游客在阿根廷的乌斯怀亚——这  相似文献   

14.
我虽未曾亲身到过白公馆、渣滓洞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但却通过读《忠诚与背叛》,弥补了遗憾,让自己的内心和灵魂接受忠诚与背叛的拷问与考验,是绝不玷污党的荣誉,还是贪生怕死、苟且偷生? 在书的开头有这样一段问答,假如处在那个年代,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大多数人脱口而出:我可能没有勇气像烈士一样面对死亡考验,说不准……我可能也会叛变!如果要我选择当烈士,我真怀疑自己有没有那样的思想基础!这样的回答会让人感到揪心,生在和平年代的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吕岩松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在去年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炸弹落下后,他常常第一个到达爆炸现场,拍摄下那惨烈的场面;他的文章使亿万中国人为之激动、为之流泪、为之愤怒。是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我3名记者为国捐躯的消息;第一个发回了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了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他也是我被炸使馆中唯一幸存的记者……这,是个浑身是胆的英雄,一条无所畏惧的好汉。可当记者推开他办公室的房门时,迎接的却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他一脸的书卷气,热情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腼腆、…  相似文献   

16.
李斌 《新闻世界》2006,(4):24-24
涂国良站在岸边.指着水中的一块石头说:“那就是我儿子落水的地方。”这座小型水库三面环山,幽静的湖水在8个多月前成了悲剧的制造.15岁的涂泽湘因为抢救落水的同伴献出了生命。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07,(1):41-41
前不久我去做一个消防官兵救火牺牲的报道.怎么才能做到感人呢?虽然采访到了两住烈士生前的战友和家属,可是没有寻找到可以感人的点。一个战士无意中告诉了我其中一位烈士的QQ空间。晚上我打开了他的QQ空间,看得出他从小就有做军人的志向,蓝色的背景、穿军装的照片。就连QQ秀也是穿着军装的卡通人物……就在准备关掉这个页面时,一则留言板里的日期吸引了我:10月19日,正是采访的当天!  相似文献   

18.
当记者25年了,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惟有一个地方一直令我向往和牵挂,但一直没有机会踏上那片土地,这就是台湾。  相似文献   

19.
书店风景线     
谈到城市与阅读,这其中,书店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话题.书店在城市阅读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本刊记者专访了单向街书店创办人之一张帆. 《出版参考》:作为单向街的股东,和一位媒体人,您认为书店在城市阅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张帆:关于阅读,我们这一代(70年代生)的人,都有很多独特和公共性的回忆.在我出生的地方(西南地区一个大城市边上的小城镇里),七八十年代的公共阅读几乎是一个陌生的词语.阅读本身就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除了校园里需要用到的教科书,几乎没有地方去获得更多的养分.  相似文献   

20.
罗马尼亚斯特凡·乔治乌学院(高级党校)的新闻系是罗马尼亚全国唯一的最高新闻学府。我到那里访问,向系领导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新闻系要放在党校里呢?他回答说:“新闻工作者就是党的工作者。”高级党校的新建大楼是一座用玻璃砖建成的现代化建筑。这座大楼的整个第六层部属于新闻系。这里的环境、布置,给人以清幽、憩静的感觉,是个学习的好地方。我从六楼的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