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一、造句训练莫忘思想性 如有的学生用"一边……一边……"造出"我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2.
小品二则     
姐妹“造句”晚上,电视就要开演了。突然,正在赶做作业的妹妹着急地喊了起来:“姐姐,用‘专心致志’造句怎么造?你快帮帮忙吧,不然就赶不上看电视了。”“啊?我刚才做的作业就有用‘专心致志’造句呀,怎么你也造这个句子?”姐姐一边问妹妹,一边把自己  相似文献   

3.
一位老师在读讲《日月潭》后,按文后第三道练习题的要求,指导学生用“美丽”一词造句。第一步,出示一道题,进行口语训练: “日月潭( )非常美丽。”教者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括号内要说出日月潭“美丽”在什么地方。课文刚刚读讲结束,教者趁热打铁,设计了这道题让学生练习,学生思考片刻,运用了课文中的有关词语说: “日月潭四周的山林,倒映在潭里,非常美丽。”“日月潭一边象圆圆的太阳,一边象弯弯的月亮,非常美丽。”……第二步,教者板书“……美丽……”,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造句:“刚才大家把日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老师要学生用“因为……所以……”关联词造句,有个学生写了一个这样的句子:“因为我爱学习,所以我一定要把学习搞好。”老师批改时,就用红笔在句子下面划了一道线,还打了批语:“此句不通,另作。”“另作”两  相似文献   

5.
造句是学生练习运用词语的一种常见方式,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造句时常满足于造结构完整的简单句。例如:用“不仅……还”造句,学生写得最多的句子是“他不仅爱学习,还爱劳动。”造句是学生练习运用词语的一种常见方式,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造句时常满足于造结构完整的简单句。例如:用“不仅……还”造句,学生写得最多的句子是“他不仅爱学习,还爱劳动。”“他不仅学习好,  相似文献   

6.
教&;lt;我们家的猫&;gt;一课时,我根据训练目标,通过讲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气勃勃“一词的意思后,要求学生用这个词造句,结果学生都能轻松地说出“我家的小狗生气勃勃“诸如此类的句子.这样的句子本身没有错误,但却是一味的机械模仿.显然,学生受文中句式的影响,思维形成了定势.怎样改变这种状况,真正使训练落实到位呢?……  相似文献   

7.
关联词语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句子训练的难点,学生不易掌握;但它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凭借,必须认真对待。过去,教学中只让学生用各种关联词语造句。这样的练习,不能说学生没有一点收益,但在多数情况下,起不到开拓思路,培养能力的作用。学生往往只背会一个例句,作业、考试时便反复使用。如,每用“因为……所以……”造句,都是“因为他刻苦努力,所以成绩很好。”每用“虽然……但是……”造句,  相似文献   

8.
造句训练     
造句是语文课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口头造句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力,书面造句有利于文字表述能力,同时,造句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的词汇。造句启发得当,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要求学生造句,应克服只求句子的正确,不求质量的作法。无思想性,平淡无奇,一用再用的语句,如:用“在……上……”造句为“在黑板上有粉笔字”。虽然不错,但不能说是个很好的句子。我认为造句训练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衡成荣 《辅导员》2009,(13):15-16
对于造句,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用加点的词语造句”“仿写句子”“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其实造句也讲究方法,掌握了造句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么样?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造句训练中让学生由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连贯的话,由写一句平铺直叙的句子到写生动形象具体的句子?我经常进行以下几种练习: 1.先造句后扩句,即让学生先用词造句,再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扩句练习,使原句变得具体、生动。如用“闪烁”一词造  相似文献   

11.
造句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础训练,是作文训练的起步,所以指导造句要与作文挂钩,不但要“求对”,而且要“求好”,以充分发挥造句的功能.所谓“求好”,就是所造的句子不但用词准确、句子通顺,而且须意思完整.有思想意义,有感情色彩.例如学生用“显然”造句时,写了这样的句子,“显然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显然有人动过我书包里的东西了.”这类造句的问题是没有把意思写完整.我便要求学生写出“什么行为”明显错误,“哪个迹象”说明有人动过自己书包里的东西了.这样一添改,句意就完整明白了:“上课吃东西的行为显然是错误的.”“我刚刚放在书包里的笔不见了,显然有人动过我书包里的东西了.”又  相似文献   

12.
用词造句,是语言的训练。语言来自生活。没有生活,就难以用词造句。有些词语在指导造句时因为学生缺乏有关的生活,会出现困难。学生用《草原》一课中“一碧千里”这个词造句时,只知道课文中描绘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除了仿造,写不出什么好句子来。于是,我作了这样的引导:“谁去过草原?”学生们都笑着摇摇头。我紧接着说:“老师同大家一样,也没有去过那一碧千里的  相似文献   

