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岳林 《西藏科技》2001,(10):58-60,29
地处藏东南的易贡茶场是西藏目前唯一的专业茶场。由于病虫害日趋加重,茶叶品质不断下降,产量逐年锐减,严重制约着藏东南地区茶叶生产的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的病虫害的发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藏东南地区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顾祖文 《资源科学》1988,10(1):94-96
茶树具有喜温、喜湿、喜酸性土壤和怕干、怕涝、怕寒、耐阴的生态特性,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植物。经广泛引种驯化后,适应性有所加强,不仅温带有试种,而且西藏东南部低海拔河谷地区经过多年的引种试种,茶树栽培已获得成功,新建茶园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发展茶叶生产奠定了基础。 西藏易贡地区(包括易贡农场、林芝县的东久、波密县的索通等地)于60年代初期和中期  相似文献   

3.
宜昌地区是湖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是著名的“宜红”茶产区。该地区出产的许多种青绿茶,在全国亦享有较高的声誉。如远安县出产的鹿苑茶,古今均被誉为茶中佳品;长阳县清江中游南岸出产的假山鹊舌茶,宜昌县莲沱公社金刚山茶场生产的金刚银针茶,五峰县水浕司天池河衅生产的水仙茶、冷后浑茶也颇受国内外茶叶市场的称颂。因此,宜昌地区目前被公认为是湖北省出产名茶最多的一个地区。 解放前,宜昌地区虽然生产许多名茶,但茶园面积不大,产量不高,全地区仅有茶园26754  相似文献   

4.
李勇  沈大刚  吴飞 《大众科技》2005,(1):19-19,44
仓库管理是每个茶场(厂)和茶叶公司都要面对的问题,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仓库管理,不仅能代替人工进行大量繁琐的计算整理工作,而且还能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依据.文章介绍了茶场仓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使用和该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坑定位试验,研究了3种施肥处理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施肥后,稻田上层土壤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有机肥处理的土壤DNA丰富度最大,为19;无机肥处理的最小,为14。3种施肥处理的DNA序列Shannon-Weaver指数分别为:混施肥处理1.85,有机肥处理2.30和无机肥处理1.60,均匀度指数分别为:混施肥处理0.73,有机肥处理0.82和无机肥处理0.64。上层土壤中,无机肥处理和混施肥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相似系数为79%,而施用有机肥的处理与混施肥处理、无机肥处理的相似系数为62%,这表明施用有机肥能明显改变稻田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下层土壤各处理仍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桂绿1号”国家级茶树良种具有发芽早、品质好、产量高、节间短、抗逆性强、适制性广的特点,对茶园进行有效的肥培管理,病虫无公害防治,适当的采摘,能更好地发挥该品种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易贡茶园受灾后的管理,本文从茶园水利园的建设,园地垦辟和钙质土壤、泥沙防治等三方面谈点有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错那县勒布沟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茶叶生产的资源优势,但宜茶土地稀缺一直是当地茶业形成规模效益的障碍因素。2019年,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下,错那县大力实施边境茶产业提升项目,在勒乡开展了开园上山技术研究,在大胆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于2020年春栽完成了错那县卡木定山地示范茶园建设,为今后西藏类似地区开垦利用山地拓展茶园面积,提高茶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海冰水灌溉配合农艺措施对棉田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冰水(含盐量3‰)灌溉,结合4种施肥措施(无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和不施肥处理),研究海冰水灌溉配合农艺措施对土壤水分和盐分动态的影响。2007年-2008年结果表明:苗期和花期灌水后海冰水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均显著高于井水处理,尤其灌溉后播种前期0~40cm土层含水量差异显著;井水灌溉施加液膜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较未处理的显著提高。海冰水灌溉土壤1m土体脱盐率达40%。连续两年试验,两种灌溉水处理并配合不同农艺措施条件下均可有效淋洗土壤中盐分。2007年海冰水灌溉下,土壤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处理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小区0~40cm土壤脱盐率显著高于无机肥单施的处理(约53%~55%)。本试验研究得出,使用3‰的海冰水加液膜处理后灌溉棉田,并配合土壤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或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够加快灌溉后水分入渗和土壤盐分的淋洗。  相似文献   

