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轻视自我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表现为:总觉得自己的运动能力不如别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有近70%的在校中学生曾经有过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而个别学生自卑心理表现得比较严重.由此看来,自卑这一心理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所谓自卑,是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能力及其他方面怀疑产生的心理感受,是一种自我否定意识和消极的自我评价,它会使青少年失去学习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勇气,乃至于对他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孙军 《成才之路》2009,(4):I0005-I0006
自卑心理是指自我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同时常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怕人、局促不安、少言寡语、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等。自卑感严重的人,感到自己适应性差、无能、软弱,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处处不如别人,结果难免失败,渐渐形成自卑性格。自卑心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那么怎样教育学生战胜自卑心理呢?本文从教育和调节措施方面探究一下克服与消除自卑心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自卑心理是指自我评价过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同时常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怕人、局促不安、少言寡语、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等。自卑感严重的人,感到自己适应性差、无能、软弱,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  相似文献   

5.
自卑是自我意识偏离后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和在这种情绪支配下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通俗地说,自卑是一种自己看不起自己,总以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的或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对学习缺乏信心,注意力不集中,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6.
一高校贫困生就业中常见的消极心理(一)自卑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自卑的核心是"我不如人",在择业过程中,表现为过低地评价自己,缺乏自信心,不敢参与竞争,因此心理上往往采取退缩性的自我防御,不敢主动出击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二)焦虑焦虑是指对预期中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损失或失败的一种情绪反应,通常由忧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羞愧等感受  相似文献   

7.
所谓心理异常 ,是相对正常心理而言 ,指个体与社会准则大相径庭并严重阻碍心理健康发展的那些心理形式。因此 ,矫治学员“心理异常”、培养学员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新时期“学员第一任职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措施。自卑心理的矫正。自卑心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的一种心理品质。从心理学上看 ,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自己看不起自己 ,把自己看得过低 ,遇事表现出我不如人 ,甚至自惭形秽等 ,这是自卑的典型病状。一般来说 ,学员产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过低评价自己的智力 ;二是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 ;三是过低…  相似文献   

8.
一、自卑心理概述自卑,就是轻视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感觉,它藏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每个人都有对自身评价,但结论不同。有的人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坦然承认自身的优势和缺点,这是自信;有的人自己夸大自己,对自己持过高评价,这是自大;有的人则贬低自己,对自身持过低的评价,这就是自卑。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其表现在:1.挫折性自卑心理有些人原先无明显自卑心理,由于生活道路上遭受挫折失败,怀疑自己的能力,萌发自卑心理。如某一…  相似文献   

9.
付广英 《辅导员》2010,(6):27-27
自卑是对自己失去自尊心的一种悲观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自卑的学生通常容易放大困难,处于孤僻、悲观状态,偶然又会以暴怒、忌妒、自卑过甚等情绪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轻生。身为人师的我们怎样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呢?笔者以为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专生自卑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专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 ,是社会的宠儿。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但是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倾向。何为自卑 ?自卑是一种心理状态 ,是自我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 ,属于性格上的缺馅 ,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的原因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 ,或者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中专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一点 ,生理方面是最原始 ,最直接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 ,青年男女对自身的外部形象越来越看重 ,如身材矮小 ,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如果不能…  相似文献   

11.
自卑是学生对自已的能力做出过低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的一种心理感受。要使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教师除了要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赏识与鼓励外,还要加强这些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有了成功的体验,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有个重新的、正确的认识,就会消除自卑的心理,就会产生自信。  相似文献   

12.
自卑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心理体验。自卑心理的成因比较复杂,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别归纳出四个方面原因加以论述。克服自卑心理,应当端正对待自卑的态度。全面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消除引起自卑感的外部刺激因素;积极进行自我暗示和心理补偿;树立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开展心理咨询,从帮助学生解除自卑困扰等措施入手,加大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3.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感体验。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有自卑心理的人不一定完全是由于其本身存在某些缺陷和短处,主要是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  相似文献   

14.
自卑是对自己失去自尊心的一种悲观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自卑的学生通常容易放大困难,处于孤僻、悲观状态,偶然又会以暴怒、忌妒、自卑过甚等情绪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轻生。身为人师的我们怎样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呢?笔者以为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卑是一种情绪体验,指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自惭形秽的感觉,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学习压力、生活环境、自身条件或个性能力方面的不足.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6.
自尊是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或自我形象,是个体对自我的整体评价.高自尊的人具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积极的自我形象,低自尊的人具有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和消极的自我形象.自尊在儿童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儿童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一个高自尊的儿童,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充满信心,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较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相反,一个低自尊的儿童总是倾向于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容易产生自卑、无助和焦虑的情绪体验,为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学生的自卑心理多表现为对自己素质能力评价过低,性情孤僻、多疑等.自卑心理的形成多来自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正视自卑心理;以活动为中心,创设体验成功的舞台;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健康的心理暗示;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赶走自卑的方法;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相似文献   

18.
自卑感,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此悲观、失望、惭愧、羞涩甚至畏缩不前。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7-12岁儿童面临的主要危机就是自信对自卑,主要发展任务是克服自卑感,体验自我能力。而当今许多儿童最普遍的心理问题就是自卑与胆怯,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实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孩子来说,自信是他们得以坦然踏上人生之旅的动力,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信心,就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认识、评价和态度,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情感,是对自身价值与能力的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而幼儿时期自我评价尚处于初步形成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常常需要依靠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很自信,有的孩子却很自卑,根本原因就是孩子在接受了外界的肯定或否定评价后,将它们固定下来成为评价自己的依据,久而久之,自信或自卑的心理就产生了。因此,老师和家长精心呵护和培育孩子的自信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夫妻离异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广泛的,不仅会遏制其智力、性格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还会导致精神异常和心理变态。我国心理学研究认为,5岁前就与父亲分离的男孩,由于缺乏适当的性别行为榜样,他们的行为缺乏男子汉气概;他们的进攻性要比正常家庭中的男孩少一些,而依赖性多一些;他们在游戏中也表现出较多的女子气动作模式。而缺少父亲的女孩在长大后易在异性交往上出现问题。Lamb(1999)的研究也表明,在单亲家庭中,儿童容易出现心理压抑、认知失调等问题,并在人格方面出现障碍。一、离异家庭子女易出现的心理缺陷具体说来,离异家庭子女在心理上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自卑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感体验。在人际交往中,常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