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在构式语法理论指导下对语码混用的"汉语语码(动词/形容词)+英语词缀ing"结构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从语义及语用功能探讨该构式形成的认知理据:属于典型的汉语异化现象;表示正在进行或状态持续。从隐喻和转喻机制以及构式压制等语用因素进一步分析心理形容词进入该构式的原因:心理形容词具有动态语义特征,符合该构式的语法、语义、语用条件;构式的压制作用进一步促使"汉语形容词+ing"在语义上呈现"状态持续"的特征。表层语码转换反映出两种语言间深层语法的相互影响,揭示两种语言结合时各自承担的语义功能及其整合时所产生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式语法是在认知语言学批判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背景下产生的。构式语法使人们的研究焦点重新回到构式上来,主张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紧密结合,将其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形义配对体,力主从完型和整体的角度解释语言。构式具有体验性,整合性,原型性,多义性,层级性,因语言而异,句法、语义、语用相融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杨敬舜 《考试周刊》2009,(16):99-101
adj.to do构式对许多英语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教学难点。本文按照构式语法方法对这一构式进行了分类,提出可以根据形容词的语义、语用特征及不定式的功能特征将其分成四种类型,并对这种构式用法特点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4.
"X里X气"构式在汉语口语中较为频繁使用,笔者基于BCC语料库的检索结果,试从构式语法构式压制的角度来分析"X里X气"构式内在的语义、语用和结构特征。笔者发现"X里X气"构式具有将名词化为形容词的功能以及强化形容词语义的功能。词汇方面,构式"X里X气"中的X词汇决定了"X里X气"构式的语义以及词汇感性色彩。  相似文献   

5.
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汉语流行语“被AB”的构式压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流行的“被AB”构式进行语料搜集,并建立封闭语料库对“被AB”构式的语义和语用进行分析.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讨了构式压制在这一新兴构式不同于常规用法的新意义产出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还对该构式在新兴语言使用环境中的语义和句法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英语GoVPbare构式和汉语"来、去+VP"构式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点。借助于Talmy的运动事件概念和Lakoff的"始源-路径-目的地"意象图式从认知的角度探析了两类构式认知上的实现机制。认为英民族的认知顺序是先图形后背景,而汉民族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6,(3):74-77
以认知构式语法为基础,试图探讨现代反讽威胁语中的"NP+再+VP"构式。尝试通过全面分析这一构式的句法形式,语义、语用特征探索该构式的构式义形成机理。认为该构式义产生基于词汇压制和构式压制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根据构式的形式与表意特点,本文将汉语新兴因果构式"因为A,所以B"构式义概括为:以简约方式对原因与结果同时予以强调,文章区分了新兴因果构式中的原型构式与边缘构式,详细描述了各种构式的框式成分与结构变项的变化,用构式意义的承继关系解释了造成这些变化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的原因。还根据该构式的表意特点描写与分析了构式在语篇中的具体使用情况,特别是使用中出现的一些变化。最后,深入到构式两个变项的语义底层,揭示了推动新兴因果构式生成的认知创新动力与特殊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9.
刘涵 《英语广场》2020,(5):46-47
构式被理解为包含形式和语义及话语功能的配对,即有自身的意义和话语功能,构式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并不是对当前讨论内容或新信息的询问,而是说话人试图对话语进行组织、解释、评价等,它反映了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属于元层面话语资源,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元语用构式。本文基于Hubler和Bublitz的元语用功能分类,对COCA语料库中此构式的元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发现该构式在交际过程中,具有引起冲突、语篇组织以及构造身份的元语用功能。分析构式在会话语境中的元语用功能,对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元语用意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语存在句的语义意义是"某地方存在某人或某物",其语用意义是宣告名词事物的存在。存在构式可分析为四个语义成分:there、存在谓词、存在主体和存在方位。存在句式表达的构式意义以四个语义成分各自的语义意义整合而成;这种意义一经形成,便反过来对各语义成分形成制约和限制。构式语法为研究英语存在句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在此研究方法下,我们解释了英语存在句中各语义成分的存在依据和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阜阳方言"可VP"问句中"可"的功能、"VP"的性质进行考察和探讨。"可VP"问句中,"可"是主要的疑问标记词语,"VP"可以是动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形容词性成分。"可VP"问句的焦点可区分为成分焦点和命题焦点,焦点不同,"可VP"问句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就不同。  相似文献   

