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旦大学副教授王宏图的<都市叙事中的欲望和意识形态>选取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几个代表性的都市叙事文学作品,勾勒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市叙事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诸多特征,展现了在都市叙事欲望化写作中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转化.以及人们欲望和精神的多面性、复杂性、暧昧性.  相似文献   

2.
赵锐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5):107-109
复旦大学副教授王宏图的《都市叙事中的欲望和意识形态》选取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几个代表性的都市叙事文学作品,勾勒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市叙事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诸多特征,展现了在都市叙事欲望化写作中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转化,以及人们欲望和精神的多面性、复杂性、暧昧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叙事文化学学科内涵涉及叙事、叙事文学、叙事文化三个层面,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予以理论定位,设定操作指南。中国叙事文化学与叙事学尤其是广义叙述学之间有其异同与关联,明乎此,则可明确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属性定位。  相似文献   

4.
詹姆逊作为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其文学阐释理论处于其整个学术思想的转折点。詹姆逊试图实现对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和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超越,构建其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阐释新模式。詹姆逊的新模式有两大基本原则:叙事和阐释相统一的原则和形式辩证法的原则。他旨在把文本、意识形态和辩证法统一起来理解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5.
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叙事作品,是我国叙事文学的巅峰之作,开创了叙事文学的奇迹。它的叙事艺术独具特色,彻底摆脱了以往说书体通俗小说的叙事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鲁迅先生凭借着自己的艺术感悟力:自有《红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荒诞叙事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与主体意识的不确定性息息相关。主体意识的不确定表现为作者对意义的不确定和对价值秩序的迷茫困惑,从而使中国现代叙事文本在叙事主体、叙事距离、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赵学存 《重庆师专学报》2013,(6):124-128,133
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和深入需要一个构架来统摄,吴家荣教授的新著《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对构想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框架、建构研究体系的意识、各种文体研究与叙事理论研究的统一、跨异质文化意识、客观公允的中西态度等方面有重要示范作用.受其启发,本文拟出一个关于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宁稼雨 《天中学刊》2012,27(6):14-16
由于民间故事与中国古代书面叙事文学之间有多种相似性,所以使中国叙事文化学借鉴西方主题学方法成为可能;同时,由于民间故事与书面文学之间存在差异,主题学不能全面反映揭示和解读中国民间故事和书面叙事文学,所以需要在借鉴主题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改造,使之适合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及其《读三国志法》较为系统、完整地从叙事视角、方法、故事、情节、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建立小说理论系统,以"叙事"说确立了叙事本体论、小说创作论、叙事文学方法论的理论意义,也以"叙事之法"提供了叙事文本构成实践及其可操作性具体方法,推动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及其理论批评建设,形成叙事传统及其特色与优势,对现代小说发展与叙事学理论建设具有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愈散文的叙事艺术王章焕韩愈文章,以实用为目的,常常是叙事说理,合而为一。后人在论及韩愈文章时,多着眼其议论特色,而叙事文字及其特色则很少论及。然而“文章唯叙事最难。”韩文虽以议论为人称道,而他的大量叙事文字却具体体现了这文章“最难”之处。1韩文叙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从詹姆逊对当代文化的研究入手,探讨詹姆逊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首先本文梳理并阐发了詹姆逊的文化观念和批评观念,接下来从大众文化、后现代建筑、影视艺术三方面具有分析了詹姆逊的理论贡献和文化批评实践,本文认为,詹姆逊转向后现代文化是一位关注现实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然发展,这种视野的调整表现出詹姆逊的探索精神和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时期,本将中国的现代性置于全球化语境加以考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代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现代性总是以西方的现代性为参照,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是否可以选择自己的现代性?詹姆逊的新作《单一的现代性》从后现代的角度对现代性进行了理论阐述,本对中国的现代性的阐述体现了该书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的视角探讨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一书以及对该书的评论研究中的"缺场因素",并揭示文本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了该书的叙事模式和评论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4.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美国当代积极从事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的理论著作呈现出明显的比较视角。他不但关注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的差异 ,而且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其不同之处进行了研究。他视美国文学为“个人神话”而称中国文学为“民族寓言”,并指出了其历史根源 ;同时 ,他比较了第一世界文化中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当代文化的弊端进行了批评。杰姆逊提醒美国的理论家们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待不同的文化 ,并对第三世界文化的特性进行了强调 ,以便为其“全球化”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杰姆逊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 ,但他对“西方中心论”的反对则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詹姆逊把后现代主义视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它既是一种主导文化,也是一种美学风格.就其起源来说,它是资本主义独特的历史境遇的产物,有与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状况相对应的一面,也有相疏离的一面.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现代主义美学和文艺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杰姆逊是二战后涌现出来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美国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家。本文在分析其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同时,并对其理论的理论基础作了进一步的探析,认为其吸收借鉴了黑格尔、马克思、卢卡奇等人的"总体性"思想和理论成分。  相似文献   

17.
论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彻底商业化的社会里从事文化批评所面临的困境,商品拜物教、形象崇拜愈演愈烈,人文领域危机四伏;认为通过精神分析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结合,可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制和歪曲的文化因素;论文用“后意识形态共生”的理论对中国电影《英雄》作了解读;最后的结论是文化批评在当代仍有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詹姆逊的文化批评理论对中国文化批评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只有深入研究其理论中的历史意识才能够深入理解他的理论,从而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批评以及文艺理论。论文从"对理论及作品的历史化"、"历史与现在"、"历史与文本"三个方面对詹姆逊文化批评理论中的历史意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理论大师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是人的零散化。零散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它与主体之死、历史断裂、精神分裂、情感消失可谓是相通的。卡夫卡是一个现代主义的作家,但他的创作又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其小说《变形记》在主体之死、历史断裂、精神分裂、情感消失4个方面预示了后现代人的零散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的安徽乡土叙事在注重保持时间、空间同步性的同时,特色鲜明地抒写地域经验,在潜心探索创新之际,不忘继承并发扬“皖军”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优势。在叙事实践上,主要表现为精神文化形态、叙事立场、叙事视域和叙事艺术等四个方面的突破、转型和变化,加之特定的地域文化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叙事特色,并为新世纪安徽乡土叙事构建稳定的叙事模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