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兵  杨保安  罗骏 《新闻前哨》2002,(11):36-37
从传播学的受众接受心理来看,人们的确更愿意与名人进行交流。“名人效应”之于广播电视节目,一般是指某位节目主持人的出色表现与某一栏目(节目)相映生辉,他们就成为栏目(节目)具体、形象、生动的标志。于是观众容易对他们产生“晕轮效应”、“爱屋及乌”,当主持人到另外一个节目去主持时就把“光环”带到那里,并对这一节目产生“先验”的好感和热情。如后来被誉为“横跨新闻界和文艺界的大腕”的赵忠祥到《正大综艺》创造了这个节目最辉煌的时期,春节晚会他又是导演最放心、观众很满意的主持人,《人与自然》的主持似乎也非他莫…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他有着智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进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在央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王志等人的主持各有其风格,王志在  相似文献   

3.
韩蓓 《青年记者》2005,(7):61-62
“娱乐记”这个称呼是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现在被简称为“娱记”,港台地区普遍称之为“狗仔队”,我个人认为后明显包含了贬义。事实上,大多数内地的娱乐记忌讳,至少是不喜欢此类称呼,尤其是那些专跑娱战线的资深记,因为十年前,他们和所有采访其他新闻的记一样,工作并无严肃或娱乐之分。  相似文献   

4.
“怎样树立好出镜记者的采访形象”。本文仅从三方面谈电视出镜记者树立良好采访形象的方法和途径。把握观众的审美度,塑造良好的形象 电视记者镜头前的采访,将记者的采访过程和形象暴露无遗的袒露在观众前面。此刻他的角度具有社会性,代表的是电视台和观众,不仅关系到采访任务的完成.还会直接关系到观众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印象中,上个世纪80年代,“明星”不比现在少。那时他们都叫“文艺工作者”,还没有自称是甚么“家”的。采访他们的记者不多,他们也不跟记者吵架、耍大牌,更没有动不动就跟记者打官司的。采访他们,跟采访别的人物,感觉上没啥区别。那时我在记者站,整天往县里跑。就在县里,我还“碰”上并采访过几个影视“大明星”。我采访方舒,是在一个县剧院经理的单身宿舍里。那时方舒正跟一个歌舞团在这家剧院演出,我想采访她,就跟剧院经理说了,经理去问方舒,方舒一口就答应了。在那间简陋的单身宿舍里,我们一共谈了两个多小时。那时方舒已经很红了,刚拍了…  相似文献   

6.
2003年4月底,因为对非典疫情控制不力,北京市市长更迭,一时成了舆论的焦点。11天后,备受世人关注的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出现在央视《面对面》栏目。亿万观众耳闻目睹了该栏目主持人王志毫不迟疑地掷出一个又一个充满质疑乃至“挑衅”的问题,句句锋利逼人,直指要害……  相似文献   

7.
桂豫  时明 《新闻传播》2007,(8):41-41
毫无疑问,“偷拍”已经成为今天的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正是“偷拍”手段的运用,使得一些正常采访根本无法得到的镜头呈现于荧屏——从江湖游医到黑心矿主,从制假造假到走私贩毒,从腐败官员到算命先生……纷纭世象、芸芸众生,似乎都在“偷拍”之股掌中。特别是在一些曝光类新闻节目中,“偷拍”被视为一个能够痛快迅速地解决问题的“撒手锏”,更是吸引观众眼球、扩大节目影响力、赢得收视率飙升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8.
不知是不是到了娱乐的泛麻辣时代,观众的口味都被水煮鱼搞坏了,“玉女”越来越难以立足,时不时冒出个“艳照”之类的事儿。男人不可信,那个唱着《懂你》的长相憨厚的歌手让很多人不懂,可女人也不可靠,日本偶像明星、“资深玉女”酒井法子居然也“涉毒”了。一个“资深玉女”被毁掉了。  相似文献   

