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飞 《辅导员》2009,(5):56-56
这一段时间,我的办公桌前总是有学生在那儿“站岗”,一看到我就迫不及待地说:“刘老师,班长处事不公,偏袒自己的朋友……”“刘老师,我想跟您反映纪律委员的一些问题……”一开始,我很高兴。班级建设中最忌讳班主任一人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2.
一、尊重学生班主任与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的独立人格。班主任应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班主任更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平等的锻炼机会。如:开学初,班级设立了“流动班长值日制”,每个学生都轮流当一天班长,让所有的学生都过一把当班长的“瘾”,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行列中来。同时小组设立了“组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 班长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人物,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很多班主任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要是班级每位学生都像班长一样,班级就好管理了。”可遗憾的是每个班级只有一个班长,往往又是长期不变。公平的教育对每个学生来讲机会都是均等的,我们不敢放手让每个学生都去尝试担任班长,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源于我们的不自...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技校、职高)的教学班级 ,都设有班主任和班级(务)委员会(以下简称班委会)。很多人都说班主任是班级里的“总管” ,是“一把手” ,是班级工作的“组织领导者”。笔者则认为 :班委会里的班长 ,以及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班干部 ,是由学生担任 ,由班级的学生选举产生的。班委会是班级的领导机构 ,班长与班委会委员们共同组成班级领导集体。班主任不是班委会成员 ,自然就不应是班级的“一把手”。班长是“一班之长” ,“一把手”是班长才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同于小学生 ,年龄都在15岁以上 ,接近成年人 ,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发现快乐     
郑丽清 《人民教育》2005,(22):22-23
初当班主任,我有些苦不堪言。第一天到办公室,等待我的是一大堆表格,我边问边填,一整天都忙忙碌碌,累得头晕眼花,两手酸痛。这还不算,班主任每天要提前到校,最晚离校,一开始真有点吃不消。学生之间总难免发生矛盾,我就像个法官,天天有断不清的官司。每次一进班就有学生来告状,让我头都大了。有一次,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班长领着两个浑身是灰的学生来了,说他们打架。我正忙着呢,见他俩都没大事,就敷衍说:“甭解释了,两人肯定都有错。谁愿意改正错误,就去给对方把身上的灰拍干净。谁拍得干净,表明认识越深刻。”他们出去了,不一会儿,两人又高…  相似文献   

6.
我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每年都完成得既好又轻松,引起几个同事的羡慕。我开玩笑地说:“我用了轻松管理法。”其实我的轻松管理法就是讲究方法,提高效率。让学生自我管理每接管一个班,我都会制定一套系统的班级管理制度,尽量每个方面都安排最合适的同学去管理,大胆放权,量才用人,真正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我在班里除了设常务班长外,还设每日值日班长,全班同学轮流当。但上学期开学后两周时,有几个值日班长来找我:“老师,小卢同学午休时不睡觉,还骚扰别人不能睡,又在班里大声骂人。”小卢是一名精力过剩的男生,我找到他,他承认了…  相似文献   

7.
受伤的女孩     
亚兰 《初中生》2008,(1):108-109
我是班上的劳动委员和纪律委员,同学们都说我成绩好,老师也很喜欢我,但我的成绩只是中等而已。我们班的班长虽说成绩很好,工作能力却不如我,所以班主任老师把班上的事大都交给我来做,班上的事也是我管得最多。就因为这样,引起了班上一些同学的嫉妒,他们在背后指指点点,有些男同学说我比班长还大,相当于一个副班主任老师。有好多次我受不了他们的指指点点,一个人躲起来哭。哎,我还只是一个初一的学生,根本受不了这些。  相似文献   

8.
难倒的垃圾     
早自修铃还未响,班主任就来到教室了,大多数学生都在自修。班主任看到教室后面的垃圾桶边全是纸屑、饮料瓶,就拿起扫把开始清扫。学生们听到后面扫地的声音,有几个转过头来,漠然地看了班主任一眼,仍读自己的书。扫完地,班主任叫旁边的一位男生去把垃圾倒掉,男生说:“怎么就叫我?又不是我值日!”  相似文献   

9.
开始检视自己的教育,是由于当班主任,我做得很不开心。回想这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刚工作那会儿,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大学生,不懂得教育。孩子们惹祸犯错,根本谈不上引导,实在生气了,不是扔“白眼球”,就是大吼一声:“我不喜欢你了。”没办法,又开始做“管家婆”型的老师,事无巨细,耗尽精力,自己把自己累倒不说,也没把学生带好。往往是他们一边莫名其妙地看着你生气,一边一头雾水地承认:“老师,我错了,我下次不这样了。”可刚一转脸,我余怒还未消,他们又嘻嘻哈哈地闹到一边去了。两种方法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我迷茫了,如此严肃的教育是我不想要的,如此不开心的教育也是失败的。我需要人来指点,  相似文献   

10.
陪伴     
甄淼森 《海南教育》2014,(16):95-96
作为一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已经将近五年的时间了。没有多高明的教育智慧、多深刻的教育理念和多高远的教育目标,但是孩子们在我的陪伴下,平凡的教育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这个学年,我担任一(3)班的班主任,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静心地做着一名倾听者,而不是讲述者。班主任作为孩子们在学校最亲近的人,总是能接收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信息,从"妈妈昨天回来得很晚,都没有时间帮我签名”到“爸爸昨天不小心开车撞到石头了”,从“假期我们一家人出去旅游了”到“奶奶生病刚住院了”,从“明天我要过生日了”到“弟弟昨天好淘气,被妈妈骂了”……孩子们总是那么喜欢表达自己,恨不得把自己能说的、会说的一股脑儿地都跟我分享。  相似文献   

