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我国的报纸也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已由过去传统的四版,或者八版,变成现在动辄十几版,几十版。有人预言,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报纸变厚正成为一种趋势。厚报时代背景下,报业的发展环境、竞争格局、营销手段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我国党报体系最基层“一族”的县市报,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迎接和应对厚报时代的报业竞争,营造发展的优势,这是县市报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把握报业趋势,走出具有县市报特色的扩版之路近年来,有不少县市报,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市报积极运作扩版…  相似文献   

2.
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和报刊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特别是最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提出了对市州县区(含市州报地方版)实行限版、限量、限价出版发行的整改意见,这无疑对县市党委机关报怎样办报、怎样经营、怎样发行提出了必须再认识、再思考的新课题。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县市党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稳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对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紧迫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对此,县市报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倾心打造“贴近性”品牌,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下功夫,致力于把县市报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为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我国县市报和自己的读者一起即将迎来崭新的 21世纪。 新的世纪将是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读者寄希望于县市报的是全方位的信息,这就给21世纪的县市报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 县市报的三重视野 县市报是综合性报纸,不是行业报,更不是“工作简报”,作为县市委的机关报,它必须处理好服务中心工作与全方位服务读者的关系,处理好“立足本地”与“放眼四海”的关系,自觉地运用新闻规律办报,廓大采编视野,尽可能地满足信息时代读者获知更大范围信息的需要。 县市报的视野应该有三个层次。 1.“区域化”地方视野 …  相似文献   

4.
县市广播电视台在县市报停办以后,成了县市唯一的大众传播媒体。这就给以传输中央、省、地市节目为主的县市台增加了新闻宣传的压力。那么,对于设备、技术相对落后,人才、资金比较紧缺的县市广播电视台,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新形势呢?我们的作法和体会是:小台大办,大题小做。  相似文献   

5.
县市报应该怎样使自己在新的世纪有所作为?这是每一个县市报人不能不思考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县市报发展到今天,往日那种基地狭窄、设备落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状况大多已不复存在,综合实力和综合素质已大大增强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还有一部分县市报仍然处于比较艰难的境地。从报纸方面看,有的报纸仍处在周一、周二的出版阶段,信息传递太慢,与电子网络时代相差甚远;有的报纸编、校、印质量低下,严重影响新闻宣传的预期效益等等。因此,我们的县市报要在21世纪有所作为,必须认真寻求自身发展的途径,认真制定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多种媒体(如第四媒体的兴起)“叫板”,21世纪的县市党报在强手如林的新闻传媒舞台上必须“小中见大”,小报“大”办,即表现大主题,展现大视野,体现大气派,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确立自己的作用和地位,争取新的发展。 小报要有大主题 报纸抓导向,必须抓主题。主题是导向的基础,同时也影响和制导着版面布局。 县市报作为县市党委的机关报、区域性报,当然要以地方新闻为主,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展开多层面的新闻报道。但是,这个区域性层面的报道只是日常报道,尽管这个日常报道…  相似文献   

7.
戴军 《传媒观察》2007,(10):57-58
2003年全国范围内的报刊治理整顿,使县市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由党报向区域性综合类报纸的转型,使面向市场成为县市报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外地报纸特别是省、市大报的快速渗透,必将改变县市一级媒体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省县市报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个引入注目的现象:苏南近20家县市报家家事业兴旺,年年有新的提高,年年有新的进步,走出了一条“大视野、开放性办报,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呈现出群星争辉、蒸蒸日上的崭新气象。有人称之为县市报“苏南现象”。“苏南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呢? 与中央、省、地(市)党委机关报一样,县市报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耳目,社会效益是第一标准;但从商品属性和市场属性而言,报纸又是特殊的商品,同样要受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只有读者认可,报纸才有市场。因此,县市报必须认真研究自己的消费群体,找准位置。 县市报的消费群体在哪里?县市报最大的特点是地方性、接近性,这是县市报的立身之本,也是它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市报的市场在农村,其目标对象应锁定在乡…  相似文献   

10.
记者站的首要功能是搞好新闻报道,丰富其所属新闻媒体的新闻内容,为该媒体所在地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记者站所在地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气象的窗子。记者站具有熟悉情况、接触面广的优势,搞好通联工作,发挥桥梁作用,是其应当承担的又一任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记者站要增加服务功能,成为所属新闻单位设在异地的可靠、高效的采集和传播各种资讯的信息基地;锻炼和造就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基地;为总部及相关单位人员出差提供便利的接待基地;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物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2010年5月初至7月25日,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部署,各地都开展了记者站专项治理“百日行动”,纠正和制止利用新闻采访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严肃查处记者站及其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切实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百日行动”的“利剑”直指假记者站和假记者。  相似文献   

