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贝对不起     
一个母亲,很多年前,把年幼的儿子丢了。18年后终于相遇时,母亲激动地上前拥抱儿子,儿子也抬起了手,但是准备拥抱母亲的手臂举到半空却无力地落了下来,他不能想象这样的女人,竟是自己的生母,她看上去是那么苍老沧桑,就像是奶奶一样。女人怎会不苍老?自从孩子丢失后,她就放下生活中的一切,根据路人提供的蛛丝马迹,寻找人贩子的去向。寻找的过程中,她又丢失了两样同样珍贵的东西——丈夫和健康。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集锦     
正找气球汤姆:"您能用这个望远镜看到天上的每一样东西吗?"天文学家:"是的,我的孩子。"汤姆:"那么,请您帮个忙,看看我早上飞走的气球在什么地方呢?"不遗失母亲对儿子说:"凡是重要的东西都应该锁在箱子里,才能保险不遗失。"儿子记住了这句话。过了几天,母亲要开箱子取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钥匙了。儿子连忙说:"妈妈,钥匙在箱子里面呢!您说钥匙总该是重要的东西吧?所以我把它锁起来了,这样不是保险不会遗失吗?"  相似文献   

3.
儿子如书     
郭文斌 《课外阅读》2012,(19):15-17
一母亲牙疼,半边脸都肿了,我和妻子分别在合谷穴和足三里给她按摩。儿子进来,看了一眼他妈妈,打开冰箱找东西。妻子问他找什么,儿子不说话。妻子说:"你今天是怎么了?刚吃过饭,不赶快去做作业,磨蹭什么?"儿子仍不理会,在冰箱里面摆弄了一会儿,然后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他又进来,拉开冰箱门取东西。妻  相似文献   

4.
孩提时,儿子张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过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  相似文献   

5.
症状:总看到消极的东西那天电话预约后,一位母亲陪儿子从很远的外省来到心理健康中心。落座心理咨询室后,我先和男孩的母亲单独进行了交流。男孩的母亲介绍说:"孩子小时  相似文献   

6.
王国军 《家教世界》2009,(Z1):58-58
我看到光明在微笑年轻的母亲和五岁的儿子看电视,母亲指着问儿子:"电视里戴墨镜的阿姨漂亮不?"儿子点点头。母亲又问:"妈妈漂亮不?"儿子仍点点头。"那是妈妈漂亮还是电视里戴墨镜的阿姨漂亮?"  相似文献   

7.
一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没想出来。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儿时,日子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会给我煮两个鸡蛋。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时我问她,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不寻常的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  相似文献   

8.
爱的盛宴     
我曾给学生讲过一个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朋友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母亲盼呀盼,终于得到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到家里的喜讯。那天,在爆竹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饺子,专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儿是精心调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她想预先知道这饺子的成淡,便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大惊失色,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母亲看着两屉包好的饺子,绝望已极。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她也知道即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可她不愿意让千里迢迢赶回家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怎么办?这个聪慧的母亲,居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一支注射器,调好了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儿子回到家时,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味道如何。儿子尝了,连说"好吃"。  相似文献   

9.
“亮亮,过来,妈妈给你一样好东西,快!”年轻的母亲使劲地召唤着五岁的儿子。“别去,亮亮,妈妈骗你的,她有屁东西!”同样是年轻的父亲竭力地劝说着就在身边的儿子。儿子看看母亲,又抬眼看看父亲,拿不定主意了。  相似文献   

10.
浙江宁波一母亲来信问:儿子今年8岁,老师反映孩子头脑灵活,就是学习不够专心,所以才会导致成绩只有中等。我留心儿子的表现,发现他确实不专心,回家作业总是做一会就分心,不是跑出房间吃东西就是上厕所。教训一下就"老实"点,但第二天仍旧是老方一贴,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嗜睡的少年     
陈阳阳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对他的期望很大,为了培养儿子成为一个优秀人才,母亲对他采取了"无菌"式教育。她不肯让孩子接触所谓低俗的东西,但凡有任何能给心灵带来"负面影响"的东西,都被她坚决拒之门外。她决心要让孩子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成长。为了做到这一点,陈阳阳从小到大换了几任保姆。第一个因为偶尔说粗口话被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我在咨询室值班时,接到了一个初二学生母亲的电话。这位母亲因为焦急显得有些激动,她诉说道:“昨天早晨,我见儿子上学去了,就赶紧到儿子房间把被子叠了,整理收拾了房间。结果,儿子回来后大发雷霆,埋怨我乱动他的东西,任怎么解释都不听。当天晚上,儿子干脆在门上贴了“安民告示”: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相似文献   

