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2,(11):24-25
2009年筷子兄弟以微电影《老男孩》在网络上一夜走红,从而也带动了国内微电影营销的发展,各色人马都开始为此精神振奋,各企业也开始纷纷效仿,然而成功的却是寥寥无几。2012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形势仍不乐观的情况下,百事集团却在春节来临之际把一部时长为八分三十秒的微电影投放在满载归心似箭旅客的列车媒体上。这一选择着实让百事彻彻底底地火了一把,其品牌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是什么原因让百事选择了微电影,选择了"回家"的主题?又是什么原因让百事选择了列车媒体作为其重要的营销平台之一?答案将在本期月度大案中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2.
<正>(一)叙事中主人公的作用一般微电影中主人公都是一个人,也有少数可能出现复合型主人公,但这些主人公中都有普遍的几点明显特征:1意志力的驱动者《老男孩》中主人公是筷子兄弟,他们的意志力被种种社会环境打压,但他们心怀梦想,驱使着他们在人生不如意时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决定性的改变使人物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意志的质量和它的数量同等重要,但意志力  相似文献   

3.
盖伟 《传媒》2014,(20)
正微电影以"微"区别于普通电影,体现在微时长、微制作及微投资,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微电影的专业制作机构,使得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展壮大,成为商业、艺术及传媒领域的时代宠儿。《2013年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指出,据估算,未来五年内,微电影行业产值可达数百亿元以上。《泡芙小姐》《11度青春系列》《老男孩》等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在网友中产生巨大反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并带来巨大商机。微电影之所以具有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很大程  相似文献   

4.
浅谈微电影     
微博客、微小说、微信、微电影,随着各种以"微"开头的词汇浸染我们的生活,宣告微时代的到来。从"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的《老男孩》,到凯迪拉克打造的《一触即发》,微电影在中国市场上迅速井喷。下面我将围绕微电影的产生、发展以及存在的状态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一、微电影产生的背景及特征1.产生的背景微电影的产生是当前微时代新媒体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这恰好迎合了快节奏的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5.
邵娟  张德胜 《青年记者》2016,(11):104-105
2010年,凯迪拉克发布微电影《一触即发》,时长90秒,获得了破亿点击.此后,众多中高端品牌推出符合品牌形象的微电影广告,雪佛兰的《老男孩》、益达口香糖的《酸甜苦辣》系列、路虎揽胜的《极光之城》等,均取得了不俗的营销成绩.本文从微电影的传播特征出发,分析在微电影广告中“讲故事”的重要性,探寻其故事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生活已经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微电影有效地依托新媒体,开始逐渐席卷整个互联网。近年来,随着《一触即发》和《老男孩》的迅速热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微电影的发展。同时,由于微电影具有丰富的创意性题材和便捷的播放方式,非常符合现代人们观影的习惯。而且,微电影作为网络时代发展下的产物,有效地体现出"微"时代下的特征,有效地符合了大众碎片化和娱乐化的生活模式。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影形态,它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形态,进一步体现出大众传播的新趋势。为此,本文通过对微电影的叙事手法进行着重分析,通过对微电影叙事艺术和主旨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时分析现阶段我国微电影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了如何加强我国微电影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轶  张丽莉 《视听》2018,(11):27-28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从最开始《老男孩》的网络传播到如今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传播,尤其是在"微传播"语境下各类微电影小视频迅速火爆,微电影不仅成为快餐时代的微文化代表,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国产电影市场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格局。在电影产业越来越成熟的时代,多数广告选择软性植入微电影中,甚至部分广告产品选择采用微电影形式作为传播渠道,但播出平台能够涉足电视传播渠道的却还是寥寥无几,而与微电影相关的电视栏目竞争形势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舒影 《新闻实践》2014,(6):52-54
自2010年开始,充满草根性的微型电影开始成为广告营销市场的新宠,雪佛兰冠名的《老男孩》,佳能与姜文合作的《看球记》,凯迪拉克的定制作品《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都是影响颇大的微电影营销力作。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微电影广告"的概念应运而生,在传统广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行情下,微电影广告凭借更优越的表现形式和更强大的传播平台,成为备受关注的广告营销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微电影《老男孩》的上映赚足了观众的眼泪,“电影快餐”也引起了新的讨论。微电影的发展前景以及对未来电影市场的影响又有哪些?笔者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12,(1):19-19
点评:自2010年中影集团推出的首部微电影《老男孩》成功盈利之后,2011年成为微电影元年,充斥在网络上的各类微电影达50余部,有的点击率超过千万。浙江台尝试自制微剧《卧底超模》,开了电视媒体自制微剧的先河。从网络微电影形式演变而来的电视微剧,制作周期、播出时长等都比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剧要短,投资成本相对较小,是电视台应对“限娱令”、“限广令”的有效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爽 《传媒》2017,(16)
从2010年《一触即发》的首次面世,到《老男孩》的迅猛崛起,微电影广告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并成为一个主营项目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微电影广告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广告传播模式,开始强调创意与诉求,在潜移默化中将品牌理念传达给受众,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受众对广告宣传的心理隔阂,提高了品牌价值的传播效果.而要想实现微电影广告的"病毒式"传播,发挥微电影广告的正面效用,就必须制作出丰富、独特,且受众乐于分享的内容.在微电影广告内容制作中,不仅要考虑传统广告画面、声音和时间三大要素,还要考虑故事叙述和影视剧作两大核心要素,以生活化、故事化和情境化为根本抓点,构造微电影广告内容的独特体系,这是全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杨洁 《新闻传播》2013,(12):100-101
在新媒体发展如沐春风的平台下,"微电影"一词,也迅速蹿红,成为继微博、微小说、微信等微事物出现后的又一新型产物。2010年《一触即发》成为中国微电影的处女秀,而作为广告与电影的跨界产物,微电影很好地迎合了当下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从"作品"成功转型成为"产品",成为一种新的炙手可热的营销模式。在当今的激烈竞争中,微电影以及独特的优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在各式各样的营销模式中,微电影同样也存在着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分析看待它,并且认真思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式,思考如何才能使其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各种文化活动逐渐繁荣。2010年《11度青春》微电影系列,以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为主要内容,突出青春奋斗主题,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如《老男孩》《拳击手的秘密》等,为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2,(11):222-223
《英雄联盟》延续麦家幽邃风格打造平凡人的英雄梦从2010年开始,微电影被看做广告的一种新的"软"营销方式,越来越被广告主认可。从微电影自身的特点来看,因为其"微"和"web"(篇幅短小,适宜互联网传播),显现出更为优越的传播效果,而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营销新阵地,而微电影本身的能量应远远不限于此。  相似文献   

