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长期以来,金刚石和石墨被认为是仅有的两种碳的固体形态,直到1985年发现了以碳60为代表的富勒烯,从而使碳结构研究格外引人关注。碳60可由石墨碳棒电弧放电来合成,人们收集碳灰而忽略了放电后阴极上产生的沉积物。1991年,日本筑波NEC研究室的科学家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其中有一种奇特的、由纯碳组成的纳米量级的线状物,这种纤细而颀长的分子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碳纳米管。  相似文献   

2.
正金刚石和石墨是天然的碳同素异形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陆续制备了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三类非天然碳同素异形体,其中富勒烯和石墨烯的发现分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学奖。化学所的科研团队从表面化学反应结合固态生长合成化学的新视角出发,首次在铜表面上合成了具有本征带隙sp杂化的二维碳的新同素异形体——石墨炔,开辟了人工化学合成碳同素异形体的先例。石墨炔(Graphdiyne)是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1日报道,碳是宇宙中储量占第四的一种元素,其有几种同素异形体,最常见的两种单质是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现在,美国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新形式的碳,其应付超强压力的能力让金刚石“自愧弗如”。该突破性发现将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英国1月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C60畴的二维拓扑学结构》(《Topology of two dimensional C60 domains》),介绍了两方面的成果:1.能够分辨碳——碳单键和双键的C60单分子图像。C60作为一种全部由碳原子构成的团簇分子,具有独特的笼状结构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极潜在应用价值,一直是科学家的研究热点。我们利用STM在国际上首次“拍下”了能够分辨碳一碳单键和双键的分子图像。  相似文献   

5.
1991年夏天.“巴基球热”曾一度席卷整个化学界。自首次发现这种足球形的60个原子的碳分子以来已有6年时间了,世界各地的化学工作者都檀想熟番这种碳时新的存在形式,它毕竟是科学上已知的,工业上很有用的两种材料——石墨和金刚石的第三个“同胞”。筑渡日本电气公司研究所碳科学专家饭岛须澄男则产生了另外的念头,他急切想知道在海德堡和亚利桑那研究人员创导的“巴基球”合成中是否有其他形式的碳分子生成。巴基球的合成过程就是在充满氦气的密封室中通过两个石墨电极放电。电极被加热气化,即有烟炱物质跗着在容器壁上,含有渴求的C40。分子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6.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3):I0003-I0003
20世纪80年代,一种叫做布基球的C60分子结构被科学家发现,立刻引发了整个纳米科学界的革命。布基球的发现非常偶然,据说是一群科学家在研究星系气体云的时候,在星际空间观察到了C60结构,这是除金刚石和石墨外,人类发现的第三种完全由碳原子形成的分子结构。以布基球为标志的纳米科学给科学家提供一个广阔的研究舞台,科学家也因此发现了一些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比如,把两个完全由六边形组成的纳米管对接,是精细的工作。科学家发现,有时必须构建出五边形和七边形,才能让不同性质的纳米管合为一体,形成新的材料。布基球的内部可以嵌套另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碳原子的世界是神奇的,它既可构成最软的矿物质石墨,又能构成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获得碳的新结构产生了浓厚兴趣,基于这些结构,人们合成了许多新的衍生物,并制成了新的功能器件和相关产品,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T-碳前不久,我国科学家在碳原子研究上获得突破:由中科院大学物理学院苏刚教授等人通过理论计算预言的一种三维碳结构T-碳诞生,中外科学家联合研究团队成功合成  相似文献   

8.
沈海军 《百科知识》2009,(20):24-26
碳富勒烯指的是一类由碳原子组成的笼状分子,它是继金刚石和石墨之后人类发现的碳元素的第三种形态。碳富勒烯最早是由英国化学家克罗托博士于1985年发现的,为此,他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9.
足球比赛,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火爆的体育运动。这种运动不仅造就了代代名星,而且也诞生了不计其数的足球迷。我们这里并不谈论有关足球赛的动人故事,而是告诉你一个有关科学发观的传奇,因为不久前颁发的诺贝尔化学奖中,有一项科学发现被人称为发现的是一个“足球”。获取这项科学顶尖级成果奖的是美国化学家柯罗托和斯麦利,他们的卓越贡献是发现了C60,这是纯碳的又一种结构形态。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只发现过纯碳的两种独立结构形态,即石墨和金刚石。前者质软如泥,后者坚硬无比,同族兄弟,性能差异之大令人称奇。多少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0.
碳这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一直是声名显赫的家族.首先在化学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含不含碳元素.这么一划分,几乎就把地球上的化合物划走了一大半.至于这一家族中辈出的"英才",人们简直可以如数家珍.从我们日常制造铅笔用的石墨到象征财富、地位的钻石,都是碳这一族的成员.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足球形的碳60.这种新型材料在超导、材料科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发现它的科学家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1.
苏更林 《百科知识》2021,(29):16-19
从铅笔芯到干电池,从耐火材料到润滑材料……我们见识了石墨的风采.石墨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为灰黑色的不透明固体.白石墨难道是把石墨"染白"了吗?当然不是.白石墨的化学名称为六方氮化硼(HBN),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在化学组成上与石墨没有半点关系,只是在结构和性能上与石墨非常类似,并且由于其本身为白色,因此才有白石墨的别称.  相似文献   

