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例谈“陌生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理论源于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他指出: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美国心理学家克雷齐在《心理学纲要》中指出: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陌生化”是一种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感受,让习以为常而毫无新鲜感的东西变得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6.
正"陌生化"又称"反常化"和"奇异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最先提出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事物。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建构,目的是通过某种刺激,强化阅读主体对将要对话的阅读客体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陌生化"是一种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  相似文献   

8.
1“陌生化复习”的提出“陌生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由俄国文艺理论家首次提出,指的是把与人太接近的事物或现象推陈出新,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陌生化复习”是尝试将“陌生化”理论引入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即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数学的复习策略,灵活运用陌生化艺术,把熟悉的内容“陌生化”了给学生看.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新奇的东西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才能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上发掘出自我本质力量的新的层次并进而保持它。  相似文献   

10.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以陌生化的方式避免人们感受的自动化,不断地给人们以新鲜感受,使人们恢复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以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本文探讨了什么是“陌生化”及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陌生化"是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以增加艺术作品接受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唤醒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介绍一种细节描写中对时间的处理方法——陌生化,让细节描写变得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12.
电影接受中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最忌陈腐,艺术家总是用陌生化的语言和手法给欣赏者以全新的感受。“陌生化”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式,使人们的感受从麻木钝化的状态中惊醒过来,重新回到初始的准确观察中去,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和特殊的方式,重新调整意向关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陌生化”是文学创作中制造心理距离、把距离推远的一种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这个词语最早是1914年什克洛夫斯基在其纲领性的宣言《词的复活》中提出的。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成员之一的什克洛夫斯基,是从克服人的感觉自动化这一角度提出陌生化问题的。他认为,动作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带有机械性,对于多次感受过的事物,人们在开始的时候会用"感受"来接受它,但渐渐地就会对它习以为常,最后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文艺理论,被戏剧等其他艺术领域所运用,其代表人物是什克洛夫斯基。他认为,“陌生化”是以一种新颖、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识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们的感受从麻木不仁和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新感觉和  相似文献   

15.
王朔小说的魅力在于它以“陌生化”的手法帮助读者摆脱“习惯”认识的控制,恢复对世界的初原感受。在创作中,他除了直陈真相,摒弃“习惯”观念对于人们认识的遮蔽之外,还大量运用反讽,在对假相与真实之间的矛盾的展示中,表现出了对世界的复杂性和观念的相对性的认识。“消解”是王朔小说的本质精神所在,而这种“消解”是以对世界的复杂性和观念的相对性的认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艺术的陌生化手法,打破人们意识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唤起对象对生活的新奇感受和重新审视,而“陌生化”艺术手法包括三种艺术程序:即诗语的难化、创造性的变形、结构的延宕。我国作家鲁迅的伟大著作《狂人日记》中,就自觉运用了陌生化手法,并且产生了那种“新奇”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陌生化理论简述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概念主要是阐释语言所具有的文学性效果,他认为只有“陌生化”的语言才具有文学性可言。陌生化是相对于自动化的习惯、经验和无意识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和扭曲,产生于差异和独特。陌生化使人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重新调整心理定势,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司空见惯的东西不能给人以新鲜感,只有陌生的东西才能引入注目,让人产生好奇感。  相似文献   

18.
刘水用 《教育文汇》2014,(17):36-37
“陌生化”是一种破坏习惯性的或“自动的”感觉的手段,是将事物用一种新的出乎意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力。通过把内容与形式变得令人陌生、好奇的手段,增加理解的难度和感知的长度,从而延长人的审美体验。语文教学也可以运用“陌生化”原理唤醒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新对世界感受的方法,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我们可以把自己熟知的解读暂时“搁置”起来,借助相关的“问离技术”,调动学生对探究文本的欲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陌生化”的教学环境中预约别样的美丽。  相似文献   

19.
所谓“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对所看事物兴趣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对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事物保持一种“陌生感”,保持一种新鲜感。儿童阅读教学中采用“陌生化”,旨在让儿童对文本进行细读,激发儿童文本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儿童文本阅读的主动性,让儿童对文本进行欣赏和品味。一、“陌生化”阅读:内涵与意义课文是儿童直接感知的文本。教材文本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时常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在对  相似文献   

20.
王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50-151,186
"陌生化"是一种把平淡无奇的语言变得不平常,从而增加新鲜感的艺术手法。古今中外,诗人通过改变日常语言惯常化的状态,使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东西"陌生化"。"陌生化"适用于诗歌创作,同时也适用于诗歌翻译。在考察中外诗歌"陌生化"现象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诗歌翻译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能再现诗歌韵味,给读者焕然一新的艺术感受,同也丰富了译入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