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研究虚拟企业知识分享的内涵,分析虚拟企业知识分享的作用,识别影响虚拟企业知识分享的三个典型要素:组建动机、信任、组织文化.在对虚拟企业的构建和管理中,对这三方面给予应有的关注,将有助于促进虚拟企业知识分享,改善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2.
虚拟企业知识共享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虚拟企业在这种环境下也成为许多企业越来越普遍采纳的企业组织形式。与此同时对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对虚拟企业知识共享风险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并不多见。从影响虚拟企业知识共享风险的影响因素入手,用AHP模糊评价法评估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虚拟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是其成员企业进行知识联盟的根本目的。由于虚拟企业具有工作方式虚拟化、组织的动态性临时性、成员差异性等特点,使得隐性知识的共享更加复杂与困难。Web2.0的出现为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SECI为原型对知识螺旋模型进行补充,分析了Web2.0环境下虚拟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从制度、组织、文化等方面指出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已成为虚拟企业运营的根本要素之一,知识管理和共享在整个虚拟企业运作过程中变得极为重要.由于虚拟企业呈动态性和多样性,因此其知识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分析了虚拟企业的运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布式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并给出了基于软件Agent和移动Agent技术的系统实现方案、相关模型和实现技术.该方案充分考虑了虚拟企业中各成员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相对独立性及知识共享及协调需求,能更好地满足虚拟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和共享中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市场全球化加速,如今的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传统的企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于是虚拟企业应运而生,而知识管理可以说是虚拟企业赢得竞争的法宝。本文主要从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型构建、系统开发、知识共享3个方面来介绍近十年我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吉鸿荣 《现代情报》2010,30(7):16-19,23
组织间信任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文章从信任对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入手,探讨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信任机制的构建:建立了虚拟企业组织间信任——知识转移的得益矩阵;将虚拟企业的组织间信任分为初始信任阶段、信任发展阶段、信任维护阶段、信任再发展阶段等4个阶段,并建立了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信任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7.
从讨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与障碍入手,指出了虚拟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Web2.0环境下隐性知识管理的新方式,探讨了Web2.0环境下虚拟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策略建立Web2.0环境下新的隐性知识管理平台、制定激励隐性知识共享的方法、构建隐性知识库和提供个性化的隐性知识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8.
网络组织中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能有效反映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的认知差距、环境及其是否得到有效协调,从而修正成员间的认知和行为,达到网络组织知识共享的目标.现有的知识共享效率评价体系多采用结果型指标,而且基本上针对单一组织内部知识共享而设计的.在明确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及效率评价意义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可以根据成员间的认知差距、共享环境和协调行为3个维度对成员间知识共享效率进行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组织间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涉及知识距离和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研究很少。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45家企业的调查,研究了知识距离、环境不确定性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知识距离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之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距离是组织间知识共享前因变量,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知识距离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产生正向调节效应。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对组织距离和组织间显性知识共享之间没有调节作用,但对职业距离和组织间显性知识共享存在调节效应;技术不确定性对于知识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市场不确定性对于职业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存在调节作用,但对于组织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并不存在调节效应。由此揭示了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组织距离和不同类型知识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这有助于企业进行知识实践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和掌控。  相似文献   

10.
王娜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2):203-205,240
从讨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与障碍入手,指出了虚拟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Web2.0环境下隐性知识管理的新方式,探讨了Web2.0环境下虚拟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策略:建立Web2.0环境下新的隐性知识管理平台、制定激励隐性知识共享的方法、构建隐性知识库和提供个性化的隐性知识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1.
李浩  吕鸾鸾 《科研管理》2019,40(4):245-255
知识隐藏是组织中个体面对知识请求时的故意隐瞒行为,抑制创新并削弱组织绩效。对注重安全和风险厌恶的防御定向员工来说,控制与保留知识可以维持自身优势,动机氛围调节了防御定向对知识隐藏的影响。为了揭示知识隐藏的动机和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大样本分析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研究验证了防御定向对企业中知识隐藏具有促进作用,绩效氛围能够增强防御定向对知识隐藏的影响,且弱绩效氛围和强绩效氛围起的调节效果随防御定向变化而改变。掌控氛围削弱了防御定向对知识隐藏的影响,当防御定向较低时强掌控氛围起到更大的调节作用,当防御定向较高时弱掌控氛围作用更明显。绩效氛围和掌控氛围有相互抵消的倾向,组织中同时存在两种动机氛围时,各自的作用都会减弱。  相似文献   

12.
