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守祥  李巍 《未来与发展》2003,24(5):54-55,4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是基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的判断而提出的更高要求。“全面小康”与“总体上达到小康”相比,其“全面”之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对象上讲,不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群的小康,而是各个地区全体人民的小康;从内容上不仅指经济小康,还包括社会小康、政治小康、生态小康等更宽泛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傅晨  孟治全 《软科学》1993,7(3):1-5
<正> 本世纪末实现小康,农村是关键。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随着2000年向我们走来,广大农民迫切要求了解小康,各级政府部门也迫切需要制定农村小康发展战略。西南五省、区(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西藏)位于祖国西部,人口众多,面积广大,少数民族聚居的比重很大;农村人口、农业产值的比重都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改革以来,西南农村经济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也在扩大。西南农村小康的步伐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国小康的进程。研究西南农村小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试论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农村小康住宅林立于全国各地,小康住宅中的建筑电气工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的建筑电气工程进行追踪、分析,并着重对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农村小康住宅林立于全国各地。小康住宅中的建筑电气工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的建筑电气工程进行追踪、分析,并着重对中国农村小康住宅电气化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总体小康的目标己经实现,但还存在着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要完成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跃,关键是农村的小康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把统筹城乡发展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苏北、重点在苏北、难点也在苏北,没有苏北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实现苏北全面小康,科学技术是关键,科技工作者作用的充分发挥至关重要。科协组织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桥梁纽带,作为推动科技事业  相似文献   

7.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本世纪末中国将达到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从此,小康,这个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追求的理想,经过全国人民的辛勤奋斗,正由理想、设计逐步变为现实。人类的生活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饥寒、温饱、小康、富裕四个阶段。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是指  相似文献   

8.
广东的小康建设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能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影响广东经济发展和小康建设的重要原因,只有依靠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广东在世界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位置,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广东小康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广东的小康建设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能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影响广东经济发展和小康建设的重要原因,只有依靠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提高广东在世界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位置,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广东小康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玉溪的小康,更没有全国的小康。只有致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六管齐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玉溪“三农”问题才能得以破解。  相似文献   

11.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的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击中了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道出了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小康,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方面,也体现在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精神文明方面。农民科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尹江虹 《科教文汇》2008,(19):194-194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康”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并通过对邓小平的“总体小康”思想和江泽民的“全面小康”思想的提出和发展进程的介绍,及两者间差距的对比、分析,指出我国的小康社会思想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70年代,邓小平用"小康"二字向日本访华者诠释了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几十年过去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小康"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现在的"小康"不再是"侧重解决温饱问题"的"小康",而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而言,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小康,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揭示西部地区小康建设的意义,提出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建设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傅晨  孟治全 《软科学》1994,8(2):13-17,24
西南农村奔小康实证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傅晨,孟治全一、引言:研究西南农村小康的意义和方法本世纪末实现小康,农村是重点,农村是关键。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西南四省(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地处祖国西部,民族聚居,面积广大.人口众多。西南四省都是...  相似文献   

16.
介绍小康的最初涵义,邓小平的设计、江泽民的规划,然后综合环境、经济、社会、制度几个方面,揭示小康的内涵及标准.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小康。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在分析西部地区小康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进而提出西部地区小康建设的优势和劣势,试图为西部地区的小康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智 《软科学》1995,9(3):42-45
四川第三产业发展与小康进程相关分析四川统计科研所陈智到本世纪末,中国要达到小康社会。小康的实现将使人民大众跨入一个丰衣足食、安然度日的新时期。本文就四}!D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实现小康之间的关系作些初步分析,以期加快全省小康目标的早日实现。一、四}:I小...  相似文献   

19.
对目前新农村小康住宅的建筑电气、智能化工程进行分析,并着重对福建省南部沿海新农村小康住宅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1 小康社会的内涵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 ,由人均 80 0美元的小康 ,到由 1 6个指标进行衡量的总体上的小康 ,再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内涵随着实践的发展 ,得到丰富和完善。小康是一个极富中国文化内涵的概念 ,几千年前 ,中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就已出现这样古老的语句 :“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的第一次出现。其内涵是生活富足 ,不愁温饱 ,平等有序的生活状态。几千年来 ,小康社会一直被中国老百姓所向往 ,但却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