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案例]  马、钱两校长对罚款的见解  马校长和钱校长是大学时代的同学,都快到“知天命”的年岁了。马校长在北方工作,钱校长在南方工作。有一次,两人都参加全国教育管理研究会的学术讨论会,老朋友多年不见,好不亲热!三句话不离本行,很快就谈到学校管理的一些问题。  马校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后,有些校长热衷于用经济手段管理学校,我总觉得不太对劲。特别是对学生滥用罚款手段,我更不敢苟同。老钱,你们南方改革意识强,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钱校长:“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学校,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所…  相似文献   

2.
题记:“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在做手边清楚的。”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明确今天怎样当校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科院院士,被英国诺丁汉大学聘为校长的杨福家教授曾提出中国教育有5大世纪难题。其中有一个难题———头脑是容器吗?他提到:中国的教师和家长经常会要求学生考100分,考了99分就不高兴,纵使这1%的错误都不允许;而自己做物理实验,5%的误差就是世界水平了。他强调,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火种,教师考虑的应该是怎样把学生的火种点起来。一个学生的好与差,绝对不是单单能用分数来表示的。但我国当今的学校教育,由于升学率和考名校的压力迫使教师不能正确地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说过:“做教师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做一名好教师;当校长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当一名好校长。”我想,当一个人执著坚定且目标明确的时候,就有了令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的鞠躬尽瘁、全情投入的奉献精神。第一次接触刘校长,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略显沙哑的嗓音。采访的过程不时被来访的老师或电话打断。为了不耽误刘校长的工作,我们的采访免去了一切繁文缛节的寒暄,开门见山地展开了话题……  相似文献   

5.
谈到攀钢职业教育这些年来的发展,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就是从1985年至今一直执掌学校帅印的周兴儒。可以说,攀钢职教做大做强大大小小的每个举措,周兴儒都是“主谋”之一。我们感兴趣的不是周兴儒为什么要当“主谋”(因为他是校长,所以他必须主谋),而是为什么要主这样的“谋”,而不是别的什么谋,比如,企业效益好时,想法向企业要些钱;企业效益不好时,想法多在学生身上弄些钱,然后多给大家分些钱.自己和大家先富起来。在前不久一次官方召开的会议上,与众不同的周兴儒做了一番与众不同的发言。细细品味,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周…  相似文献   

6.
18条商规     
戴卫东 《大学时代》2006,(12):12-13
一个成功的浙江富豪,在别人问及他的成功经验时,他颇有感触地总结了他的“18条商规”:坚持看CCTV-1新闻联播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政局,新闻联播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着实为中国商人的最佳晴雨表;你可以不看财经报道,也可以不看焦点访谈,如果你不是做石油和外汇的,甚至你都可以不去管类似9.11事件和中东局势。不要轻易相信合约或合同哪怕合约让你的律师看过了,公证处公证了都不要轻易相信,甚至当你的客户把钱已经汇入你指定的账户以后你都必须确认,这笔钱你能不能拿出来、能不能动。而合约以外的涉及到利益冲突的任何口头承诺与解释你都必须当他是放屁,无论香还是臭,在对方兑现承诺以前都不要沉湎其中,更无论对方是谁,哪怕那是你交了  相似文献   

7.
“好校长是‘做’出来的。不是‘当’出来的。”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申华老师这样评价他们的校长——郭爱德。因为,身材不算高大却又极为“高大上”的郭爱德校长,任何时候.都把学生和教师放在心中,推在前面,自己却总是在师生的背后默默地做自己的“教育工程”.用自己的教育之心赢得了师生的敬重和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个现代校长的基本职能是什么?校长不是发号施令、指手画脚的“家长”,也不是事必躬亲的“领头羊”,更不是“后勤服务员”。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校长,起码应该搭建好三个平台。一、搭建好制度平台。建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校长实行学校管理的第一着,制度平台不首先建立起来,学校管理就是一句空话。一个学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事情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只有让学校做什么事情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把什么事情都做得像模像样,有条不紊。如果一个校长治校凭感情办事,凭情绪办事,凭好恶办事,凭威严办事,凭权力办事……  相似文献   

9.
笔者没有想到只读到初中一年级的自己能当上教师,更没有想到刚过30岁就当上了校长,理所当然地不会去思考自己这辈子有没有可能成为教育家的问题。但按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逻辑,我以为不想当教育家的校长就不是好校长。在我的心目中,中国活着的教育家印象不深,可能不是没有,而是我等不知道。不像我国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做毕业论文,导师看了他的论文,说:“这文章不是你写的,你不可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文章来。”留学生说:“是我写的。《新概念英语》4册我都背熟了。”他的导师半信半疑,然后随机抽了一篇文章让这个中国留学生背。果然,他背得滚瓜烂熟。导师不得不信服,说:“我相信这篇文章是你写的了。”网络时代的今天,老师、同学们整天接触电视、电脑、影碟,家长也好、同学也好,往往忽略了传统的背诵。其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古人留下的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还是值得我们保留的。背诵,就有“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说法。不是说,读熟唐…  相似文献   

