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传播》2015,(4):152
<正>微信、微博,是移动互联平台上的两大主力,利用中心官微做好两会报道,是今年的一大亮点。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开设"从福建看全国两会"话题,累计播发50余条两会消息,政经改革热点、两会名词解读、代为委员建言,让话题阅读量突破百万;官方微信"福建新闻联播"是省内媒体微信公众号中,唯一坚持以"全国两会"为报道主体的微信平台,《福建代表团成立,代表咋组成?》《福  相似文献   

2.
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微博作为新媒体的新宠,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对"两会"进行了全程报道微博不仅及时、准确地传达了两会的各种动态,也加速了民众诉求类信息的流通,使更多的民生和民意诉求受到社会各界和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等大型网站以及荆楚网等地方网站的微博都体现了自己的特色。这些网站运用微博参与两会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微博参与打造了全国两会舆论场,民众与代表、委员的交流互动,让议案、提案和建议更具科学性、针对性,也使两会更加开放、透明。  相似文献   

3.
每年两会期间,各大媒体都会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到两会报道中。总结今年两会报道的特点,不难发现传统媒体在传播渠道和关注视角两个方面较以往做了一些改变。从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3个方面对传统媒体在2013年两会报道中体现出来的传播渠道微观化和关注视角微观化进行分析与解读,总结出不同传播载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7):10-11
<正>今年全国两会,是封面新闻在重大报道中首次亮相,也是封面新闻与《华西都市报》首次携手进行大型报道。3月1日,封面新闻微博微信开通。开通首日,紧紧围绕全国两会展开策划和报道。截至3月10日,封面新闻共推出两会相关微博上百条,微信27篇。《华西都市报》亦派出多名记者赴京报道全国两会,做出了一系列关注度高、可读性强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15,(4):6-10
2015年两会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面唱响"四个全面"主旋律,准确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和深化改革总基调,紧扣会议议程和主题,圆满完成了各项报道任务。会议期间,中央电台媒体融合工作加速推进,两会报道传播手段更加丰富,网络专题、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交相辉映,多平台联动,全媒体呈现多姿多彩,通过大数据征集的热点话题更加精准,两会报道中的独家策划、高端访谈、新媒体互动等特色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2021年,在重大历史节点下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关注与热议.与此同时,向深度融合迈进的主流媒体在转型创新中渐趋务实,而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现实也倒逼媒体创新,这些都形成了2021年全国"两会"时政创新报道实践的鲜明特色.为此,本文重点观察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四家中央级主流媒体,以其在微信、微博...  相似文献   

7.
张勤 《中国记者》2012,(3):20-21
两会专题微博,集束受众注意力2010年广东两会《羊城晚报》、金羊网首开报纸、微博互动的全新报道模式;2012年一些报纸开设大型两会专题微博,将传统网站的专题网页与微博相结合,设置“微发言”“微直播”和“微访谈”来分类汇总两会资讯,并链接代表委员、媒体记者微博群,加强与受众互动,聚拢人气.  相似文献   

8.
微博是指长度在140字以内,用户通过电脑、手机上网发布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一种新型传播形式.微博的盛行与今年两会的召开几乎处于同一时间段,在两会报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客观上促成了"微博议政"的现象.笔者认为,"微博议政"即网民利用微博这个平台谈论时事,政策,发表观点的一种现象.微博使两会更"潮",而两会使微博表现出更广泛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时政新闻缺乏贴近性和生动性,可读性、可看性较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融合媒体报道的出现逐步打破时政报道形式上的规范性,增强了其趣味性、可看性、贴近性。两会报道是每年时政新闻的大事。以2014年,以央视报道两会为例,可以为时政新闻的融合媒体报道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月22日—1月29日,江西省"两会"在南昌召开。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两会",江西首次安排了省直新闻单位官方微博的记者作为"两会"注册记者入会报道,由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等官方微博22  相似文献   

11.
微博的两会作为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在美国大选中让奥巴马受益匪浅的微型博客,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也开始翩然起舞.2010年两会期间,微博正在成为汇集人民群众民意、民智的新平台.各个微博网站中,代表、委员们用微博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网民通过微博热情参与两会提案.两会会场内,媒体记者在采访报道间隙用微博开辟新闻报道第二战场,会场外,传统媒体迅速设立了微博报道板块……其中,引人关注的如人民网·人民微博的"微言大事,博论两会"和新华网的"新华视点两会微博",它们继去年广被关注的"E两会",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媒体采纳民意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2.
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助推下,全国两会报道形态越来越开放,公众参与平台越来越丰富,这对媒体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实践,对媒体记者在当下如何更好地把握舆论导向、改进宣传报道方式、智慧地做好两会报道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梁柱  李明 《中国广播》2013,(4):34-36
本文介绍了广东电台2013年春运报道的主要特色,即打造新的交通信息平台,依托此平台,开设春运特别报道栏目;积极利用微博、微信、手机QQ等新媒体手段配合广播,进行立体宣传;推出以"温暖春运"为主题的线下活动等。  相似文献   

14.
王燕  康祝圣  谢暄  田江 《编辑学报》2014,26(6):582-584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微营销"这个新的市场营销概念,微博和微信作为"微营销"的主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机构使用。文章比较了微博和微信的异同,指出高校学报应改变传统办刊模式,开展"微营销"的意义,并根据微博和微信以及高校学报的特点提出"微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三月,全国两会与您相见,典型的"周期性"新闻题材。一年又一年,新闻报道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不!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我们发力,打通"大小屏"。打通"大小屏",打造"两会集结号"。今年,新闻中心在微信、微博端推出"两会集结号",设置《建设新福建》、《央媒看福建》和《两会小知识》三个小栏目。《建设新福建》集纳了北京报道团队采写制作的丰富视频素材,200多条1700多分钟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融合传播形态。自2009年8月以来至2015年,以微博、微信为主体的中国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微传播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在以3G/4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传播阶段,作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发展史的主流形态,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微传播形态可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媒体传播样本。文章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传播所具有的双重召唤结构、偏向叠加效应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微博所引发的微内容、微传播、微偏向、微结构、微媒体等融合传播现象为新媒体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也在这一年之内,新媒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的部分,世界各族人民都在感受着新媒体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精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使得新媒体日益成为了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新技术。本文从微信微博的相关界定、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究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小妮 《传媒》2017,(24):58-62
继2011年"政务微博元年"后, 2013年"政务微信元年"到来,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凭借社会化媒体快速、便捷、平等的交互特性,迅速成为政务传播体系中的重要的传播载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政府执政方式的改变,"互联网+政务"的电子政务模式迅速渗入公共生活,成为执政党社会治理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杨谷 《传媒》2015,(6):25-27
2015年是光明日报社的“提质转型年”,媒体融合是提质转型的重点.自2014年成立融媒体中心以来,光明日报社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报道中多次探索媒体融合.在此基础上,光明日报社投入重兵,在今年“两会”报道中第一次实践了一次采集、多流程加工、多渠道分发的媒体融合,以卡通形象“小明”统领的融媒体报道,通过微信“炫融特刊”、微博“秒拍两会”、楼宇屏“光明都市传媒”等产品推出,极大地增强了“两会”报道的吸引力,8个传播平台上的各种媒体产品交相辉映,鲜活的报道形式和强大的新媒体推送能力,组合形成“排浪式”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微博、微信等"微"产品极大的方便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科研、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这些"微"产品传播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等特点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产品,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的影响,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