12.
高江川 《传媒》2003,(8):38-41
停办县市报是本次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工作的一场重头戏。但绝大部分县报的停办,并不意味着县报概念从此消失,一个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按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办报的新的县报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3.
省级党报分布于全省各地的记者站,是报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名驻站记者,是报社一支善于打硬仗的主力部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宣传事业的需要,记者站工作也呈现新的态势,编辑部工作人员如何为记者站做好服务工作,是一个新课题。 我以为,在具体工作中,要处处体现一个假设:如果自己是一名驻站记者,身在记者站,有哪些困难,最  相似文献   

14.
小报肩负的任务与大报是一样的县市报是小报,它发行范围小,发行量小,版面也小。但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不能因为县市报是小报,就妄自菲薄,放松要求,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部分,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县市报同样必须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同样要坚持大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唱响主旋律。只有这样,县市报才能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有  相似文献   

15.
记者站是报社的派出机构,是编辑部的前沿观察哨,是编辑部联系干部、群众的纽带。每天,记者站将驻地的各种重要新信息、新人物事迹、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传回报社;记者站也经常接受编辑部的指令,采写新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编辑部及时了解基层的新动向,以便准确把握宣传的导向,有针对性地把驻地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经验及时见诸报端,鼓舞干部群众的斗志,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进。同时,记者站的记者每天生活在群众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报社的形象,关系到报社的声誉和威望…  相似文献   

16.
县市报是最基层的党报。县市报的读者绝大多数是基层一线的干部和群众。因此,县市报更应该充分发挥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作用,通过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达到引导舆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目的。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舆论监督目前尚未形成有利的内外环境,特别是县市党报的难度更大,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难点一:舆论监督由于缺乏法律的有效保护,难以尽己所能施展拳脚。 即使新闻工作者千呼万唤,但“新闻法”至今未能出台。新闻媒体如何干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运作中的偏差行为怎样通过舆论监督的手段及时得到纠…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临汾日报从1985年5月起,把全区17个县、市和地委通讯组接纳为自己所在地县市的记者站,一没有扩大编制,二没有花多少钱,却为报社增加了一支扎根县市的报道力量。临汾日报这张地区报纸,过去人员紧、稿源缺,只凭通讯员自然来稿,“给什么吃什么”,报纸很难办好。我们也曾想多派人下去采访,但全区17个县市,这么大的范围,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来,经费也不允许。怎么办?讨论中报社有的同志提出,能不能把各县市通讯组接纳为本报记者站,编委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随即派人到各县市去协商,不仅县市委领导同志完全赞同,而且各通讯组的同志也非常高兴。最后征得地委领导同意,由地委宣传部专门发了文件。具体做法有这样三条:一、各通讯组原来的隶属关系不变,人权、经费来源渠道不变。一套人马,两套机构,两块牌子,通讯报道业务实行双重领导。二、通讯组正副组长即为记者站正副站长,报社给记者站刻制印章,给正副站长颁发任命书,人事管理权在地县  相似文献   

18.
本刊编辑部 《传媒》2003,(11):36-36
停办县市报是今年中央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农民负担工作中的一场重头戏。今年7月,中央决定,县(市、旗、城市区)不办报,只允许保留极少数已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有办报基础的县市报——当地人口在50万以上、GDP在1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30亿元以上、报社年广告收入在400万元以上,并经严格评估论证后,符合条件的可由地市级党报或省级党报有偿兼并。 县市报何处去?本刊在今年第8期特别策划了《市场改变命运——县市报之归去来兮》等一组文章,初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县市报的出路问题。三个月后的今天,县市报停办与否的命运大致尘埃落定,绝大部分县市级党报被停办,只保留一小部分经  相似文献   

19.
成锦如 《传媒观察》2005,(11):38-39
报业已经进入经营时代,县市报也不例外。如何走向市场、搞好经营这一毋庸置疑的现实.成了摆在我们保留下来的县市报面前的当务之急。海门日报自去年加盟到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以后.深切感受到我们不仅要办好报纸,而且要在经营报业上取得突破,以不断做强自身,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县市报通讯员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县市报日益壮大,有的改为对开大报,有的扩版增张,令人刮目相看。 县市报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稳定的通讯员队伍。没有广大通讯员的辛勤笔耕,没有奋斗在各个岗位、各条战线的通讯员们的源源来稿,要办好一张高质量的、鲜活的县市报,是不可想像的。《天门日报》在1988年复刊后,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和广大通讯员,获取了大量信息,每天的报纸上都登载着他们写来的消息,使报纸生气勃勃,和通讯员、读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到上个世纪末,通讯员来稿就慢慢少了,尤其是“双抢”和春节期间,几乎没有一篇来稿。出现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