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凝结和建设指针,起着凝心聚力和统摄全局的重要作用。而公民道德建设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时代课题。所以,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依托,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这不仅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职业院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终极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本质需要,职业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精神支撑和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十八上提出的伟大构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教育事业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危机情况,公安院校基于社会认同角度开展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已势在必行,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渡成为个体责任伦理与价值自觉,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消除多元价值矛盾,促进国家及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吸引力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希望,大学生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国家发展,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促进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个人、社会、国家三个不同层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国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践行问题十  相似文献   

5.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决策引导,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价值导向科学化、价值内容具体化、价值目标可行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务求实效、科学导向、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等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发展建设的根基,更是我国民族兴旺、国力增强的重要灵魂。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不仅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同时还肩负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弘扬继承的重大责任,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构建,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建设以及大学生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从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价值的含义及特点入手,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科学高效原则、综合统一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并通过制定完善思想教育体系、全面建设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加强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三个维度,提出构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并对具体实践展开深入研究,借此确保长效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效能。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中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策略。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对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做了分析,总结了当代高职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认识方面的特点,并从人才培养、舆论宣传、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
袁慧兰 《湖北教育》2014,(11):53-54
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模式、方式及效果等方面的不足,本文通过引入价值澄清理论中的典型方法和理念,从教育理念上注重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教育方式上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教育者角色的转换,教育内容上注重以生活为中心、强调回归生活世界等三方面,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教学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职业价值观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了高职生的职业价值定位和职业选择,处在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其职业价值观呈现的状况及发展状态是不同的。学校要采取措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专业实训课及校企双向交流等诸方面积极引导,循序渐进,不断培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领,形成文化自觉,使高职生职业价值观逐渐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0.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本从共产党人的一贯宗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纠正不正之风,青少年三观教育等方面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变迁和西方道德教育的现状进行考察,对我国中小学学生价值观变化及学校德育环境进行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我们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班级建设、环境优化和教师专业发展诸方面展开了重建学校德育的尝试,并提出若干尚待深究的问题。我们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下相关联的核心问题展开:(1)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价值多元背景下,这一背景的由来如何?(2)中小学学生身处这样的背景,价值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环境原因是什么?(3)要应对这样的变化,学校德育应如何进行重建?(4)这样的背景及学校德育重建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复杂多元的职业发展环境条件下,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中个体本位价值倾向突出,缺乏群体职业价值认同,普遍出现了职业价值困惑,影响了职业价值观的成熟和稳定。大学期间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最佳时期,高校应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有利条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本着"以人为本"和"开放包容"的原则,摒弃传统一元思维定势,开展多元范式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构建和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求职择业行为、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等,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针对当前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是教育者主体又是受众主体,思政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可以从"国家忠诚"、"文明教化"、"教书育人"等三个层面加以表述。思政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途径主要有:在承担职业使命的实践中培育教师职业精神、在应对职业压力的实践中强化教师职业精神、在塑造职业素质的实践中发展教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党团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价值观对人们的职业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为进一步改善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如何构建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核心价值观应包括爱国、理想、责任、创新四个方面,并应坚持德与智、知与行、义与利统一的构建原则,通过引导、接受、协调等途径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只有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人生价值观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从面向苏州、南京地区六所高校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讨论、归纳了影响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富有时代意义和民族精神的中国古代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对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积极意义。要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方面入手,积极发挥古代家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把家训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意义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与其他教育工作相割裂、内容较为匮乏和路径狭窄单一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凸显“文化观照”的视野并遵循“细小落实”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只是表述核心价值观的24字,还要按照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这三项标准,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国近代先进文化和世界文化精华这三大来源中,选择丰富的文化元素作为相应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创新,关键有两个层面:一是建构和完善“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框架;二是探索和使用“国民教育融入法、社会治理贯穿法、宣传教育引导法、榜样示范表率法和优良品德修养法”全面协同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