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西方欧美文化输入中国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空前的危机,中国文化传承成为时人思考的深切主题。本文重点探讨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民国时期古籍收藏及出版、木刻版片保存等方面的业绩,以阐扬其传承中国文化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文化的传承成为关系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深切主题。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秉持中西并重的文化理念,致力保护与传播中国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藏古籍,保存文献;二是征集木刻版片,流传雕版印刷技术;三是刊印珍稀善本,嘉惠学术。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在古籍收藏、版片保护与古籍出版方面的功绩,为中国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现代性中心。  相似文献   

3.
甘鹏云是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其藏书理念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对于今天图书馆古籍访求、利用与保护、促进古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传承传统文化有着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对刻书版片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版片是中国雕版印刷术最重要的实物见证。民国时期图书馆保存的刻书版片,为传承中国雕版印刷术及成功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卓越贡献。此文系统梳理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对刻书版片的保护概况、版片的收藏与保管方法、版片的数量与种类等问题,为当代保护版片、弘扬雕版文化提供借鉴,亦填补民国时期雕版印刷史和图书馆史研究在版片保护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机构,在文化传承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民国时期,四川省立图书馆多管齐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是通过收藏古籍,使得一批珍贵古籍免遭损毁,流传至今,借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二是通过群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学术活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条件;三是通过创办刊物、举办展览等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这显示了四川省立图书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是我们观察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6.
谈谈古籍的保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素清 《河北科技图苑》2002,15(4):74-75,73
古籍作为保存、传承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献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科学、妥善地保藏古籍,越来越成为图书馆及有关方面关注的问题。讨论了古籍日常保护中的防火、防水、防尘、防强光、防潮、防高温、防虫霉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洪权 《出版科学》2010,18(2):103-105,60
总结民国时期古籍出版在整理保存文献、传承文化方面的成绩,对现代学术的建立和图书馆建设所作的贡献,为理解中国文化演进的内在轨迹,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解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图书馆》2015,(3):F0002-F0002
江苏,素称人文荟萃之地,古籍藏量丰富,藏书文化源远流长。翻开整个中国藏书史。江苏及其周边一带的藏书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藏书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收藏的3000万册古籍中,江苏便占有350万册,入选前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11种,占全国总量的10.66%,名列全国前茅。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让珍贵典籍走进大众,并充分体现江苏珍贵古籍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熊远明指出,图书馆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立足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立足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活化利用;立足中华文明的“统一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中华文明“包容性”与“和平性”,推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陈超指出,图书馆要一如既往、与时俱进,把典籍收藏保护好;要雅俗共赏、激浊扬清,把典籍传播弘扬好;要汲古慧今、鉴往知来,把典籍研究服务好。为全力打响城市文化品牌和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陈建龙对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提出了四点新感受:第一,古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第二,古籍保护要科学、完整;第三,古籍利用要精准、高善;第四,科学又完整的古籍保护和精准又高善的古籍利用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大有作为。王惠君指出,图书馆肩负着传播文化的社会职责,担负着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充分发挥省古籍保护中心的作用,传承岭南文化,共建“人文湾区”。未来,图书馆要通过发展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陈军介绍了南京图书馆在历史文化典籍收藏与保护方面的实践经验,并指出,图书馆要努力做到切实尊重依靠人才、寻求各方合力支持、服务与研究平衡兼顾,从而把传承民族文化的大事办好。郭欣萍指出,图书馆要从三个方面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典籍:一是空间赋能,整合各方资源,拓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式;二是守正创新,利用新媒介、新平台,科技助力有效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与时俱进,聚焦地域特色文化,深挖当地文献价值赓续山西历史文脉。吴雪勇指出,杭州国家版本馆作为中华版本传世工程“一总三分”保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从强化收藏主业、优化分类保护、深化保藏研究三个方面做好版本收藏保护和保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江苏,素称人文荟萃之地,古籍藏量丰富,藏书文化源远流长。翻开整个中国藏书史,江苏及其周边一带的藏书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藏书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收藏的3000万册古籍中,江苏便占有350万册,入选前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11种,占全国总量的10.66%,名列全国前茅。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让珍贵典籍走进大众,并充分体现江苏珍贵古籍的风采,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选取全  相似文献   

11.
江苏,素称人文荟萃之地,古籍藏量丰富,藏书文化源远流长。翻开整个中国藏书史,江苏及其周边一带的藏书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藏书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收藏的3000万册古籍中,江苏便占有350万册,入选前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11种,占全国总量的10.66%,名列全国前茅。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让珍贵典籍走进大众,并充分体现江苏珍贵古籍的风采,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选取全  相似文献   

12.
明清民国时期的晋商是我国私家藏书史上值得深入研究的藏书家群体,但受材料所限,目前学界未能开展充分的学术研究。笔者利用地缘优势,借助地方文献查阅和田野走访,全面揭示出当时晋商的藏书活动及文化贡献。明清民国时期,晋商藏书家的收藏、整理、著述、刊刻、捐书等活动,对传统古籍的保存传播、乡邦文献的搜集编印、三晋学术文化发展以及近代山西新式图书馆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晋商藏书家“藏以致用”的价值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晋商“儒贾兼通”商业特质的塑造和三晋近代新文化的流播。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13.
友言在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档案是文化的"母资源",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载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再谈图书馆古籍的藏与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古籍的涵义、收藏历史及文化传承,对图书馆古籍的“藏”与“用”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15.
江苏,素称人文荟萃之地,古籍藏量丰富,藏书文化源远流长。翻开整个中国藏书史,江苏及其周边一带的藏书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藏书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收藏的3000万册古籍中,江苏便占有350万册,入选前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11种,占全国总量的10.66%,名列全国前茅。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  相似文献   

16.
日本静嘉堂文库是日本近代以来设立的专门收藏中文古籍的图书馆,而湖州的陆氏醑宋楼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两者相距3000多公里,天各一方,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逾今已有百年历史,笔者就从两者的建立、发展、演变来--呈现中国古籍的东去之路,揭示近代史上这一次文化浩劫带给世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莫彬 《图书馆界》2014,(4):16-19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30年间,广西编辑出版了不少“地方古籍文献丛书”,整理出版了一批地方古籍,在地方古籍的保存保护、流通利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开展地方学术文化研究、保护地方文化遗产、传承及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也就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博物馆作为保存、保护文物,展示先民智慧文化,服务公众教育的重要场所,"已经不知不觉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好像一条神秘的通  相似文献   

19.
端方是清末新政时期崛起的满族地方大吏,历仕南北,督抚一方,以思想开明、力行新政而被时人评论。端方又是近代收藏颇富的大收藏家,藏品涉及青铜器、玉器、石刻、瓦当、古印、书画等等。端方延揽了一大批当时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委托他们将自己的藏品进行整理汇鳊、著录成册,有效地保存和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彝文古籍文献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是一种人类艺术的记忆符号和文化记忆象征。彝文古籍文献具有彝族人民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和民族传统文化意蕴,蕴含着鲜明的神圣与世俗双重属性之民俗文化特征。古籍文献是一种传承与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记忆符号,其书面古籍文献具有书面文献文化记忆功能,口碑古籍文献具有活态传承与传播彝族文化的记忆功能。研究彝文古籍文献的文化记忆,对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彝文古籍文献文本内容为案例,探讨彝文古籍文献的婚姻文化、丧葬文化、毕摩文化、祖灵崇拜文化等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