13.
何建军 《福建教育》2006,(11A):21-22
在一次小学毕业生语文素质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用“心急如焚、心满意足、因为……所以……”各写一个句子。相当一部分学生围绕“学习、考试、成绩”来答题,如,“上次,我的语文测试成绩不理想,我爸爸心急如焚。”“每次考试我只要能达到85分,我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因为我平时学习不够认真,所以这次考试我没有把握。”造句教学本应流光溢彩,答案本应丰富多彩,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造句的答案“清一色”、“千句一律”?  相似文献   

14.
敞开心扉     
2003.NO.5学生在静静地做作业,我坐在讲桌前批改作业,当我改到小松的作业时,我惊呆了,望着可怕的字句,再看看可爱的学生,我提笔给他写了一封信:小松:你好!今天我们用“因为……所以……”造句。打开你的作业本,我看到这样一个句子:“因为李强不跟我玩,所以我想杀了他。”我的心一颤,握着红笔的手很久没有动,我不知道给你打“√”还是打“×”。严格地说,你的句子语法没有错,但就这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真有些替你担心!我知道,写这句话时,你一定是非常生气的,但你是绝不会那么做的,只不过说…  相似文献   

15.
提供一定内容,适当降低难度——化难为易。有些学生做造句作业,由于受生活和知识面的限制,往往内容比较单一,造不出内容新鲜的句子。如造“宁愿……也不……”这个句子,大多只会造“刘胡兰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说出党的秘密”之类。为了使学生造的句子内容丰富一些,有时我就给学生一定内容,让学生自己组织完成,或者给学生上半句,要求完成下半句。这样,降低了难度、化难为易,提高了学生做造句作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造句?造人?     
学完“宁愿”一词后,我让学生用它来造句。交上来的作业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我宁愿把好吃的东西扔掉,也不给弟弟吃。”“我宁愿把玩具扔到河里,也不给别人玩。”……乍一看,这些句子语句通顺,没有任何语法上的错误,是“正确”的。然而仔细一剖析,不难发现,这几句话有个共同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存在一种自私自利之心。面对这样的句子,我一时也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打“×”还是打“√”。如果批对,无疑是助长了学生的自私心理;学生的句子里没有任何语法上的毛病,如果批错,也说不过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生造句,就是把老师指定的词语“嵌入”所写的句子之中。这样的训练,仅能检查对词义的理解和运用语境的认识,难以达到对词语的创造性运用和掌握写句表意技能的训练目的。清除“给词造句”的消极因素,就应对传统的造句教学进行改革。只给条件不规定词语的“无词造句法”可供尝试。一、问答式造句。学生据问作答而写成的句子。如问“谁”在“哪里”、“怎样”地干“什么”?有的学生写“老师在讲台上耐心地给我们讲课”。有的学生写“一群蚂蚁在墙脚来来往往地搬运粮食”。  相似文献   

18.
一次语文课上,用“尽管……还是……”造句,一个学生写了这样的句子:尽管老师多次耐心地教育,顾烨同学还是不肯改正缺点。从语法上来讲,这个句子没有错,但是我对学生讲,这样写顾烨同学会很不高兴,况且顾烨同学本学期还是有一些进步的。对同学要多表扬,多肯定。请大家再写一个句子,让顾烨同学既高兴,又愿意改正错误。于是又写了这么一个句子:尽管顾烨同学很调皮,但经过老师的教育,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平时上课没有三分钟热度的顾烨,这个过程他显得很安静。我敢肯定刚才老师说的话,他字字入耳。第二天课上,顾炸同学确实有了一点改变,能主动举…  相似文献   

19.
“造句”是小学语言文字训练的一项重要形式,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应该重视造句。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要注意层次性,为中段作文教学奠定基础。如第三册《吃墨水》一课中的“一边……一边……”造句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要把文章写好,让语句通顺流利,首先要造好句,因为造句能力既是遣词用字能力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写好片段作文的基础。那么,如何造好句子呢?一、句子要有内容。如用“微笑”一词造句。假如写“爸爸微笑了,叔叔微笑了……”这只是一般的造句,内容空洞。如果这样写:“张老师看见小华同学最近学习认真了,看见他整齐正确的作业,老师微笑了,笑得那么甘甜。”这就很具体、传神。要使句子有内容,就应该从时间、地点、对象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寻找造句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