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理解非虚构文学应该从新闻、文学和方法这三个维度出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人们也把非虚构小说归入新新闻写作,或者称新新闻写作为非虚构小说。同时,非虚构文学还是一种方法,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一种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非虚构文学等同于国内的纪实文学称谓,涵盖了非虚构小说、报告文学、新新闻主义小说、传记、游记散文和口述实录体等所有以真实描述为写作手法的文类。从1979年"非虚构文学"概念引入中国以来,从最开始的质疑,到中期的讨论争议,再到最后的认可,非虚构文学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过渡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非虚构文学在国内发展壮大,一方面离不开国内文学创作环境的放松和现实主义风向奠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国外,尤其是美国非虚构文学的译介引进,是内、外两种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报告文学的真实和虚构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作为新闻和文学的交集,报告文学应该坚持真实性,排斥虚构。如果有虚构,不妨转向写作社会问题小说,而不必非要是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4.
“非虚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外延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变化,从早期有限的几种文体到几乎涵盖了所有以真实为内容的文学作品,而在演变过程中,“非虚构”概念初期对于新闻等体裁写作新变的意义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呈现出一种走向现实生活的开放文学观.  相似文献   

5.
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结合的产物。作为新闻,它必须保持新闻的客观真实的本质,以写实为本;作为文学,它又与其他样式的文学一样,在写作中必须运用想像等形象思维的方法来增强文学性。但报告文学创作中的想像是再造性想像,本质上是一种对客观事实的“还原”,而不是虚构,因此它也是写实的。报告文学的想像与写实应当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6,(5):31-35
目前国内已经开设创意写作学科(或方向)的高校对该学科发展的诸多可能性,尚未展开具前瞻性的预期与建构。文章指出:在创意产业语境下,本土化创意写作教学、研究的可能趋势包括:在虚构文学领域,可将重心放在小说类型学,尤其是职场类、法制类题材;在非虚构文学领域,则可将重心放在个人家族史写作训练、区域性文化遗产的研究与阐释,力求探索出文化遗产内涵"时尚化"、"国际化"的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于新闻采访写作技巧来说,内容尽量的段是其中最主要的要求,同时也是衡量新闻写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新闻采访的内容短而精炼,能够让阅读者快速了解其中的信息。当然,除了短之外,新闻采访写作还应该快,这样才能确保它的时效性。所以,在新闻采访写作中,最重要的技巧就是短、快,必须要做到这两点,才能去追求写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铁穆尔是目前最广为人知且备受推崇的裕固族学者型作家。在访谈录中,他指出,非虚构文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性的表达和真相的追寻;对裕固族作家文学而言,非虚构文学写作实践拓展和开阔了作家思考、写作和表达的边界。  相似文献   

9.
报告文学是不是文学,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又扯出另一个问题的争论,报告文学能不能虚构。实际上,这两个问题的争论,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就是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问题。文学论者认为,报告文学是文学,当然可以虚构;新闻论者认为,报告文学是新闻,当然只能纪实。可以说,这何种意见都说对了一半,也都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报告文学虽然是文学,但不能虚构。它是一种不允许虚构的纪实性文学。  相似文献   

10.
莫把虚构当虚假。正确指导学生区分记叙类特别是散文写作中的虚构与伪虚构的关系,与新课程标准相符,与文学写作的实质相符,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相符,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由工具性迈向人文性重要的一环,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一、写作教学重写实轻虚构所谓虚构写作,也称想象性写作,作者所处理的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讲述的是未曾发生(包括可能发生但事实尚未发生)的事情,主要指小说、戏剧、诗歌的创作。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虚构写作是被轻视的一个写作类型。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叙事文学范畴的“虚构”,可进一步区分为题材意义上的虚构和叙述方式意义上的虚构。在“非虚构文学”(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新新闻小说等)这一看似矛盾的概念中(因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本质论诗学中,判定叙事文学的文学性的根本性的标准无疑是虚构性),其“非虚构”当是就题材上说的,其“文学”(虚构性)则是就叙述方式上说的。由于它在叙述方式上,主要采用的是显示、场景叙述,故其虚构性是不可避免的。过去有关这类文体是否容许适当虚构或其虚构性的限度如何把握之类问题的讨论,由于未区分题材学上的虚构和叙述学上的虚构,致使其讨诊在文体理论的建设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内容基本有两大类:一是虚构的、想象性的写作,二是事实性的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缺少辨析,尤其在事实性记叙文写作中充斥以假为真、虚饰矫情的现象。鲁迅先生在《怎么写——夜记之一》中认为,文学是创作,即是他个人的创作,允许而且必然要有幻想和虚构,不能向文学要求新闻记  相似文献   

14.
"非虚构"一般涉及文学性"非虚构"与非文学的"非虚构"两大类型。"非虚构"体现着一种时代精神。"非虚构"自身存在着一些深层悖论,远不像预想的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叙事文学范畴的“虚构”,可进一步区分为题材意义上的虚构和叙述方式意义上的虚构。在“非虚构文学”(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新新闻小说等)这一看似矛盾的概念中(因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本质论诗学中,判定叙事文学的文学性的根本性的标准无疑是虚构性),其“非虚构”当是就题材上说的,其“文学”(虚构性)则是就叙述方式上说的。由于它在叙述方式上,主要采用的是显示、场景叙述,故其虚构性是不可避免的。过去有关这类文体是否容许适当虚构或其虚构性的限度如何把握之类问题的讨论,由于未区分题材学上的虚构和叙述学上的虚构,致使其讨论在文体理论的建设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媒体中,对于现场短新闻这一体裁来说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最能代表新闻特色的一种常用体裁。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可循,写作现场短新闻也是如此,虽说没有一成不变的写作模式,但也有自身的写作规律。掌握了其规律,要写作现场短新闻也就不是难事了。作者在新闻采写实践中认识到在现场短新闻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采写现场短新闻的过程中要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把细节描写具体渗透到对人物、景物或场面之中,增强其现场感、时代感和立体感。  相似文献   

17.
文学人类学不存在所谓的写作。文学写作是虚构的,而文化人类学的阐释则和文学创作的虚构相去甚远。文化人类学所谓的写作应该是记录性的,不是写作性的。它们一个是文化现实的基本记录,一个是虚构性的写作。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上)》2010,(19):157-158
《人民文学》杂志日前宣布了一项名为“人民大地·行动者”的写作计划:向全国公开征集12个非虚构写作项目,各提供1万元资助经费,并且在年度人民文学奖中增设两个“非虚构作品”奖项,奖金各1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标中所说的文学类、论述类与实用类文本的语篇类型,恰好能与虚构文本与非虚构文本相对应。借用非虚构文本理论,不仅可明确说明文学类文本与非文学类文本的区别,而且还能印证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内在逻辑关联,适应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合流趋势。具体到高中语文的论述类文本教学中,可侧重于“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活动任务,从非虚构的写作技能培养出发,逆向设计教学流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的现实“介入”能力。与此同时,非虚构文本的真实边界与审美特性,也为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教学跨越学科边界、进行跨学科合作研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人民文学》从2010年开设"非虚构"栏目以来,陆续刊发了许多作品,其中有十几篇"非虚构"作品在文坛备受瞩目。有必要从"非虚构"文学产生的原因、内涵、文体特征、真实性、文学性以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以便勾勒出一个较完整的关于"非虚构"写作研究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