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要求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可采取三方面的措施:围绕解决就业难题.努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劳动力资源需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抓好人才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和调节劳动力资源供给;扩大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导入市场机制,抓好政策配套,解除体制障碍.全面推进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商洛市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第二,第一产业滞留的劳动力仍然较多;第三,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加大。据此,解决就业问题的宏观战略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城市建设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实施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3.
商洛市劳动力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商洛市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第二,第一产业滞留的劳动力仍然较多;第三,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加大。据此,解决就业问题的宏观战略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城市建设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实施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4.
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存在城市就业优先思想、劳动就业制度歧视、土地制度不完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等障碍因素。党和政府要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5.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保护劳动者就业权利、创造劳动力需求、促进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供求匹配等方面,全面深入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举措,构建综合性就业政策体系与就业政策评估审计制度,并探索建立基于中国就业实践和就业范式演进规律的更具解释力的新劳动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基于劳动力市场政策结构的视角,本文从劳动力供给支持政策、需求支持政策和匹配支持政策三个方面对我国政府已经实施的多项就业支持政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回顾,指出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已经取得巨大成效,但仍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大众密切配合,以进一步促进政策支持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就业能力作为一个概念,已经无处不在,并被赋予相应的具体涵义,在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中得到体现。作为一种复杂的、经常变化的概念,就业能力概念的提出和完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西方国家对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完善的过程。结合国外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变迁,对就业能力的概念发展进行综述,讨论它作为一个探索性概念和政策分析框架的潜在价值,有利于识别界定就业能力概念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为制定不同情况下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潍坊市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针对就业结构性矛盾的表现,查找造成原因,分析就业结构性矛盾带来的问题,探究解决结构性矛盾的思路和建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改革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区域间劳务协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探索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9.
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明年1月1日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为各级政府规范人才市场秩序,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提供了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中国就业形势、战略定位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仍十分突出,就业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把就业战略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本文在对"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就业战略应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即要体现国家治理战略,要支撑经济成长模式,还要满足劳动市场需求.立足三个基本原则,作者进一步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应该优先考虑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其就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构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其实施的主体应包括政府、高校、社会各界、学生本人,实施内容包括政策体系、保障机制、就业服务、就业指导等,实施过程应当具有持续性和适应性,实施的效果应当是在公众视野的监督下全面促...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学生助理制度被视为兼具劳动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在这种定位之下,尽管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功用,但是劳动功能与教育功能并未产生同步的积极效果,反而导致了教育功能的形式化和劳动用工机制扩张等现实问题,使得劳动与教育的定位相互消解,既不利于学生当前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无助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学生助理制度在劳动教育和高校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中美两国在高校用工体制、学生雇员的身份认定和薪酬待遇及其保障机制的差异,能够给我国高校学生助理在劳动和教育的实现方式上提供有力的借鉴。在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框架下,我国应当以实质内容为导向确定学生助理制度的人才培养功能,建立符合学生发展的劳动用工机制,健全学生薪酬体系及其权益保障机制,以促进高校用工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对政策有效性的感知应成为评价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效的一个重要参数。因为不同性别、生源地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群体在对拓宽就业渠道的政策、完善就业市场体系的政策以及其他配套政策实效的感知上都存在着一些显著性的差异。在拓宽就业渠道和相关配套政策中,男生比女生、农村比城镇的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认为西部和基层就业政策对就业有帮助。在政府完善就业劳动力市场体系的政策中,家庭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缺乏的毕业生认为"整顿就业市场秩序"和"建立就业网"对他们就业的帮助更大。  相似文献   

14.
从唐山市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及转移就业的特点来看,农村劳动力总量庞大,供求矛盾突出问题将长期存在。国内外环境、政府政策、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的就业岗位、层次、成本。进入新世纪以来,外出务工农民"回流"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就地转化成为今后唐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的良好就业。1997你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是目前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毕业生就业法规性文件。云南大学近年来依据《规定》精神,在就业工作上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这其中包括:通过加大选调生工作力度、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等渠道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对有意愿去基层的毕业生,通过实施灵活的户籍管理办法、优惠的工资待遇,代为偿还助学贷款制度、向基层倾斜的公务员考录政策等保障措施,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这些措施,适应边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 WTO使就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劳动力总供给远大于总需求是造成大面积失业的真正原因。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会给就业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就业问题的解决还必须深化面向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制和劳动就业等一系列政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师范生就业政策是师范教育政策系统的重要内容,是关涉我国师范教育成效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国家层面出台的师范生就业政策文本研究发现,清末至今,我国师范生就业政策的演变经历了以全面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初创阶段、以适应变革为重点的调适阶段、以扩大规模为动力的恢复阶段、以适应市场为抓手的转型阶段、以优化师资配置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阶段;遵循着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驱动的政策动力机制、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主旨的政策目标取向、以组合多类型政策工具为保障的政策实施过程、以经济学和政治学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师范生就业政策发展应建立以多主体利益共生为基点的动力机制,渗透以多元价值为依归的目标价值取向,强化以系统变革工具为抓手的过程保障,构建多元表达的政策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尼日利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自20世纪80年代起渐入困境.为此,尼日利亚联邦政府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包括改革大学课程内容、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等,积极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然而,总体上看,这些政策并没有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究其原因,既有国家经济对劳动力吸收力低和高等教育迅速膨胀等客观原因,也有政策实施不力和政策自身存在偏差等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就业政策评价:1998-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消极就业政策到积极就业政策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政府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来处理就业问题。估算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我国政府为落实就业政策累计支出6169.67亿元,其中用于落实消极就业政策的支出为4144.06亿元,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支出为2025.61亿元。实证分析发现,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支出和落实消极就业政策的支出与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支出每变动1%会导致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数量同向变动0.27%,说明我国政府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的确对再就业工作显示出了积极作用;而落实消极就业政策的支出每变动1%将引起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数量反向变动1.05%,这一结果表明落实消极就业政策的支出吸引了更多的失业下岗人员加入失业保险体系,同时发挥出了一种"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多元化办学体制的逐步形成,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日渐增多,但由于缺乏对学生实施系统有效的就业教育,致使所培养的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不强。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的就业教育面临新的要求,需要及时更新工作理念,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完善管理和教育机制,切实提高就业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