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两个重要构成因素。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贯彻落实这一领导体制的核心和要旨,在执行中必须明确党委和行政的定位,科学划分党委的领导职责和校长的行政职权;正确处理党委书记和大学校长的关系,规范党委的定期换届工作;切实加强党委和行政制度匹配建设;并加强高校学术权力建设,避免行政权力对其进行干涉,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高校"党委领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它既符合世界上现代高等教育实行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的发展趋势,又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现实存在的问题在于内部法人治理关系和授权主体关系不清,权力运行过程存在机制性障碍。疏通机制性障碍的关键是破除官本位,优化党委组成结构,赋予党委对校长的选择权,构建新型的基于中国国情的高校决策权力主体、执行权力主体和学术权力主体三者分工协调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毕宪顺 《教育研究》2005,26(11):32-38
领导与管理概念不同,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也有明显区别。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而非管理体制。正确认识和区分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明晰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科学构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规范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调适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监督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是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校务委员会制、董事会制、教授委员会制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取向。  相似文献   

4.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点在于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重点在于校长如何负责,难点在于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党政职责不分、书记校长关系微妙和相互制衡不力等问题。只有构建党政既制衡又协调的权力机制,形成程序合理、管理规范的制度机制,强化学术权力,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才能促进高校领导体制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是高等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 ,实行这一体制必须正确处理党委与校长之间领导与被领导、领导与负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 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校长负责制是一种个人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它是相对于委员制和集体负责制的领导体制而言的。这种个人负责制和集体负责制的基本区别在于:其一,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成员的权力是不平等的。校长拥有最后决定权,在委员  相似文献   

7.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将其实践创新成果在高校章程中加以固化,有助于高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高校章程通过载明党委与行政的职责和权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以及保障机制来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出明确规定,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党委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行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学校各项任务完成。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9.
历史发展到今天,如同企业领导体制、科技领导体制乃至政治领导体制的变化,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单单依靠“软专家”也已经不够了,也出现了集体领导的趋势。不论是实行的校长负责制,还是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大决策都是集体讨论决定的。这样,一  相似文献   

10.
张晶 《湖北教育》2010,(6):17-18
通常意义上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质是指党委在政治、思想、组织等关涉高校重大问题上居于核心领导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校长在日常行政工作方面的能动领导地位,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笔者以为党委"集体"领导与校长"个人"负责之间的冲突是虚假冲突,二者在逻辑上是周延的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一、领导体制类型和高校体制改革 (一)体制概念和类型。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权力划分和机构设置的制度。由于领导管理方式、方法不同,权力划分和机构设置亦异,形成不同的体制。高校领导体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1.个人负责制。我国的校长负责制;苏联的一长制;英、美等国大学体制,基本属于这一类型。2.委员会制。凡权力集中在一个由多数人形成的委员会机构者,称委员会制,亦称集体领导制。我国1956年以后所实行的高校领导体制,党委统管决策和贯彻,属委员会制。 (二)两种体制优缺点对比。个人负责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行动迅速,  相似文献   

12.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经过反复探索与实践而形成的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领导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完善大学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保证。沈阳医学院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体会到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是学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学校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保证。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要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积极推进党务、校务公开。  相似文献   

13.
(一)党委对高校的统一领导是党委对高校各项工作实行思想、政治、组织等全方位的领导,是党委集体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是对关于学校的办学方向、原则等大事的集体领导,校长负责是指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校长对学校教学及其它行政工作负责,是在党委集体确定方向、明确原则、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后,对教学及其它行政工作负责。学校的重大问题的决策系统和决策机构只能有一个,不能有平行的两套决策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领导体制。本文认为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政治权威与学术权威、校长负责制与校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唯如此,才能深化这一领导体制的改革,才能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框定了我国大学领导体制的基本架构,也为大学政治与学术二元场域下校内组织的良好运行提供了制度空间。由于权力操作边界的模糊化,现实中的“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出现了源于话语权分配和决策权力分工的冲突,寻求能够更好地协调大学校长与党委书记间关系的机制,已成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突出问题。以帕森斯的AGIL理论为框架,可从目标达成、适应、整合和潜在模式维持等四个方面分析“党委书记与校长”二元精英合作模式,并从适应需求、“求同存异”、健全沟通协商机制、培养协商文化的核心价值等四个方面完善“党委书记—校长”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中国高校领导体制经历了起步探索、逐步调整、形成发展和全面深化四个阶段,共14次调整,实施过校董会制、常委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的"一元化"领导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十余种体制,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反复及短暂的重叠实施.总体上,高校领导体制的历史嬗变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同步、与国际政治形势变幻相随、与党的执政方式调整耦合、与学校党政职权划分相生、与行政和学术权力协调共融,实现了正当性溯源确立、实践性经验强化、法律化方式固化、探索性调整塑造、持续性平衡优化.新时代,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推动中国高校领导体制向纵深发展,应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牢政治方向,坚定党的领导;夯实制度根本,坚信法律治理;推行合作共治,坚持扩大民主;推行学术固本,坚守教育本质;加强监督保障,坚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一、领导体制类型和高校体制改革(一)体制概念和类型——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权力划分和机构设置的制度。由于领导管理方式、方法不同,权力划分和机构设置亦异,形成不同的体制。高校领导体制即是国家事业单位的一种体制。领导体制有人称管理体制,从其根本特点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1.个人负责制。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最高决策权力,集中在一位主要负责人身上,即为个人负责制。我国的校长负责制;苏联的一  相似文献   

18.
一、首长负责制和集体合议制。 首长负责制是指在行政组织中行政首长一人具有最终的决策权力,并负有全部行政责任的组织体制。如美国的总统制实行的就是首长负责制。集体合议制是指在行政组织中决策权力由一个领导集团或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来享有,并由他们共同承担行政责任的组织体制。如瑞士、乌拉圭就是实行的集体合议制。 首长负责制的优点在于:责任明确,权力集中,能建立起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能保证指挥灵活,行动迅速,能有效地保证行政管理的高效率,也易于保密。其缺陷在于任何个人的知识、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一旦由于工作繁忙,就难免出现差错,不利体现出现代管理的民主性。 集体合议制的优点在于比较好地体现了管理的民主性,能够做到集思广益,考虑问题更周到,决定事情更稳妥,还能做到相互监督,避免徇私舞弊。其缺陷在于权不专一,责任分散,常常是争论不休,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容易造成相互扯皮,相互排斥,争权夺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立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施以来校长的权责存在责任划分不清、权力规定不明、权责缺乏监督等问题,我们迫切需要从根源上解决校长权责问题,使校长负责制真正成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学校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方向,它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科学的决策,有利于权力的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