12.
《论语》和《孟子》排比问的语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比问是问句的排比,《论语》和《孟子》中的排比问颇具语用价值。《论语》和《孟子》中的排比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孟子》排比问表示疑问的话语标记比《论语》的要繁丰一些,《孟子》排比问的语用价值主要诉诸"辩"体现出来,而《论语》排比问的语用价值则主要通过"辨"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写“比”字句的各种变体格式,考察它们的语用功能、使用场合和制约因素,指出变体格式具有分化信息量以增强表达力、承上启下衔接语篇、凸显比较主体的独特情状或两个比较体的鲜明反差等语用功能,一定的句法结构、语义表达和篇章语境等因素制约了它们的分布和使用场合,“比”字句的各种变体丰富了“比”字句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以往学界分析汉语句子大多从结构入手,侧重于静态的描写,很少从动态的角度对汉语句子进行分析。汉语句子的生成处于一种动态的系统之中,在"话题—说明"框架下可对汉语的句子生成进行动态的分析。从生成的视角来探讨汉语句子的生成,可使汉语六种主要的生成关系,贯穿于汉语句子生成的各个层级中。"话题—说明"框架结构是汉语句子的最终生成归宿。  相似文献   

15.
以往给句子下定义,主要路径有逻辑的角度、意义的完整性、结构的独立性、句调。由此认识句子的本质特征,有很大局限。对句子的各种定义进行梳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分析,重点对句子的语用特征即表述性特征进行探讨,可以见出:表述性是句子的本质特征。表述性分为句子的表述和句子的局部表述,句子的表述依靠句调来表现,它表达的是语气;句子的局部表述依靠语气词、语气副词等来表现,它表达的是口气;具体的句子和抽象的句子都具有表述性,但表述性的特点并不相同。具体的句子的表述性是外显的,实现了和语境的联系。而抽象的句子的表述性是内隐的,尚未实现和语境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反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询问句相比,反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句法结构上,反问句有其特有的表达式,同时在语义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其特指问和是非问有的可以互相变换,特指问内部有的也可互换;深层语义结构中,反问句不存在未知语义成分,从而造成反问句表达判断而不表达疑问对象;语用环境中,反问句必有一个充分条件的语义前提,反问句表达的判断只是这个充分条件的前提的必然的毫无疑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形式语义学和语用学从不同角度研究句子的意义,前者以真值条件为基础来理解句子逻辑语义,后者结合语用原则分析句子的会话含义。量的准则是影响句子语用意义的重要因素,它直接造成了自然语言交际中理解的语义与形式语义学中语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人们理解直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某些真值条件时常常存在疑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讨"V+个+VP"这个汉语中常见结构在形式、功能上的独特性。我们认为"V+个+VP"是不可替代有着独特构式义的构式,具有以下两个主要语用特征:表达"随意,彻底"等特殊情感;"个"突出焦点的作用。在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由同一层面的五个图式构式经过传承压制而成,而具体构式又是图式构式的例示,双方互为理据性。形成了由处在两端的原型子构式(动宾构式和动补构式)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连续体构成。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中的"何"系特指疑问句包括了"何故"、"缘何"、"为何"、"因何"、"如何"、"若何"、"何以"、"何如"、"奈何"、"何人"、"何处"、"何时"、"何"引导的特指疑问句;"怎"系特指疑问句包括了"怎"、"怎么"、"怎地"、"怎生"、"怎生奈何"引导的特指疑问句。这是《水浒传》中两类颇具特色的特指疑问句,在计量统计基础上的定性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存现句there-be是英语中一个特殊结构范畴。从认知语法的视点分析该范畴的原型例与非中心例在语用方面的差异,可见后者具有话题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