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现象十分广泛,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惯性现象、磁现象、电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等:因此,物理现象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搞好物理现象的教学呢?经过实践探究,总结出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物理现象十分广泛 ,比比皆是 ,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惯性现象、静电感应现象、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等。面对如此之多的、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 ,学生们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 ,总想通过物理课的学习 ,把一个一个迷团揭开。物理学家正是从这些物理现象人手 ,去研究、去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 ,逐步建立物理概念 ,发现物理规律。从而去解释这些物理现象。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几种物理现象。1.摩擦力的妙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当门锁因为生锈发涩不…  相似文献   

3.
钟运洵 《考试周刊》2010,(17):185-186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总结物理规律,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丰富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认识主体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应充满乐趣.物理教学要求明确指出: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刘国珍 《物理教师》2007,28(1):24-25
物理图形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典型物理图形位置的变化,在向学生展示大量生动、具体的物理现象的同时,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从而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现象教学意义重大。它是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的基础;它是创设物理情境,分析物理问题的保障;同样,是激发学生探讨物理知识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物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以"问、导、引"的方式启发学生提问,让学生探究物理之美,现象实例引导课堂探究,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创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物理现象十分广泛,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惯性现象、静电感应现象、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等.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学生们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解开.物理学家正是从这些...  相似文献   

8.
1重视演示实验的教学过程 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上来,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实验的过程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明确观察实验的目的。实验时要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现象,留出一定的时间追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并由学生综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9.
物理,是现代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而且要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建立正确科学的物理观,并能运用物理规律、公式、法则和原理去解释物理现象,从而提高其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学科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0.
韩志安 《物理教师》2006,27(4):31-32
学会观察是学好物理的基础,许多物理规律的发现靠的就是科学家明锐的观察力.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描述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后,在兴趣课中我曾  相似文献   

11.
姜炜星 《物理教师》2009,30(12):32-33
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理现象中各物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物理过程的演变遵从这些规律.对物理规律的有效认识将会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清晰,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形成具有物理特征的逻辑性和反射性思维,极大地方便了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教学.物理规律在物理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毋庸置疑,那么如何使学生对物理规律形成高效深刻的认识呢?下面笔者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同仁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下大力气抓好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说来,学生要真正掌握理解并能运用这些重点规律,需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物理现象→探索认识其中的物理规律→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所以,笔者认为初中物理规律的教学一...  相似文献   

13.
中学物理教学包含很多方面,单一的课堂授课、学生做题、期末考试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几个具体的方面论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让学生自己开动大脑组织语言描述物理现象,定义物理概念,揭示物理现象本质,得出规律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情景意识,用模块分析法穿成清晰脉络,进行跳跃性创新思维;构建物理模型,梳理知识体系;这些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学生刚学习初中物理的时候,对一些物理现象感到新奇,通过学习也能够对一些物理现象运用物理规律做出合理的解释.开始接触初中物理的时候,所学内容基本是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光、声、热等,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生对物理学科感到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打交道。物理学是研究现象的学科,仅高中物理涉及的物理现象就柯:声现象、磁现象、电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惯性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  相似文献   

16.
袁慧学 《考试周刊》2012,(17):145-145
物理实验不同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它将物理现象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具有细节的具体性和特征的鲜明性,使学生能充分感知物理现象。实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觉、现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现象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的基础和依托,是创设物理情境,分析物理问题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注、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为此,加强对物理现象教学的研究是物理教学的需要。一、物理现象的呈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生活中的物理特别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理现象,会让学生产生特别强的好奇心,因为这些生活情境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进而对生活现象进行物理分析,不仅会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会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感兴趣,对初中往后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科是一门很贴近生活的学科,涉及很多生活现象.学生在学习中分析物理现象时会用到他们平日里积累的一些生活经验,这对他们的学习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对知识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我们也常常碰到一些问题:学生在被提问为什么对某一物理现象这么想的时候常常会回答“感觉就是这样”,而这些他们所感觉到的基本上都是浮于生活表象,所以很容易导致错误,如果我们不加纠正和引导,时间久了就会对学生全面准确分析物理问题产生负面影响.下面就举几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认识主体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应充满乐趣,这两方面的客观存在与结合是建构初中物理课程的关键,也是物理课程设计的起点。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