15.
彭雨晴  刘亮 《青年记者》2020,(12):76-77
微电影广告以电影作为表现手法,以产品或品牌作为第一角色或线索,以5-30分钟为时长,契合"短平快"传播、碎片化浏览的用户需求,"润物细无声"地深入展现品牌形象和理念。英国百年百货商店John Lewis从2007年的《Shadows》到2018年的《The Boy&The Piano》,连续12年发布圣诞微电影广告,凭借作品艺术价值打造品牌IP,不仅抢占了各类电视及网络媒体的播放时段,每支广告主题曲也都登上了最新"英国单曲排行榜"。该系列微电影广告已成为英国人的圣诞情结,更融入世界圣诞文化中。  相似文献   

16.
李旭 《传媒》2021,(2):75-77
微电影广告是以品牌或产品的商业推广为目的,最终是为了让受众认可广告片中的产品,而微电影广告是否与受众心理特征相符直接决定了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接受效果.诞生于2019年春节季的《啥是佩奇》的微电影广告片就凭借着对受众心理的精准把握成为当时刷爆朋友圈的"爆款"短视频.微电影广告只有基于受众的心理来进行创作,"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提升受众的"使用"效果,才能在"贴满墙纸"的屋子里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微电影从出现到现在最多是三四年时间。有人说2010年的《一触即发》是中国的第一部微电影。这三四年,微电影真是"一触即发",在全国各地勃然兴起。2012年有些地方出现了微电影组织。2013年,微电影的发展出现了几起标志性的事件:一是1月12日中央新影国际微电影频道联盟在浙江台州成立和《微电影台州宣言》的发表;二是2月28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这两件是微电  相似文献   

18.
广播影视     
《传媒》2013,(1):7
首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获奖名单揭晓2012年12月16日,首届"金微奖·中国国际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在江苏南京举行,现场揭晓13个奖项。"筷子兄弟"创作的《父亲》因展现了平凡而伟大的父爱,斩获首届"金  相似文献   

19.
李照 《今传媒》2012,(6):63-64
2010年凯迪拉克公司推出的一部时长90秒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开启了品牌营销的新时代。微电影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浓缩的电影叙事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的感性诉求发挥到淋漓尽致。本文通过对微电影的现状、国家广电总局新出台的"限广令"政策以及三网融合的大环境进行分析解读,概括总结出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营销策略,以期为微电影进军主流营销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欢 《青年记者》2012,(14):68-69
微电影的兴起 早在2001年,导演伍仕贤就曾拍摄了11分钟的"准微电影"《四十四路公车》,虽在国外获奖,但在国内并未引起太大关注.最先引起关注的,是一些网友制作的恶搞视频,如2005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一时期的题材内容多是以恶搞的手法颠覆和解构原有作品,与真正的原创的微电影尚有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