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尤其是天才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文章旨在总结数学天才儿童的特征,以助于发现儿童早期在数学上的天赋;根据天才儿童的成长历程和心理变化的实际情况,如性格、智力、兴趣、认知程度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下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数学潜能,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顶尖人才。  相似文献   

2.
智商高的不都是天才有人认为,智商高就是天才。教育心理学家却认为,智商高只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自然天赋,天才则是指那些智商高、又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的人。科学测试也说明,一个智力超常的孩子,其智力和心理测试结果往往互不协调。教育心理学家主张采用“高潜力”来形容智商高的儿童。有问题的孩子其实是高潜力儿童教育心理学家们发现,许多在学校被认为不合群、不合格,视学校为“地狱”的儿童,往往都是高潜力儿童。统计表明,2/3的高潜力儿童都在学校、社会和家庭里遇到麻烦,他们普遍跟不上学校的课程,或多或少都有某种心理问题。因为敏感是高…  相似文献   

3.
要素主义的天才教育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素主义特别重视天才教育 ,在天才儿童的鉴别 ,培养及目标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天才教育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有了很大进步 ,表现为天才的定义、鉴别更全面科学 ,培养过程更注重个体差别。我国天才儿童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 ,应该更加重视对天才儿童的研究和培养。  相似文献   

4.
问题在于,宁铂式的烦恼是不是少年班教育模式制造的?作为一个天才儿童,即使他当时并未进入少年班,是否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类似的烦恼?研究表明,天才们大都会被同样的烦恼所困扰。波士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伦·文纳在其所著的《天才儿童:神话与现实》一书中说到天才儿童们必然要面临的一个残酷事实:“(他们)终将进入一个阶段,那时,年龄不再重要。在一个个人魅力和性格更能  相似文献   

5.
对天才儿童的教育始终是美国教育的一个棘手问题,但它却受到教育家和工业家的重视。他们认为,如果希望出现更多的科学家、技术革新者和下一代的领袖人物,解决好对天才儿童的教育问题便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见解提出之后,遭到了“杰出人物统治论”者的责难,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必须回答的问题:学校是否能准确地识别谁是具有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儿童?对这些儿童所进行的特殊教育是否能补偿社会在他们身上的投资?  相似文献   

6.
天才儿童弱势群体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才被视为社会人力资源中的“富矿”,被社会寄予厚望。但一些天才儿童个体的辉煌成功掩盖了他们群体的不利处境,其弱势群体特征比起残疾儿童、贫困儿童来较为隐蔽,不易被识别与认同,这更加重其不利处境。本文分析了来自社会公众意识、教育服务、天才个体自身特点及科研成果的局限等方面的不利因素,讨论天才儿童在社会及教育中的弱势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超常儿童是指智能发展远远超过同龄人的一般发展水平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包括少年期)。这类儿童古今中外都有,事例不胜枚举。对这些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就称之为天才教育或超常教育。现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兴趣来关注超常儿童及其教育工作。例如,在美国和英国,都先后建立了天才儿童教育的国家级领导机构,管理和研究天才儿童的教育工作,这方面的经费也逐年增加,不少大学还设置了培养天才教育师资的专业,为天才儿童开办了各种  相似文献   

8.
荷兰具有高度分层的教育体系,其天才教育的政策演进经历了发端期、探索期和创新期三个阶段。荷兰基于卡特尔-霍恩-卡罗尔理论和交叉电池评估方法的相关理念,在天才儿童的早期发现和甄选机制上,主要采用智力测试、非语言能力测试和创造力测试等识别工具;同时将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和学生本人等多方主体的提名视为识别高天赋学生的另一种有效渠道。荷兰对于天才儿童主要采用隔离式和融合式两种安置方式,并通过加速和充实两种模式对其进行培养。荷兰天才儿童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的经验及特征体现在:贯彻天才教育新理念并关注潜在的天才儿童;倡导融合教育为主的安置方式以兼顾天才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共同发展;基于趋同差异化和发散差异化两种策略优化培养模式;面向天才儿童开展循证教学以确保培养效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是针对身心有缺陷的特殊儿童进行的音乐教育。特殊儿童包括超常(天才)和低常(弱智)、有生理、心理缺陷儿童。本文试图对聋哑儿童音乐教育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社会对聋哑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一直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而追求卓越是印度教育战略的主题之一。印度在不同时期对于“天才儿童”有不同的理解。现代印度为天才儿童教育制定了一系列项目计划,如天才寻找计划、天才激励计划等。在天才的选拔和培养方面,印度大多通过私立学校、专门学校或举办奥林匹克竞赛等来开展。同时,印度也面临着天才儿童识别困难、天才教育缺乏创新及精英人才外流严重等挑战。  相似文献   

