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兰  朱霁 《中国科技纵横》2010,(10):263-263,269
雕塑是以三度空间的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塑造可视而且可触的艺术形象的一门艺术,本文通过论述不同旅游景观中的雕塑,以及不同时期雕塑与旅游景观的关系,从而提出雕塑成为旅游景观是雕塑艺术的一种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张顺 《科教文汇》2009,(14):269-269
雕塑艺术在当代的城市建设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雕塑艺术的表现语言单一,多以写实的艺术语言作为其表现形式,而当代的雕塑艺术已不仅仅局限在“雕塑”这种艺术门类中,更多的则体现为当代城市的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搞好城市雕塑是一个必要环节,前提则是了解传统雕塑与现代雕塑的语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全晋春  刘正棠 《科教文汇》2009,(33):236-237
《立射俑》与《掷铁饼者》作为人类历史上杰出的雕塑创造,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两者均为古代写实性雕塑的优秀范例,造型上以逼真再现对象为主;但在艺术表现效果、具体形体的处理方法、再现手法上却不尽相同,显现了东西方各自所独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浅谈装饰雕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雕塑是造型艺术种类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装饰雕塑是雕塑的一个分支,它一方面是指经过提炼、概述、夸张、变形的雕塑形式,它是从写实雕塑转化而来,在转化过程中强调形式美,另一方面是指在生活起有装饰作用的雕塑作品。它借助于人物、动物、植物,经过概括、夸张、变形,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形象,成为当代雕塑作品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传统文化在雕塑艺术中渗透的意义出发,进一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雕塑艺术中的表现形式,最后对在雕塑艺术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进行概括性阐述。  相似文献   

6.
公共雕塑艺术是公共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公共艺术无法脱离所处的广大社会文化背景,公共艺术所呈现的复杂性和特征性与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特别是在公共环境中起到了视觉焦点和标志的作用,是公共艺术中重要的创作手段,公共雕塑从我们最亲近的角度去寻找生存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寻找空间     
张超 《科教文汇》2009,(3):265-265
造型艺术是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而空间又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必要手段。绘画和雕塑是通过画面或雕塑中的面和线条不断变化而体现和揭示出深度的变换,从而给人形体空间运动的感觉。传统雕塑家往往更多的注意实体本身,而较少注意空间的表现力,现代雕塑家则将空间从密闭的体积中释放出来,并将空间本身视为构成雕塑表现力的一种必要元素。从罗丹清除雕塑上不必要的修饰开始,现代雕塑走的就是一条“建筑化”“几何化”的空间之路。  相似文献   

8.
寻找空间     
造型艺术是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而空间又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必要手段。绘画和雕塑是通过画面或雕塑中的面和线条不断变化而体现和揭示出深度的变换,从而给人形体空间运动的感觉。传统雕塑家往往更多的注意实体本身,而较少注意空间的表现力,现代雕塑家则将空间从密闭的体积中释放出来,并将空间本身视为构成雕塑表现力的一种必要元素。从罗丹清除雕塑上不必要的修饰开始,现代雕塑走的就是一条"建筑化""几何化"的空间之路  相似文献   

9.
评陶瓷雕塑与公共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葱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228-228
公共环境中的陶瓷雕塑虽然是建立在环境艺术概念上的艺术学科,但它所涵盖的内容却涉及美学、建筑、城市规划、力学、材料等诸多因素。可以说它是建筑和自然环境为一体,塑造着外部空间视觉形象主要内容的艺术活动。我们这里所讲的公共环境中的陶瓷雕塑,实际上也是立足在城市规划系统之上,它的设计美学虽然涉及到美学、建筑学、园艺学、力学、材料学等因素,但其基本的环境系统构成方式却是建构在公共环境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0.
陈锋 《科教文汇》2008,(16):183-183
中国和西方都曾创造灿烂的雕塑艺术,但是二者分属两大独立的美术体系,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以及艺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雕塑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媒介分剐是绘画和雕塑,本文将试着探寻中西雕塑的各自特征及所共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郭楠 《科技风》2012,(5):84
装饰雕塑与室内设计都是一种艺术变现形式,他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而同作为空间艺术,室内设计是空间的营造者,而装饰雕塑则是空间主题的的营造者。装饰雕塑是创造者和受众者意识空间传递者,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空间主题,并且把这个主题传递各受众者。虽然说装饰雕塑是空间的主题,但是在现在的室内设计中,在强调主题的空间中,一些室内设计师没有对装饰雕塑的桥梁性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12.
蒋雷 《科教文汇》2009,(10):262-262
现代艺术观念的发展,使得雕塑艺术的边界无限地扩展,许多多元化的雕塑充斥着这个领域,然而对雕塑的塑造能力的培养依然是不能缺少的。强调通过塑造手法实现的现实主义题材的传统雕塑艺术依然是雕塑艺术的创作主流。  相似文献   

13.
彭凡  赵芳  肖群 《科教文汇》2014,(10):148-148,155
雕塑是人类精神思维和物质劳动的产物,其自身具备了三维空间的表现方式并承载着雕塑家的艺术理想。不同的人在观赏和解读一件雕塑作品的时候,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实现了雕塑的艺术意义。本文以雕塑空间为切入点,就中国传统雕塑的空间意识为研究课题,对不同类型的传统雕塑空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雕塑是人类精神思维和物质劳动的产物,其自身具备了三维空间的表现方式并承载着雕塑家的艺术理想。不同的人在观赏和解读一件雕塑作品的时候,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实现了雕塑的艺术意义。本文以雕塑空间为切入点,就中国传统雕塑的空间意识为研究课题,对不同类型的传统雕塑空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各自的雕塑艺术题材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李韶辉 《科教文汇》2010,(25):136-137
建筑艺术语言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抽象雕塑艺术语言相互融合,形成水火交融的趋势。探讨两者在表象类似性、内在关联性、借鉴融合性等方面的特征,将会大大丰富设计者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17.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各自的雕塑艺术题材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雕塑对中国文化艺术,尤其是现代公共环境中雕塑的造型观形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继承中国古代雕塑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现代雕塑形式语言从而更显其"趣味感"、"形式感"、"现代感"以及这种现代形式因素的雕塑放置于公共环境中如何能使它在美化环境和启人心智的同时更彰显"个性"。在雕塑形式因素中强化现代装饰意味(中国古代雕塑线、面艺术形式决定了雕塑本体的装饰性);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倡导的"以神写形"、中国画论中的"气韵生动"等理念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形式的继承、研究、发扬在解放后有很多优秀先例,从解放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到树立于兰州市的雕像《黄河母亲》等纪念性公共雕塑,无一不是把古代雕塑中的线、面的形式因素恰当运用于现代公共雕塑的宏伟巨制。  相似文献   

19.
雕塑艺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与时俱进是雕塑艺术的生命,本文从雕塑的时代性、公共性等方面阐述了雕塑艺术应该与时俱进,与社会共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雕塑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不同水平的代表作,形成中国古代雕塑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使绘画性语言在雕塑中不断地得到结合延伸,使之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直至现在,这些艺术品仍是我国美术史上灿烂辉煌的艺术珍品,受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