13.
杨莉婴 《考试周刊》2014,(10):40-40
<正>一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有一篇题为《散步》的课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有关亲情的故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初春一天,"我"带着母亲、妻子、儿子去田野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后来走到岔路口,母亲说走大路,因为大路好走;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我"当即拍板:"走大路。"不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最终是依了儿子的主张。小路不好走,于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三代四口在小路上散步。课文的结尾非常精彩,请看原文:  相似文献   

14.
1、有个十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家的花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过来,不分青 红皂白,将他一顿猛揍。这个男孩长大以后,干什么都畏首畏尾,没有什么大出 息。母亲晚年曾叹息:为什么人家养的都有出息呢? 2、有个十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家的花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过来。哈哈大笑说:"只要我儿子高 兴,打碎一个小小的花瓶算得了什么呢?"后来这个男孩养成了爱摔东西的毛病,特别爱摔镶了金边的 碗。长大以后,他把万贯家财彻底败光。他就是民间传说中沈万山的儿子。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母爱     
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读过丁立梅老师的《不要对那个人叫嚷》这篇文章。其中的一幕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周末.一位驼背母亲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从乡下来城里的学校看望儿子。可儿子嫌母亲是乡下人,在人多处竞装作与母亲素不相识。等到将母亲带到人少的地方,儿子对母亲皱眉跺脚,大声呵斥。叫她以后不要到学校来。  相似文献   

16.
王国军 《高中生》2008,(8):61-61
母亲带着儿子去爬山。在山顶,儿子指着那穿梭的缆车说:"我也想去坐坐。""好的,"母亲朝儿子笑,"不过你先等等。"女人早就准备好了,女人有恐高症,她从包里摸出药和水。儿子问:"妈妈,你在吃啥?""一颗糖。"母亲说。儿子也想吃,母亲笑着回答:"那是妈妈的专用糖。"儿子也笑了。  相似文献   

17.
顾军然 《广西教育》2010,(13):34-34
一日,偶阅一篇题为《你给了我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的短文,文章大意是说一个小孩两岁时还不会走路、说话,他的母亲没有放弃,总是给予鼓励,帮助儿子不断克服困难,结果儿子14岁考上了大学,并获得了国外名牌大学硕士学位。这位文化程度不高的母亲深知背诵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经常和儿子一同将优秀作文背得滚瓜烂熟,并用录像、图片指导孩子背诵。  相似文献   

18.
一块蛋糕     
一块蛋糕放在茶几上的盘子里。三岁的儿子蹒跚着跑过去,胖嘟嘟的小手一把就把蛋糕抓了起来,紧紧地搂在怀里。母亲笑了,逗他说:"儿子,给妈妈吃一口。"儿子迟疑着,半天,才不情愿地把蛋糕伸到了母亲的嘴边。母亲漾起一脸的幸福,刚刚在蛋糕上咬了一小口,不想,儿子却小无赖似的把蛋糕一扔,躺在地上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嚷:"妈妈坏!妈妈坏!"  相似文献   

19.
村庄     
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我的妹妹叫芦花我的妹妹很美丽 【赏析】 《村庄》这首短诗结构简单,但意境朴 实而优美。 诗人选取很普通的意象──村庄,人 类生存活动的最基本的场所;很普通的人 物──母亲和儿子,人类最基本的组成单 位。第一节着“静静”二字,“儿子静静地长 大!母亲静静地注视”,一切复杂的东西都 清晰明了。母亲为儿子所忍受的种种苦 难,儿子在母爱呵护下艰难的成长,是如 此地轰轰烈烈而又不动声色,母爱被鲜明地凸现出来。第一节意境单纯而不单调,醇美而又从…  相似文献   

20.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