11.
鉴别天才儿童的目的在于为其提供适宜的教育处置,促进其最优化的发展.现有对天才儿童的教育方案大致分两种:(1)抽离计划(pull-out program),即天才儿童在普通班中随班就读,但有几天时间对其进行知识的扩展教育;(2)加速计划(acceleration program),即让天才儿童提早入学、跳级或缩短学制.可以体会,无论采用何种教育方案,前提均应是科学准确地鉴别出天才儿童,因此,有必要对天才儿童的鉴别问题作以梳理,为教育实践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的教育目标是:致力于发掘每位学生的潜力。1984年颁布的“天才教育计划”,是天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新加坡教育部对天才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改革,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中国开展天才教育已有30年的历史,在未来的天才教育改革中可以采取增进天才儿童与大众儿童的融合.减少天才学生的心理问题;编写专门的教材,改进对天才儿童的选拔;增加自我学习的时间.提高研究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引起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通过教育有效提高特殊儿童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特殊教育工作的重点;特殊儿童的类型极其复杂,如何有效高效地实施补偿教育?又如何促进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呢?……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迫切需要有一个特殊儿童的心理数据库,以便教育工作者有效确定心理教育实施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 一、建立特殊儿童心理档案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以“天才教育计划”作为指导其天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并设立了天才教育处自上而下的领导和监督天才教育的实施。新加坡的天才教育探索已经有近40年的经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天才教育体系,在天才儿童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融合安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建设都比较完善。其天才教育政策鲜明,充分考虑了天才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提高了新加坡的国家竞争力与国民素质,为新加坡培养了一批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天才儿童,心理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他们有超常的天赋。是天才。认为选拔天才儿童,主要是看他们在某些方面是否有特殊才能或创造性。采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1975年以来,关于讨论天才问题的世界性会议已经开过五次,共有约四十个国家的一千二百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1983年8月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五次会议,有二十六个国家的五百多名代表参加。各国代表对天才儿童、有特殊才能的儿童以及青年的教育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学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才教育和素质教育 英才教育,指专门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美国有英才教育的政策和法律,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指出:“为了国家的安全必须选拔我国大批的天才儿童,并努力进行天才教育。”1973年3月又通过《天才教育法》,通过多中取胜,严格筛选,好中选优,精心培养。英才教育和群众教育相对而言,它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历史学家,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作为社会学家,你又会提出哪些问题?”——这是在美国小学三年级天才教育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在美国,天才教育的目的是为智力发展较同龄孩子快的学生开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心理学对创造性活动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创造力的作用了。本世纪初,学界主要以智商作为鉴别天才儿童的指标。美国心理学家推孟认为,凡智商超过140的儿童就可称为天才儿童。但时至今日,心理学界已经改变了对天才内涵的看法,并普遍认为创造力也是天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一个人没  相似文献   

20.
法国对天才儿童的教育基于公平和个性化的基本教育理念,对天才儿童的特殊培养源于帮助智力早熟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这样的教育理念避免其过度功利化,同时为选拔优质人才提供坚实基础。法国对天才儿童的选拔和培养均基于多元智力理论,从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个性多维度考察,采取融合教学、根据学生特点分组教学以及加速制教学等教学方式培养天才儿童,同时以立法、教师培训、财政支持以及鼓励设立相应研究机构等形式保障天才儿童培养的科学有效推进。法国的天才儿童教育体系对其国家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