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沈国,姬姓,本为周公后代,第一代沈国君主为周公之曾孙、鲁炀公之子。沈国与文王幼子聃季载所封之"聃"国非同一个诸侯国。沈国最早为一个子爵小诸侯国,经西周时期的经营而逐渐强大,其地域远远超过周王室规定的子爵疆域;春秋时期,沈国地域跨安徽临泉与河南平舆、项城等3县市,而临泉与平舆交界处属于沈国的中心疆域。其故城在今平舆县北的射桥一带。春秋中期以后,沈国依附于楚国,成为楚国重要的盟国和在淮河北岸向中原与淮河中游经略的重要基地,公元前506年在晋国的指使下,蔡国灭沈而杀其君沈子嘉。  相似文献   

2.
《分成两半的子爵》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寓言小说。在战争的戕害下,小说主人公梅达尔多子爵进入阈限之中,成为非此非彼的阈限人,不得不面临社会关系的坍塌与自我身份的失落。小说通过书写梅达尔多子爵在阈限之中的挣扎与自救,试图为以梅达尔多子爵为代表的遭到现实侵蚀与割裂的身份失落者寻求一条自我疗愈之道。《分成两半的子爵》蕴含深刻的社会历史维度,展现作家对现代性情境下个体身份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依据文献记载,对大名府故城于五代纷争时期的相关历史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探讨大名府故城在这一时期所占的历史地位与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对人们正确理解和挖掘该故城的文化内涵,做好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寿昌县,今为敦煌市南湖乡。故城在敦煌故城西南120里,由于敦煌城东移,寿昌故城附近地貌变动及随之而来的道路转折,从今敦煌市至寿昌故城(今名破城子)约140里。有黑色公路直达乡政府驻地南湖村(在寿昌故城西南4里)。寿昌故城,即汉晋龙勒县城。北魏正光六年(525年)(《太平环宇记》误为正光三年),  相似文献   

5.
依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所取得的资料,对何氏家族三世功绩的历史进行了探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何氏藩镇与大名府故城的历史渊源关系,为人们正确认识唐晚期藩镇割据的历史,挖掘大名府故城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汉张掖郡故城址及迁建时代考吴正科西汉政府在河西所列四郡之一的张掖郡,学术界一致确认另有故城,但故城确切在什么地方,并何时迁至今张掖市,区诸家资料及著述却未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说明。笔者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年来的考古调查所得,阐述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实地考察,参考有关史书,论证了邯郸故城的地理位置,赵都王城的组成,赵都郭城的墙址形状,故城的形成与年代,故城的平面布局以及故城的兴衰变化等。  相似文献   

8.
张耀征 《天中学刊》2006,21(1):116-119
“房”邑是有文字可考的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伏羲时代的女神庙——女娲氏的都邑。在三皇时代,“房”邑的女神庙是各皇王、部落首领必须祀典祭拜之地。伏羲氏部族和烈山氏联姻而生房氏,其后裔建房国。房国范围相当于今遂平县全境及西平、泌阳的一部分境域。  相似文献   

9.
《分成两半的子爵》这部作品充分运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原则,设置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关系,用以揭示世界的矛盾、对立和现代人的精神分裂的普遍性。同时,作品通过两个半子爵对立行为的背谬的因果关系的展示,呈现人的生存的荒诞性。但作者面对人类这种生存处境的态度是积极的:以整合弥补人的精神分裂与缺失,以自由选择反抗荒诞。  相似文献   

10.
永年广府故城为历史上重要的古城遗址,也是邯郸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古迹众多,所存明代城墙为华北一带所仅有,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还是世界上著名的杨氏和武氏太极拳的发祥地,太极文化闻名世界,自然资源也很奇特。保护好、利用好故城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将其建设成为华北一带集“古城”、“水城”、“太极城”三城为一体的旅游城,具有重要的现实的可行性和长远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学界关于《水浒传》中"宋江征方腊"的历史史实问题争议颇大,不少专家学者也对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证。根据历史记载,可推断《水浒传》中的"宋江征方腊"实乃虚构。但不排除《水浒传》作者在编撰"征方腊"细节之时,以历史事件为框架,参照了朱元璋征张士诚的某些历史史实。《水浒传》中"征方腊"的某些细节也与历史中的朱元璋征张士诚非常相似,从某一方面支撑了这种设想。  相似文献   

12.
《元宫词百章》作者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元宫词百章》的作者,古有周恭王睦木审说、周宪王有燉说、周定王朱橚说三种,至近代,又有朱有燉、夏云英合著之说?疚木急婧笕衔?《元宫词百章》的作者当为朱橚,而非其子朱有燉,更与夏云英无涉。  相似文献   

13.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第12子朱柏被封为湘王,就藩荆州,后自杀身亡。朱柏选择以自焚这种方式来了结与建文帝的恩怨,可能与他的道教信仰有关。朱柏之死,对明初的政治走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郭子兴可谓朱元璋的“伯乐”,死后被追封为滁阳王,其后裔的生死问题扑朔迷离。有观点认为郭子兴有第四子名郭老舍。明孝宗时,郭老舍之后郭琥取得了滁阳王的奉祀权,引发宥氏为首的庙户的不满。围绕着郭子兴第四子郭老舍真伪,郭老舍后裔与宥氏纠缠不清,最终以郭氏的失败告终,从中不难窥视朱元璋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5.
空空道人是明末靖江王朱亨嘉的王子朱若极,即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吴玉峰为明末宗室、曹寅的幕僚朱赤霞。朱赤霞通过石涛的一幅《对牛弹琴图》试探曹寅后,将《风月宝鉴》交给曹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朝已经步入晚期。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经过朱元璋的不断调整,君主的权利达到了封建社会空前强化的高峰。而这一君主专制政体的空前强化,又和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就非常重视政权建设不无关系。本文论述了朱元璋集团统一全国前的政权建设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朱然家世历来所知甚少。民国《施氏宗谱》中所见之朱然曾祖父、祖父、父、兄、子、孙材料,可备治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元末浙东方国珍与岭南何真最后归顺朱元璋,当朝所受待遇相似,历史际遇相去悬殊——方国珍一直被视为叛复无常的盗贼之流,何真却被定格为识时务的豪杰,在民间叙述中更是被揄扬备至。究其原因是,方国珍一方面受到朱明王朝掌控的正史书写的压制,另一方面因与后来掌文柄的浙东士大夫相处不谐,导致民间叙述的贬抑。民间叙述多属文化范畴,学术上的厘清,也有助于文化上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朱标系朱元璋嫡长子,朱元璋称帝后即立为皇太子,悉心栽培。蓝玉乃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燕王为窃取储君之位,伪装忠厚老实,赢得父皇的赏识,并伺机除掉异已。而太祖与太子则因政见分歧渐生嫌隙,太子因政务失意积郁成疾而英年早逝。太孙年幼,经验不足。为皇权计,太祖在燕王的挑唆和猜疑心驱使下制造了蓝玉党案。  相似文献   

20.
新安理学家程先、程永奇父子是朱子的及门弟子.程先以古稀之年从朱子学.程先排佛老,反对方士盗用儒家学说招摇惑众;重视儒家丧葬之礼,认为这关系到后世为人子者知慎终之义的问题.程永奇著述甚丰.其人性学说坚持孟子性善说,恪守程、朱关于人性二分法,论述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辩证关系,为丰富儒家人性学说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