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一节有这样一道课后选择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对德国的战争,但后来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是D。笔者认为,这一答案有待商榷。本节正文没有谈到美国签字与否,楷体字部分则有这样的叙述:“由于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后来,美国与德国单独签订和约。”  相似文献   

2.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下册第21页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对德国的战争,但后来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英国B.日本C.法国D.美国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的《历史与社会》中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世界第八大奇迹”是:A云冈石窟B万里长城C秦兵马俑D故宫。上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24课有这样一句话:“兵马俑无愧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盛誉。”如果依据教材,考生选C自然是对的.但“世界第八大奇迹”并不是一个严谨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所谓“莱茵区”,是指莱茵河流经德国的区域,因该地区是德国著名的工业区而得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是战败国而受到制裁,在凡尔赛和约(即对德和约)中,对“莱茵区”作出重要规定。《凡尔赛条约》第42条规定“德国在莱茵河之左岸或右岸,于该河以东50公里所划界线之西不准保存或建筑要塞。”第43条接着又规定“在第42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21页说:“凡尔赛和约规定:……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但在课本第39~40页谈到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时,只说到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种种行为,没有说到萨尔区如何解决。有的同学问及此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清楚。萨尔区是德国的重要煤炭基地,位于德国西南部,与法国接壤,长期为德法两国争夺。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领土受到了处置,在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作了上述规定。1935年1月13日,在德国法西斯势力压力下,萨尔区举行公民投票,该区90%的投票人主张并入德国。国际联盟也承认既…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近代现代史基础训练》下册的第34页和128页分别有这样的一道题:7.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的标志是A.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B.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C.纳粹党取缔了本党以外的所有的党D.1934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基训34页)13.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的标志是A.希特勒出任总理B.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C.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D.纳粹党取缔本党以外的所有的党(基训128页)这两道题基本上是一样的,所给答案也差不多,7题选B,13题选A,可见命题者认为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课标本高中《语》(必修5)的《教师教学用书》第27页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边城》的“整体把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刊登了刘俊利老师设计的一道选择题:1933—1935年,德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是A.侵占邻国B.公开与日本结盟C.大力扩军备战D.疯狂屠杀犹太人答案是C。虽然试题是根据教材命制的,学生也不会选错,但我对备选项C的正确性有疑。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就以战争作为其夺取“生存空间”和实现称霸世界的根本手段,使所有的内外政策都以此为轴心而转动。但他的野心与纳粹德国建立初期的实力及条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它虽是一个经济和政治大国,但在凡尔赛和约对德严格的军事限制下,德国军事实力远未达到战前水平;而且在…  相似文献   

9.
岳麓版《历史》必修2教材第109页写道:“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而人民版历史必修1教材第165页写道:“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两种不同版本教材关于欧元正式启用的时间说法截然不同.到底哪种说法正确?  相似文献   

10.
课本第21页:“《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第25页:“华盛顿会议……签订的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从这两段表述中不难看出,编者将“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体系”表述成一系列条约构成的整体,而不是国际关系体系或格局。这种表述与课本第66页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明显不一致。这给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带来困难。《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版,…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社2003年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44页的地图《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中.葡萄牙标为空白.被列为独立国;西班牙标为双竖线。被列为法国的依附国。而第56页的楷体字部分又说“西葡两国被法国占领”。许多同学对此有疑问.认为两处表述不一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教材的表述并不错。情况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这样一句引人注目的言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中“先汉”、“后汉”,即“西汉”、“东汉”(分别见《汉语大词典》缩印本842、1853页)。由于这种称代并不为现代人所熟知,因此.一些大学教材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星《古代汉语》等均对“先汉”加注。而笔者所见到的各种版本的中学教材.  相似文献   

13.
北京版八年级历史教材(第二学期用书)第35页有这样一句话:“肖乾,于1939年9月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国特派员.此后又专任随军记者,是当时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兰亭集序》别有魅力,其对于生命的感悟是前所未有的.其对于现代人甚至未来人的人生观也有启发意义,选得好。而《教师教学用书》2003年12月第1版第150页.却把“死生亦大矣”作为全文的主旨.并说:“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的高远处。”我不敢苟同,特撰此文,以求榷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教材《数学》第二册(上)第30页有这样一道习题: 若a〉b〉0,则,√a-√b〈√(a-b)[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之句.课本第200页将“百氏”一词注释为“指诸子百家”.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10期发表了孙建华老师《世界近代现代史易误知识点举例》一文,文中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后——误认为是1866年。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但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才问世。”而人民版《历史》必修②第84页中却说:“1866年,德国科学家兼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上)第132页有这样一道习题:在椭圆x^2/45+y^2/20=1上求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此题给出了多种解法,并作了适当引申.  相似文献   

19.
一战以后,协约国帝国主义通过《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对战败国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对凡尔赛体系应作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既要指出其掠夺、争霸的本质,也要看到它所包含的许多进步成分。凡尔赛体系一建立,就开始了瓦解的进程,20年代美国的扶德政策,加速了这个体系的瓦解,最后,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砸碎了凡尔赛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杨书平 《现代语文》2006,(12):13-13
《咬文嚼字》2005年第8期第14页有篇文章名为《“抢婚”抢错了对象》,指出《齐鲁晚报》上的文章《妻子提出离婚,丈夫执意不从法庭上上演“抢婚”闹剧》中“抢婚”一词用得不准确。事情是这样的:《齐鲁晚报》某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妻子提出离婚,丈夫执意不从法庭上上演“抢婚”闹剧》的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一四川女子和一山东夏津男子结婚后,关系一直不和,女方就借回娘家探亲之机一去不回。后来女方回到夏津,向当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男方召集了10多名亲戚朋友赶至法庭表示拒绝离婚,并强行将女方带回家中。《咬文嚼字》上的文章《“抢婚”抢错了对象》认为《晚报》上的这篇文章中“抢婚”一词用得不准确,并追根溯源地指出抢婚应该是在没有成婚的情况下,通过“抢劫”的方式逼迫女子成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