11.
“我那个班长不肯干了!”“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提出辞职了!”“学习委员又说不做了!”经常会听到班主任们发类似的牢骚。班干部辞职是班级管理的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班主任都遭遇过班干部请辞,很少有一届班委能顺风顺水有始有终干到底的。  相似文献   

12.
樊晓欣 《师道》2024,(1):50-51
<正>学期末到了,班主任们要开始填写“后进生”转化表。过往,一拿到这个表我马上就可以写下几个学生的名字,因为成绩差的就是后进生。而今天,看着这个表和班级的花名册,我犹豫了。因为我一个名字都不想写上去,我不愿意承认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是“后进生”,我更不愿让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在班主任眼中是一个“差生”。这样的改变源于一个幼儿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个班主任在布置学生自习,一学困生睡觉,老师敲醒学生后,骂道:“你真不是读书的料,一看书就睡觉。”学生委屈地指着睡觉的班长说:“班长也睡觉,你怎么不说他?”教师一看班长,班长把书盖在自己脸上,确实已经睡着了,又批评这位学生说:“你看看人家,睡觉都看书,哪像你……”  相似文献   

14.
语言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诗歌《家》。我问:“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那你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吗?”孩子们开始发言了,有的说:“我的家在张家港。”有的说:“我的家在杨舍。”还有的说:“我的家在南苑新村十四幢305室。”我又问:“那你知道珊瑚的家在哪里?”孩子们齐声说:“大海里。”“那星星的家呢?”“天空里。”就这样,一首《家》很快就学会了。我又交给孩子们一个任务:做小侦探,回家查一下  相似文献   

15.
海燕 《云南教育》2001,(14):27-2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与热情。注意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对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完成习作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从写一句话开始   在教完拼音后,我安排了一节习作练习课,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刚开始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写“一句话”还有些迟疑,在我的不断启发鼓励下,孩子们用已学的汉语拼音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我让他们互相传看,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激动地读着自己写的话。我又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  相似文献   

16.
记得我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班主任一般都是安排两个同学做班长,一个正班长,一个副班长。时间过去很多年了,而今我发现许多班主任有了新的做法:有安排一个正班长,两个副班长的;也有两个正班长,几个副班长的:甚至还有三个正班长的,不一而足。总之,好像班长的人数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17.
少些官瘾     
河北省某小学一个班竟然人人都有官衔。这个班的班干部是这样设置的:班长一正一副2名,卫生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各2名,全班56名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设组长2名,剩下的学生全部都是项目小组长。班主任介绍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证每个孩子都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当“官”的意识太强了。这位老师还说,为了安排好这些“官衔”,老师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要平衡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系。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当官格外感兴趣,每到班级选举时,家长们都会积极活动,打电话、递条子、拉关系,弄得老师们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班长,是老师的助手。我当班长以后,老师对我说,如果有“空课”(老师因故不能来上课),就及时找班主任调整一下。使我没有想到的是,每当我去找班主任的时候,几乎全班的同学都阻止我,我虽然心里充满矛盾,还是去找了班主任老师。所以,同学们都认为我“巴结”老师。还有的同学当着我的面骂我。我心里十分难受,我也是一名学生,也明白他们的心理,可又……唉!  相似文献   

19.
从教将近二十年,做班主任工作也将近二十年,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了不少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也试着运用不少。可印象最深刻的是七年级“严”、八年级“慈”、九年级“爱”。因此,在每接手一个新班之后,我开始成为“严师”。严格要求学生的言行举止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结果,一年下来师生距离越来越遥远,根本找不到“一体化”的感觉。到了八年级了,该“慈”了,可身为班主任,要管理的是学生的方方面面,如地面没有打扫干净,粉笔又乱扔了,讲台乱七八糟,某个学生又违犯纪律了,某个学生在家又不听父母的话了,一些在一般人眼里的鸡毛蒜皮的事儿,在班主任看来都是不容忽视的。结果发现自己仍是改不了“严”,不但严,还严得太凶,学生还是感到可敬而不可亲。九年级了,该爱了吧,小错大错都苦口婆心教育他们,认为这就是为他们好,不是有句老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吗?结果学生开始疏远自己,什么事都不愿跟我说,三年下来我确得很累,学生也不好过。于是,我进行了反思,从新认识这几个字的含义,以及这三年来自己的得失,从新调整自己急于求成的心理,控制自己无益情绪。因为我在工作中逐渐体会到:一个班主任,不能让学生情绪左右自己的情绪,也不能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带给学生,善师之师,能容纳学生的缺点,包涵学生的无知,不计个人的恩怨,将自己的人生乐趣和学生成长结合在一起。基于这种认识,到了04届,我实行几个“一”的做法,收效果然大了很多。  相似文献   

20.
吴炳生 《江苏教育》2011,(11):47-47
一、用鉴赏的态度倾听。一周一次的班主任沙龙又开始了.年轻的小周老师讲述了他的故事: “这次主题班会比赛,我做了一回懒汉.把任务全交给了学生。我先在全班进行动员,然后成立了本次比赛的组织队伍,让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担任不同小组的领队……领队们在班长的带领下开会、讨论、出方案,然后指挥本小组的组员们共同行动……而我这个班主任只是问问活动的进度,调节学生的情绪.把握班会的总框架。我清楚地记得,几乎所有的方案都被孩子们否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