12.
1985年,当美国RiCe大学的R.ESmalley等人利用激光第一次人工产生并观察到C60分子时,他们可能不会想到,这个自然界中除金刚石和石墨之外碳元素的第三种同分异构体会具有如此广泛而极富价值的应用前景.当然他们也许更没有想到.这一成果能够“创立一个崭新的化学分支,对于天体化学、超导、材料化学和物理学等不同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让他们在11年后获得诺贝尔奖化学奖。  相似文献   

13.
<正>1985年,当美国Rice大学的R.E.Smalley等人利用激光第一次人工产生并观察到C60分子时,他们可能不会想到,这个自然界中除金刚石和石墨之外碳元素的第三种同分异构体会具有如此广泛而极富价值的应用前景,当然他们也许更没有想到,这一成果能够"创立一个崭新的化学分支,对于天体化学、超导、材料化学和物理学等不同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让他们在11年后获得诺贝尔奖化学奖。  相似文献   

14.
球壳烯是以碳-60及碳-70为代表的空心笼形结构多面体原子簇,是继金刚石及石墨之后发现的第三个有规碳同素异构晶体,特别是碳-60高度对称的球形三维共轭体系表现出有别于平面稠环化合物的芳香性。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兼备给、受电子体的性质,因而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反应进行化学修饰,并可以与电子受、给体形成复合物,表现出诸如超导性、强磁性等可贵性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大学侯建国教授领导的研究群体在“化学反应的人工控制”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二维碳60点阵的一种新型取向畴结构,这是目前惟一发现的同时保持位置平移序和键取向序的一种畴结构。 在这项研究中,侯建国教授与合作者杨金龙教授、朱清时院士在国际上首次直接“拍摄”了能够分辨碳60化学键的单分子图像,这种单分子直接成像技术成为明察分子内部结构的“眼睛”,为纳米科学家进行单分子化学键的“切割”、“组装”等“手术”提供了可能。分子是由原子与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对化学技‘动手术”’就能定…  相似文献   

16.
科技快递     
高硬度复合材料俄罗斯和波兰科学家最近合成出硬度接近金刚石、耐磨性超过金刚石的新型复合材料。科学家发现,金刚石单晶体各晶面的硬度均不相同,其抗压性为每平方米可承受700亿至1000亿牛顿的压力。但用这种物质制成的切削工具,在磨损的过程中会出现逐渐扩大的裂纹。专家发现,含有石墨微粒的炸药在爆炸时,所产生的高压高温会使石墨微粒瞬间化作约10纳米大小的金刚石微粒。把这些金刚石微粒和粉末状碳化硅放入环形高压室,并使高压室内的压力达到80亿帕斯卡,温度升高到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在日本NEC公司基础研究实验室里,电子显微镜专家饭岛(Iijima)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测石墨电弧设备中产生的球状碳分子时,意外发现了同轴管状的碳分子,这就是”Carbon nanotube”,即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从被发现到现在,碳纳米管不过经历了十八个年头,还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材料,因此引得无数的青年学子加入到碳纳米管的研究队伍中.清华大学的韦进全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13-I0013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60年前,科学家詹姆斯一沃森和弗朗西斯一克里克发现DNA分子是双螺旋体结构,目前,科学家成功地在人类细胞中发现四重螺旋体DNA分子。  相似文献   

19.
碳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0.027%。碳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煤炭、石油、天然气、植物、动物、石灰石、白云石、水和空气中,碳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单质碳则有金刚石和石墨。在水和空气中碳主要以碳酸、碳酸盐和气  相似文献   

20.
《大众科技》2010,(12):7-7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2003年,科学家曾在实验中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碳结构,但此项发现一直备受争议;最近,两组不同的研究团队利用不同方法确认了一种被称为体心四方碳的三维网络结构,认为这种结构与2003年所发现的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