11.
姚玉琴 《江苏教育》2007,(11):39-40
小刘的故事(《江苏教育》2006.12A)可以说是目前教育上的经典案例,已经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一位名校长曾打过这样的比方:谁都想坐在椅子上看球赛,比较舒服。但是现在不管哪所学校都是站着看球赛,谁都不敢先“坐”下来。即使每个人都知道站着看球赛与坐着看是一样效果,谁也不敢轻易坐下来。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研究》2006,(3):44-44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扩招已经到了政府、社会、公众心理和经济能承受的极限,再扩招下去将非常危险。”2月28日,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程耿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如何保证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他本次参会的重要议案。  相似文献   

13.
哈哈广场     
我也是西蒙上学迟到了,在上楼梯时他碰到了校长。校长看看表,严肃地说:“迟到了10分钟!”西蒙回答:“校长,我也是。”胖子看电影电影院里,一位大胖子费了好大的劲才挤到自己的位子上。邻座不满地说:“这么胖的人应该买两张票。”“对不起。”胖子叹了口气。“我已经买了两张票,但一张是楼上的,一张是楼下的。”进城两个初次进城打工的小青年1,边走边好奇地谈论着。甲说:“城里真好,卖水果的都叫唱,不甜不要钱,俺奶奶有糖尿病,正好不能吃甜的,在这里,吃水果都不用花钱。”乙说:“那不算啥,你看,饭馆门前都写着‘吃一百送一百’,这不是白吃吗?…  相似文献   

14.
姜广平 《师道》2006,(5):14-15
从一个普通教师的角度看,中国校长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在极大程度上规避着法律的控制。底线也好,高尚的境界也好,往往都是由校长的个人品质决定着他的权力边界。这种行政状态下的校长有权决定一个学校的命运,也有权决定一部分教师的命运。如果我们愿意反过来看问题的话,就会发现,这时候的学校也好,教师也好,竟然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情形下的校长,权力场的倾斜显然是一件非常自然的现象。而这种状态下的校长,则又从经济、政治的角度进入到基层社会的新贵之列。一、校长职务化的行政任命制与校长职业化的市场产业制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5.
黄连 《山东教育》2002,(36):43-43
1.讲道理。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的道理。因此,作为家长在批评孩子不良行为前,应该通过比较具体的理由或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与不做的利害关系,当孩子通过家长讲道理,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判别标准后,便从中学会了自己处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简单地命令:“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你再做,看我打不打你。”孩子往往会由于不明是非而变得更固执己见。2.立规则。爱是无私的,但不能不讲原则。家长不妨在平时多给孩子订一些比较明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要孩子独立收…  相似文献   

16.
这个冬季特别冷。对校长,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长来说,他们冷的不是身上,而是心里:缺钱,成了他们心头一块无法融化的坚冰。记最近在苏北、苏中地区采访,每到一处,只要跟校长谈起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们总会异口同声且都无可奈何地说:没有钱,日子难过哪!我们听了先是有些莫名惊诧:学校怎么会这样穷困?等到看了一本本学校的收支流水账,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教育,钱真的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校食堂的炊事员,应掌握核算知识,坚持餐餐核算。餐餐核算就是不能待会计结帐后再看盈亏,应该养成餐餐核算的习惯。“孙子兵法”在“计篇”中曾明确提出“多算胜,少算不胜”。做一个菜,主料下多少,辅料下多少,调料需要多少,燃料费是多少,计划售出多少份,做前应有核算,只有先算后做才能确保伙食价格的合理,只有先算后售才能使就餐者对伙食比较满意。相反,不及时核算,价格就会忽高忽低,不是盈的多,就是亏了本,亏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刊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左铁镛的文章说,高考结束了,一些考生虽然成绩很好,却由于第一志愿没填好导致名落孙山。高校为什么非第一志愿的学生不录取?一位招办主任告诉我,客观上是为了减少招生录取的工作量,主观上则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自我期许。这位招办主任说:“北大、清华都是这么做的,其他高校也不能‘掉格’啊!”  相似文献   

19.
唐韧 《教师博览》2004,(8):48-49
在我的少年时代.青壮年作家喜欢写:“路边开满了五颜六色不知名的野花”、“林子里不知名的鸟儿在歌唱”……诗也好.散也好,小说也好.这种语言都早已储备在词语库里,仿佛一碰就能滑出来。在他们的言传笔教之下,当我还是中小学生时,就经常娴熟地使用这种“不知名”法玩潇洒了。多省事,多心安理得.除了那几种人人皆知的花草树和动物,其他的东西我们有何必要一一道出它们的名字?再说了,名字还不是人造的?  相似文献   

20.
要引导干部真正“姓教”北京海淀区教委孙鹏编者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校长的主阵地。无论时势如何变幻,校长还是应当“姓教”而不是“姓钱”,应当是教育家而不是社会活动家,应当是管理型而不是事务型。要想让校长的教学管理工作这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