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操作系统、移动终端、无线网络三者的共同架构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可以称之为"WONTSM"的新的传播时代。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以"微传播"为主要形态,并通过信息的聚合与扩散,产生与以往大众传播迥然不同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完全可以被称为"聚合革命"。  相似文献   

2.
广告的传播给大家带来便利和娱乐的同时,国家对于广告传播的管理并没有跟上时代的需要,很大程度上管理滞后于广告传播的发展,为广告传播中舆论的产生提供了适合的场所和扩散的平台。本文首先对公众舆论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以及对广告舆论的概念等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对公众舆论对于广告传播的影响情况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牟敏 《新闻世界》2013,(3):83-84
新媒体的发展,为民间舆论提供了话语平台,民间舆论能够通过网络扩散,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意识的增强,又具有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技能,使许多普通的社会事件发展为舆论热点。  相似文献   

4.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媒介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平台,然而,微媒介语境下的文化传播存在文化传播自由与消极文化流行、文化传播的形式多样化与内容碎片化、文化传播的技术主导性与人的主体性缺失三大矛盾,为了调适这些矛盾,在运用微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时,相关部门和传播主体应该占领移动社交制高点,塑造微媒介舆论领袖,把握好一个"微"字,突出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人为主体,以人机对话为渠道,跟踪事件进程、追查事件真相或本质的具有传播性质和传播功能的社会活动。①它借助新的传播技术对原本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微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聚合,实现了微内容的话语力量和价值表达;搜索主体有目的性、有指向  相似文献   

6.
高常 《新闻世界》2016,(1):58-60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媒介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平台,然而,微媒介语境下的文化传播存在文化传播自由与消极文化流行、文化传播的形式多样化与内容碎片化、文化传播的技术主导性与人的主体性缺失三大矛盾,为了调适这些矛盾,在运用微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时,相关部门和传播主体应该占领移动社交制高点,塑造微媒介舆论领袖,把握好一个"微"字,突出人...  相似文献   

7.
"微媒体时代"是以微博、微信为传播媒介代表,以微内容的自由整合和有效聚合为传播方式,满足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实现信息服务普适性的时代。本文从微媒体出现、微内容生产、微传播涌现,到微产业萌生的时代现象入手,通过对四个传播关键词的分析释义,勾勒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微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8.
宣琦 《军事记者》2012,(8):45-47
“微博”掀起的汹涌浪潮.迅速把网络传媒推进了“微时代”。微视频的再度兴起,又催生各类“微”产品很快火热起来。微视频网站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形态,给社会新闻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展微视频新闻传播的探究和推广,在“微”力无限的舆论场里撑起一片新绿.发出有效的正面声音,对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新闻宣传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9.
智能技术为舆论的生成、传播、扩散提供了物理空间,移动舆论场在这个新的媒介空间中得以形成,并呈现出不同的生态特征与传播特点,面对智能时代移动舆论场新的传播特点,舆论引导的思维也需要升级:在融合传播中实现话语权输出,在协商传播中完善舆论治理体系,在公共传播中涵养网络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传播是传播领域里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带来了民意聚合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且催生了舆论环境的新生态,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但人们对网络舆论的基本原理、运行特征以及传播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相关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1.
网络群体内传播与群际传播生态中呈现出复杂的个体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而栖息于网络群体传播间的网络舆论在生成机制与效能转化过程中体现出三个重要特点:群体传播中个体交往结构不平衡、意见波聚合与辐射引发舆论“热能--效能”的转化、群体传播中信息博弈呈理性趋向。这三个特点成为我们解读网络舆论独特性与探讨其理性与否的三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2.
陈江江 《传媒》2019,(8):67-69
自媒体赋予了用户更多的传播权,但由于部分用户传播素养缺失,以及传播意图扭曲,导致自媒体传播思维异化,呈现出事实传播以碎片化信息误导受众,观点传播以刺激性结论制造对立,引发舆论以绝对化思维贩卖焦虑的特征。对此,传播者应该通过聚合表达与专业表述相结合,个案围观与问题意识相结合,舆论搭车和舆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对自媒体传播环境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13.
喻国明 《视听界》2007,(6):33-34
最近十年以来,在国际传播学术界,人际传播、口碑传播又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传播领域已不是大众传播媒介独领天下了,人际传播本身以某种方式聚合自己的能量,聚合自己的价值,开始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传播力量,重新洗牌重新改变着传播格局,所有这一切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关键问题在于,我们要认清这样一个发展格局,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模式创新?我想讲一下我对这样的一个拐点之后,我们发展的模式变换的一个理解。  相似文献   

14.
对于社会信息的传递和扩散而言,广播电台承载着一定的传播职能,媒体记者在危机传播过程中如何化解危机、引导舆论成为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以阐述危机传播的危害性为切入点,并根据广播电台记者的角色定位,提出如何发挥媒体记者化解危机和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倩 《军事记者》2010,(6):43-44
谣言是社会上一种普遍的舆论现象。一般说来,谣言通常是利用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扩散,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匿名性更加便利了谣言的传播,扩大了其影响能力。尤其是近几年来媒体一直非常重视危机传播的效果,因此,及时在传播过程当中将谣言终止,就十分有利于危机事件中的正面传播顺利进行。本文基于传播效果考虑,旨在梳理特殊传播环境中如何将谣言止于智者,将话语的主动权回归到真相中。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可视化数据工具,以2012年1—2月期间的"韩方论战"新闻事件为例,对其在网络上的舆论传播扩散进行分析。试图呈现其舆论产生、爆发和平复的过程,并在其中关注其舆论领袖的变化和发展情况,试着探讨舆论领袖之间的网络人际关系,总结论战型新闻事件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张大勇  景东 《当代传播》2012,(1):80-81,84
本文从传播学和统计物理学角度探讨在线社区网络中舆论扩散与汇聚现象的内在原因,分析网络自身结构对于舆论传播和演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艺传播是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传播所传达的舆论是不易察觉的,能够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影响。但是在文艺传播中极易出现舆论共振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于舆论的引导弊大于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文艺传播的主体的草根化、传播内容同质化、传播渠道商业化三个方面,并对此提出提高传播主体媒介素养、引导舆论分流、健全传播机制三个方面的策略来防止舆论共振。  相似文献   

19.
主流媒体作为网络舆情传播与治理的主体,需要形成与之匹配的信息传播力、舆论引导力与社会公信力。平台型媒体融合互联网平台的运行逻辑与网民情感传播特征自主可供地实现了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技术可供赋能主流媒体准确分析舆情话题与网民身份,实现情感调控;内容可供切实打造集资源的广泛聚合、内容与服务的多元开放,并通过情动式嵌入促使用户深入渗透;管理可供以“聚合”与“连接”的思维不断形成多媒体传播矩阵,强化了舆情传播与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凝聚起网络舆情治理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王磊 《今传媒》2014,(12):80-82
"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是俄罗斯着力打造的国际传播媒体。通过近9年的发展,该电视台已经成为与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比肩的国际重要媒体。通过对该电视台运营方式的分析,可以对中国的国际传播提供以下借鉴意义:一是要坚持"内容为王",以鲜明的观点、独家的内容吸引受众;二是从人员聘用到内容制作,应大力实现本土化;三是将"微传播"真正当做一项中心事业,要到受众的舆论广场中心去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