10.
磁混肥是以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一种新型肥料。它不仅可以解决燃煤电厂粉煤灰堆积占地、污染环境的严重问题,还具有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的功效。 该肥在主要土壤类型上的水稻、小麦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提高10~30%,粗蛋白含量增加2.5~3.0%;水稻产量提高10~20%,粗蛋白含量增加1.7~5.6%。  相似文献   

11.
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土地的组成要素之一,是土地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自治区,因其独特复杂的自然条件而发育着许多特殊的高山土壤和其它不同类型的土壤。研究和阐明这些土壤的发生特点、地理分布及其生产利用价值,并予以农林牧利用分类和数量统计,无疑有益于西藏土地资源的质量评价、开发利用及农林牧各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本文试从土壤本身的特性及其合理利用的角度,对西藏的土壤资源作一概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西藏玛咖种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种植玛咖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对西藏拉萨园区种植玛咖的土壤和未种植玛咖的土壤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种植玛咖后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比种植前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及pH值比种植前降低。可见西藏玛咖种植过程中,磷素和钾素供应略显不足,氮肥未充分利用而在土壤中富集。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西藏河谷农区农田土壤生物环境的影响,在持续6年的定位试验(撒播、条播、少耕、免耕)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呼吸、土壤活性有机质、土壤脲酶、蔗糖酶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青稞整个生育免耕方式土壤呼吸强度最高;(2)随土层深度增加,处理年限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降低,免耕处理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20~40cm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低于0~20cm土壤;耕作方式处理年限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条播方式土壤脲酶活性强,而免耕方式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由此得知,土壤生化性质指标能敏感地表征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的扰动差异引起土壤环境和生物活动变化。  相似文献   

14.
张涛  赵玉华 《西藏科技》2013,(5):6-7,25
西藏是全国卒中发病最高的地区,在西藏建立卒中单元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目前卒中治疗手段、卒中单元的治疗效果以及其经济社会价值,通过分析区内现状,说明了在西藏建立卒中单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洞庭春三品“洞庭春”廖文伟晚春时节,驱车百公里,夜访岳阳黄沙街示范茶场,三品全国十一大名茶之一的“洞庭春”,该不就是洞庭春品“洞庭春”?访问是张述峰先生早就安排好了的,近日终于成行。可惜的是,一路几遇塞车盛况,午夜后才抵达目的地。茶场党委书记包小村披...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城市有机肥废弃物生产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在高原气候条件下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和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方面的实际效果,以及城市有机废弃物农用资源化利用前景,项目组进行了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复混肥能有效提高油菜的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在我省大面积推广该复混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砷污染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之一,矿区附近的土壤通常会发生砷元素含量超标的现象。西藏矿产资源丰富,现在因开采矿石而造成的生态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而其中关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尤其是砷元素超标的问题也渐渐被人们所关注。近些年多位学者使用蜈蚣草作为植物修复土壤砷含量超标问题的手段,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作为一种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对土壤中砷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这也为解决西藏地区矿区周边等土壤被砷严重污染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过对西藏地区自然气候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后,最终得出的结论为:蜈蚣草是较适宜治理西藏土壤砷污染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寻求适宜西藏青稞作物推广应用的商品有机肥品种及配施比例,探索最佳施用方法。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试验,基本摸清商品有机肥在青稞作物上的供肥性能,找到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例对青稞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不同配施比例下施肥对作物产量影响很大。结论通过对比作物秸秆和籽粒实产分析及不同处理间方差分析得出适宜山南市扎囊县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9.
摘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四性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中水居首位。如果土壤的水分适量,四性处于协调的生态环境中,作物才能正常生长、成熟。反之水分超量或不足,则四性失调。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热,水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涝渍灾害就是由于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了辽宁省大洼县作为研究区域,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耕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为耕地地力评价和土壤培肥管理提供参考,并为土壤制图以及确定一定尺度下土壤取样密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