王傲  刘宝瑞 《情报科学》2012,(9):1328-1333
Web2.0环境下的虚拟社区知识互动交流过程,已经由传统的个别知识传授者向外传递知识转变为虚拟社区成员全员知识参与的知识共享。本文首先说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形成过程中,知识偏好、知识注意、知识信任对达成知识共享效果的逻辑演绎关系。进而指出知识信任程度成为能否有效实现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鉴于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不信任、制度不信任和人际不信任等问题,试图提出了提高虚拟社区知识信任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虚拟社区已成为大众知识共享的主要渠道,识别与分析互联网环境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对科学评价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效果,促进网络用户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法,构建了基于在线用户、知识属性、虚拟社区平台、知识共享情境4个维度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的指标体系;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运用DEMEATEL方法分析因素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构建并分析因素关系网络图;最后,利用DANP方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结果/结论]识别出知识效用、用户共享意愿、知识质量、信任与认知距离、共享氛围是影响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姜海  周静 《情报探索》2014,(12):1-3
以知识共享为视角,提出应解决网络社区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伪知识传播问题,否则会引发网络社区信任危机、增加知识创新难度、带来知识产权风险;剖析网络社区知识共享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开放、自由、交互的网络环境,虚拟化、个性化、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Web2.0技术自身的某些局限,知识共享主客体界线的模糊性,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等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a global virtual team (GVT) can provide organizations with increase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greater flexibility due to its unique ability to transcend traditional boundaries of time, loc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aints, knowledge sharing in globally dispersed and culturally diverse members also poses unique challenges to organizations wishing to capitalize on diverse knowledge of GVTs. This work, therefore, examines extant literature on 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 (CE) and thinkLets and further proposes that CE and thinkLets can help organizations develop predictable patterns of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ur and a sense of structure in GVT collaboration. Implications of using CE and thinkLets for organiz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virtual collaboration contex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从用户感知视角,探究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虚拟环境下的知识分享行为。[方法/过程]基于UTAUT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和感知知识优势的综合效应模型,基于352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并进而影响共享行为;便利条件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除自我身份与共享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外,感知知识优势调节各变量与知识共享意愿、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升知识分享的绩效预期和努力期望,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效能感以及保持成员间适度的知识势差有助于提升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虚拟社区逐渐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新平台,关于虚拟社区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也逐步展开。学者们从社会心理学、社会网络分析等理论视角构建研究模型,分析各自框架内的影响因素,但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总结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分析促进知识共享的"场"的特征,构建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知识链模型,旨在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框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的特征,分析了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继而构建了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该机制由4部分组成,其中,协同机制是该共享实现机制的控制中心,交流机制、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是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3个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构建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机制,以期提高企业内非正式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隐性知识为企业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共享、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部隐性知识的研究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现有文献对如何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注甚少。本文选取中国东部地区的186家知识密集型企业为调查对象,探讨开放情境下核心企业的知识治理与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发现: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开放度在市场型和层级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在社会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研究可为企业在创新网络中获得基于知识治理的创新和竞争优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蔡丽玲  宝贡敏 《科研管理》2019,40(5):264-274
结合绩效评价理论、动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焦虑理论,通过对535名企业研发人员的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的同事评价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同事正面和负面评价对研发人员知识共享分别产生显著促进和削弱作用;(2)结果和过程导向的评价对知识共享均产生促进作用,其中,过程导向的评价对显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结果导向的评价则对推动隐性知识共享更有效;(3)结果导向的评价弱化正面评价对显性知识共享的积极作用,过程导向的评价强化负面评价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消极作用;(4)在群体关注较高时,结果评价对显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变强,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变得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