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弹性分组环(RPR)技术是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和标记交换技术相结合的、多业务共存的新一代城域网解决方案.该技术具有广泛的性能监视、主动的网络恢复及灵活的调度能力.RPR技术具有分组式ADM体系,物理层的媒质独立性,50 ms环保护机制,拓扑自动识别,带宽公平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简化的服务配置等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武钢总医院采用VLAN和三层交换技术网络改造为案例,介绍了二层以太交换网络的特点、存在的危机和原有网络的状况,论述了VLAN和三层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工作方式、应用价值。介绍了VLAN划分、交换机、路由器在三层交换中的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以太网三层交换技术和虚拟局域网VLAN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介绍一个配置VLAN的实例,详细阐述了VLAN的配置方法及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AFDX(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交换机中所适用的交换技术。文中分析AFDX网络的特点和AFDX交换机的基本工作过程。对目前商用交换机主要交换技术使用在AFDX网络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剖析,构建了一种可适用于AFDX网络中的多平面交叉开关/输入输出队列缓存的交换结构。该结构可以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交换而且易于扩展,使用分布式匹配算法就可以模拟OQ交换。  相似文献   

5.
采用千兆以太网交技术和分布式路由方案建立网管中心,统一网络中交换设备的配置,网络设备的清单。  相似文献   

6.
基于嵌入式Linux的Modbus协议转换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控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交换已经深入到了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现场总线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系统间的这种信息交换。本文介绍了工业现场中各设备间通信的一种方法。在MOXA UC7410硬件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Modbus TCP协议和RTU协议或其他串口协议的转换,从而实现对各种现场设备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大型医院建设院区网络应达到的目标、遵循的原则、完成的任务、实现的方法。阐述了当前建设院区网应立足快速以太网交换技术的观点,并以该技术为基础给出本院院区网络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近日,H3C发布了全系列万兆存储产品,其中Neocean IX3620是世界第一款采用12Gb SAS交换架构融合10Gb以太网iSCSI技术的高端万  相似文献   

9.
组建基于MPLS以太城域网可行性研究分析 1.以太网可用来提供各种城域业务。以太网交换机正在向网络核心拓展其应用领域。这主要从两个方面看得出来:一是以太网交换机具备了路由器的功能,甚至不仅如此,还有三层以上的交换机;二是物理层技术和交换技术的成熟使得以太网突破了局域网的范围,可以跨越大范围的地域实施连网,如单模光纤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40公里以上,并且随着10G以太网标准(802.3ae)的出台、甚至100G以太网的出现,以太网构建骨干网也就不再是无稽之谈。这意味着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组建接入网、局域网,也可以构建城域网,甚至广域网。  相似文献   

10.
MAC地址表是以太网二层交换机中的一个重要数据结构,对MAC地址的学习和查找是实现以太网二层交换的必需功能。讨论了MAC地址学习、查找和老化的原理,并给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使交换式以太网能满足工业数据通信的实时性要求,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优先级调度(Fix.PriorityScheduling,FPS)的实时消息调度模型,由源站点和消息接纳控制服务器对消息进行可调度性判定.另外,通过将消息集在交换式以太网上的可调度性判定转化为对在接收链路上具有释放抖动消息集的可调度性分析问题,给出了实时消息在发送和接收链路最坏传输完成时间的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了消息可调度性判定方法,并对相关结论进行了理论证明.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IEEE802.3z提供的CSMA/CD模型,分析了从以太网到快速以太网、从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位以太网的演变过程,对实现千兆位以太网时CSMA/CD的MAC层所作的修改着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许多并行处理应用程序和任务时间相对变化很小。因此,许多节点在几乎同一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应用程序是运行在以太网上,同时完成任务意味着,当任务试图进行与中心任务管理器进行通信时,多任务发生互相碰撞。反过来又在通信中造成重大的延迟,造成以太网硬件生成不必要的时间补偿。我们的工作将分析这一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Ethernet gradually towards the control network of plant-floor layer and devices layer, muc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Intelligent Circuit Breaker Controller (ICBC) is becoming distributed and networked.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ixing structure of complex industrial field control network based on Ethernet frame, then mainly discusses three network management methods of ICBC, such as the interconnection method based on PCI, embedded gateway and em- bedded Web server.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gives the basic hardware framework of implementing interconnection, the type of main components, and the real-time operation system supporting the embedded TCP/IP protocols and Web server.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OPC和以太网技术在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中的应用,分别说明了OPC技术和工业以太网的相关特点。通过分析OPC/DA和OPC/DX技术规范以及以太网技术的特点,给出了基于OPC/DA和OPC/DX的现场总线控制网络架构,并提出了一种将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控制网络相互集成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Embedded Ethernet technology has been utilized increasingly widely as the communication mode in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SA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applying situation about embedded Ethernet in SAS First. After analyzing the protocol levels used in SAS based on embedded Ethernet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CP and UDP, UDP/IP is selected as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between the station-level and bay-level devices for its real-time characteristic. Then a new kind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embedded Ethernet is presented based on hardware protocol stack. The designed scheme can be implemented easily, reduce cost significantly and shorten developing cycle.  相似文献   

17.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在传统以太网技术的基础上 ,以其灵活的组网方式及高效的宽带利用方式已经越来越广泛的成为当今局域网实现的主流技术。但是当仅仅使用以太网交换机实现大型的局域网时 ,仍然存在着路由环路、广播风暴等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大型交换式以太网的性能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100G以太网技术中接口和传输是两项关键技术,与现有10G以太网技术相比,100G以太网可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和更高的带宽。100G以太网传输中存在较强的衰减和色散,PM-QPSK编码采用相干检测和偏振复用技术较适合高速以太网传输。通过对100G核心路由产品和高速以太网应用需求的分析,100G以太网在城域网和企业级数据中心的实际应用中还应该在接口标准和兼容性方面加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回顾总结了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分析了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工业以太网总线标准,并与国内工业以太网研究现状做了比较,最后对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太网用于工业控制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以太网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现场级成为可能。描述了一种以太网测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以太网测控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