9.
从《亮剑》谈新视角下的"红色偶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凡提到“偶像剧”,人们往往把这一概念和”青春”二字联系在一起,原因在于由日韩舶来的所谓青春偶像剧大都是以活跃,动感,时尚,热情的青年一代作为主角呈现给观众的。近年,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影视制作人也争相效仿.打造了一系列青春偶像明星。在充斥着青春偶像的电视频道中.一部主旋律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亮剑》横空出世.迅速掀起了收视旋风.重新唤醒了观众被精致而慵懒的“小资”情调麻痹已久的审美趣味。这部电视剧颠覆性地塑造了一位崭新的军人形象李云龙,这一“红色偶像”以粗砺阳刚的魅力征服了观众,为“偶像”赋予了更丰富、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出镜采访报道上的形式正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和提倡。电视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的画面中,就等于向电视观众说,“当这个新闻事件发生时,我在场!”记者出镜采访报道和观众形成了较直接的人际化交流,有效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同时也利于拓展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1.
艾宁 《新闻与写作》2004,(2):29-30,39
在中央电视台众多主持人中,王志的主持风格是冷静、质疑、尖锐,特别是质疑,旗帜鲜明的“质疑”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了被观众认可的质疑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是屏幕上的焦点。一个杰出的节目主持人往往魅力四射,吸引亿万观众,他们亲切诚挚而又热情谦虚;深沉大方而又可爱可亲;声音甜美而义清晰明快。毋庸置疑,整天在亿万观众面前露脸的主持人是名人,而整天在娱乐节目中露脸的主持人则是明星。都说明星要有明星的“范儿”,娱乐节目主持人要想做得称职,当然也要有魅力指标来衡量。  相似文献   

13.
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这是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的使命和情怀。“走基层”蹲点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不仅代表着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更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坚持人民路线的生动诠释。本文对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和九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已于半个月前胜利闭幕,在这次盛会上,浙江电视台派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两会”报道阵容,向观众播报了大量新鲜有效的“两会”新闻,充分显示了浙江电视台的大台风范,不愧为省级台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者,他有着智者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迸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在央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王志等人的主持各有其风格,王志在这些人中显示了不同于他人  相似文献   

16.
姜新 《新闻世界》2011,(11):43-44
大牌明星是指行业的翘楚、领军人物。对于明星,尤其是大牌明星甚至大腕等,记者都想写出独家新闻来提高媒体的吸引力,提升媒体的品牌影响力。但明星的光环和资源的稀缺使得省级报媒记者很难采访到,尤其是独家,更不要说最基层报媒的县市报记者了。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采访经历,归纳出“我来帮您忙”法、正面不成迂回法、见机行事“导游”法等五种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随机采访中.我们可以像穆老说的那样地头场边一坐,在拉家常中采访.但在采访指向明确、采访对象确定的情况下.就有一个在确定的采访对象面前的“此刻形象”问题。这个形象仍然是个普通人的形象,但记者必须针对特定的心理场来塑造“此刻形象”。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电视新闻采访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作为记者的基本功,一次高水平的采访提问,不但能够切中主题,让节目生动出彩,而且能引人人胜,满足观众的求知欲,精彩的提问之中,还能凸显记者的个性和魅力。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算是精彩的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提问要“实”才能打开“话匣子”所谓“实”,就是要“具体”,要围绕中心内容,从小处着眼,从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开始,这些问题应该是被采访者愿意回答、容易回答、并且  相似文献   

19.
银笙 《新闻知识》2001,(6):31-32
一篇稿子能不能成功,当然与谋篇布局和文字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深入采访。有人说“深入采访是成功的一半”,我以为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也许有些偏激吧。   深入采访就看你 是否挖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一些记者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常常是随便问一问,要上几份材料就打道回府,这样怎能写出好的报道来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总要挖出别人不知道的材料才结束采访。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文学创作上的例子。著名的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年青时曾拜福楼拜为师。他向福楼拜请教时,福楼拜讲了这样一段有见地的话:“如果…  相似文献   

20.
李冰 《声屏世界》2007,(9):26-27
“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空气。”这是《东方时空》记者偷拍到的山东一个法官霸气冲天的“宣告”,让全国的观众强烈地感受到隐性采访的震撼和真实。一时间,隐性采访成了全国电视媒体的宠儿。然而,隐性采访犹如一柄双刃剑,媒体在享受掌声的同时,运用隐性采访不当所引发的纠纷和官司也让媒体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