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新民 《新闻窗》2007,(1):14-15
今天我就“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干部”这个话题,谈一些个人想法。为了通俗易懂,从业务的角度,我把一个合格机关干部的要求作一个归纳,就是:“一冷、二热、三严、四勤、五会”。一冷:就是遇事和处理问题要冷静。这是由领导机关的重要性、复杂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陈力丹 《新闻传播》2004,(11):12-15
“三个代表”思想中,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个“代表”,如何在大众传媒的工作中得到体现,是一个现实的研究话题。传媒是一种社会行业,不是党政机关,如何认识传媒与先进文化的关系?本文对此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说不尽的“城市话题”──广州电视台《城市话题》栏目创意广州电视台杨宇华,朱毅,曾志我们觉得,作为城市电视台的时政记者,不关注城市话题是不可思议的。“城市”有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到本世纪末,“城市化”将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变化,城市人口的比例将破天荒...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近年来众多学者经常探讨的话题,关于舆论监督,艾丰做得多,说得少。做的方面,家喻户晓“中国质量万里行”开创了90年代大规模强声势舆论监督的先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的方面,他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曾两次上交提案,强调舆论监督,其主要观点见于其新著《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笔者结合艾丰“做”和“说”两个方面,试对艾丰的舆论监督思想作些探析: 一、“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 在《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艾丰提出“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这是在总结我国新闻改革二十年的经验,并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5.
王锟 《青年记者》2016,(35):63-64
话题剧已经成为颇具代表性的一种电视剧新形态.虽然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对于话题剧的理论界定,但是不少研究者已经开始进行尝试,笔者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卢蓉在《新时期“话题剧”审美文化价值分析》一文中的定义:“以某种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话题’为故事核心,反映社会焦点、热点,对当代人生活及情感给予极大关注,在热播中引起观众共鸣和热烈讨论的电视剧作品统称做‘话题剧’.”①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6,(12):79-79
郑春平在2006年第11期《中国记》发表章说,究竟是先做人,还是先做新闻,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随着今年河南电视台女记曹爱弃采救人而被为誉“中国最美丽的女记”后,这个话题再次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陈建飞  钱增 《新闻实践》2011,(11):45-47
“我渴望当记者,这工作好做,可以天天在家带小孩,上上网”。这是一句调侃当下记者的话,却道出了一个值得媒体人深思的话题——记者采写新闻过度依赖网络。  相似文献   

8.
《新民周刊》2003年第46期的《丐乡大起底》发表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称为“媒体近年来对‘丐源’、对训练残疾儿童行乞等隐秘现象的首次破解”。央视、香港凤凰卫视、安徽电视台因此而相继对我做了专题访谈。今年3月,香港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邀我去对北大学生做了一个小时的互动讲演。此次报道影响之大,始料未及。回顾采访经历,我觉得“新闻敏感”和“化解对峙”,仍然还是我们新闻业务常议常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刘强 《新闻采编》2004,(5):18-20
“深入浅出”在新闻界是个老话题,但它又是一个新课题。就此而言,如何“深入”,如何“浅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有人称之为“信息时代”,也有人称之为“知识爆炸时代”。不管怎样称渭,有一点是人们的共同感受,那就是各种新变革、新事物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一进入二季度,“高温”的市场骤冷。从领导部门、经济界人士到普通市民,都为之困惑,一时议论蜂起。趋“冷”的市场,成了群众中最热门的话题:市场由“热”变“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正常还是不正常?面对市场疲软,我们怎么  相似文献   

11.
汤声闻 《中国新闻周刊》2007,(8):I0002-I0002
21世纪,“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世界性话题,这个词汇今天能够成为中国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是中国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沈洁敏 《报刊之友》2012,(11):130-131
摘要;广播热线节目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原因不在听众,而是节目出了问题。本文对广播热线节目“一头热一头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广播热线节目的“三性”问题,即:“话题的真实性”、“听众的参与性”和“信息的实用性”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广播热线节目如何走出“一头热一头冷”的怪圈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丁爱华  杨中强 《青年记者》2007,(10):108-109
时下,“和谐”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上至政府官员,下至黎民百姓,都以“和谐”为话题,都以“和谐”作为行为准则,于是,实现社会和谐自然也就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历史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缪毅容 《新闻记者》2006,(11):22-25
“话题新闻”近来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表现形式.“话题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实现了“大”(党和国家的大局)与“小”(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良好沟通。标志着媒体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关注,从传统、单一典型宣传.开始转向更宽广领域,使社会深处涌现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成为广泛报道的对象。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政协全会(以下简称“两会”),审议、讨论和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以及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决定着国家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走向,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未来的生活。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会上的建言献策,大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社会关注热点。同样。上海市的“两会”在地方上发挥着类似全国“两会”的重大作用。因此,“两会”新闻报道,作为时政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极大关注度。而“两会”中的热点话题,又为话题新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研究“两会”话题新闻报道。不断提高“两会”新闻报道质量,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手段和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提高党报等主流媒体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能使党报等主流媒体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扣时代脉博出拳头产品李洪波“星期话题”是经济日报目前所办专栏中开辟时间最早。持续肘间最长、社会影响较大,且深受读者喜爱的一块园地。它于1985年1月随经济日报“星期刊”的创办而与读者见面,故名之为“星期话题”,迄今已12年。作为报社精神文明宣传和社会...  相似文献   

16.
档案馆举办展览,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展示档案馆藏的一个窗口。如何办好展览,把展览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通过办展怎样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这是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有新闻学以来,新闻真实性问题就让人争论不休。如今我说的话题,叫严肃而慎重地对待新闻作品中的“生活真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从广义上说,新闻写作也是一种艺术,是客观报道自然与社会生活并再现生活过程中,选择其新的一种艺术。于是,您要细读一些新闻作品会发现,不少新闻作品中,写的并非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发生在具体时、空中的事实”,而是写进了许多生活现象,写进了记者的生活感受和生活体验,写进了生活中曾有’的却没有事实基本要素界定的“无主事实”等…  相似文献   

18.
“看不见的手”与“看的见的手”──我怎样写《政府行为学概论》赵玲理性的渴望政府行为,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政府行为更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话题。我自1993年以来承担和主持完成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传媒发展和经营的一些宏观认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力丹 《新闻界》2003,(1):29-30
以下是读书时的笔记,并不是我的研究成果,只是加了一些个人临时扩展的思想或材料。这里谈谈是为了提供一些话题。一,在传媒发展和经营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知道“在哪里做”和“做什么”。领导者决不能沉溺于“怎样做,只专注于技术性的问题,一味地跟着人家改版、扩版、改进报道形式等等,也许技术上是成功的,但是经营上很可能微效或无效。也就是说,战略性的思考和认识是正确行动的前提。例如,我想做好一个娱乐新闻的专版,那么首先不是做这个专版的技术性问题,而是要考虑如何“进入市场或“提升现有的市场。如果是进入市场,即新设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裸婚”“蜗居”“孩奴”等话题为题材的影视剧走俏荧屏,剧中折射的社会话题,描摹的集体情绪在受众中引发了广泛热议。受众的反应借助社交媒体又迅速地刺激了下一轮话题电视剧的生产。为了凸显话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符号化、脸谱化成为该类电视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试图围绕“剩女”“暖男”解读时下影视剧折射出的性别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