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的灵魂是依宪治国,而宪法监督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因而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必须要加强宪法监督,完善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
宪法信仰     
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宪法信仰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程度。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着宪法得不到司法适用,宪法在教学中被忽视,在普法教育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不足。为此,应该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宪法的司法化.加大研究力度,从而树立宪法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韩文强 《中国德育》2014,(22):27-2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进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明确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首先确立宪法权威,才能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强调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代表着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正式载入我国宪法,从此,依法治国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我国宪法忠实记录了依法治国方略在中国确立的历史过程,是法治在我国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转变宪法观念,完善宪法制度,对于逐步实现法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则是以宪法为根本准则的治国方法,宪政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依据和保障。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严格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执法、司法队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完成由人治向法治的新跨越,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法制完备的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由于我国是一个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宪法观以及宪政所蕴涵的精神与法治观念的高度一致,因此,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相似文献   

7.
宪法的根本精神是法治精神,在我国现阶段,宪法的根本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宪法从立国、定国之根本大法提升为立国、定国、治国"三位一体"之国家根本大法,成为依法治国的总章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宪法成为公民与政府之间确立和谐关系的总契约.  相似文献   

8.
浅论我国宪法的根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根本精神是法治精神,在我国现阶段,宪法的根本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宪法从立国、定国之根本大法提升为立国、定国、治国"三位一体"之国家根本大法,成为依法治国的总章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宪法成为公民与政府之间确立和谐关系的总契约.  相似文献   

9.
【热点点击】材料一: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母法”,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现行宪法突出强调了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法律地位,并肯定了宪法是法,具有法的属性。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必须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只有宪法至上,才能保持法制的统一与协调,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宪政国家。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而坚持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关键,是实现民主的基础和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核心。因此,依法执政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能走法治道路,必须从法律杠杆、法律制度和法治精神三个方面全面推进:用法律杠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法律制度规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法治精神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层次。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社会的法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而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国的法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宪政经历了奠基期、初创期、挫折期、灾荒期、恢复期、发展期、成熟期,具有历史进步性、过程的探索性和政策主导性的特点。从其发展历程中我们可总结出许多经验,总的来看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处理好循序渐进与积极推进的关系,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同时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有益经验,必须发挥法学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法治思想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思想源头,他提出的要以法治代替人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法治思想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法制建设进程,邓小平法治思想对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跌宕起伏的艰辛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我们相信: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之后,在"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一定会如日出东方,蒸蒸日上。  相似文献   

17.
公民法治观念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而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依法治国的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就成为公民法治观念培育的先导。  相似文献   

18.
董必武法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深刻阐述了法治的价值、内涵和形式,具体论述了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方法、途径,准确地揭示了以法治国的必要性,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的法治观。他的法冶思想及其实践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基础、思想渊源和制度框架,这对于我们今天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念治国与制度构建实现通融与结合,是政治明走向理性的标志,也是现代国家良性运转的基本前提。“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赂,表明国家运作模式的理性选择,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制度之治;“三个代表”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内涵于法治建设中;同时“三个代表”的理论品性决定其离不开法治,法治是实践“三个代表”的保障手段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党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它涉及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中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就是一个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