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不同功能、造型和款式的电梯给人们的生产或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机械系统是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的电梯机械设计系统,主要是依据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对重也叫平衡重,其定义是指缠绕导向轮和曳引轮来曳引电动机,利用减速器的变速原理,使曳引轮转动,通过曳引轮、绳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牵引力使轿厢垂直升降运动,从而具备运输能力。固定在轿厢上的导靴可以沿着安装在建筑物井道墙体上的固定导轨,往复升降运动,防止轿厢在运行中偏斜或摆动。现在的电梯设计与制造上,功能更加多样,趋向智能化。技术人员必须从起吊原理、构造和机电、人机工程等多方面考虑电梯的组成与设计元素,来进行综合设计以提高电梯产品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手段,虚拟实验已成为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电动机拖动系统虚拟实验时,针对Multisim软件存在的不足和教学实验要求,搭建了电动机模型和多种负载模型。详细论述了基于Multisim的电动机拖动系统仿真模型的设计方法与封装步骤,针对Multisim仿真不收敛的情况,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列举了该仿真模型在虚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总结了在电动机及拖动基础课程中使用上述电动机拖动系统虚拟仿真模型的特色与优势。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该模型的虚拟实验可与实验室实验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帮助学生提升实验技能,开阔学生视野,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东南空间研发中心合作教学为例,以实际项目“别墅电梯轿厢地坪设计”为教学主题,对基础课程校企合作的教学目标、课题选择、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重点、难点、课程结构、内容以及总结评估做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校企合作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有关统计显示,电梯门系统故障分别占电梯故障的80%和电梯事故的70%,由此体现出电梯门系统检测维护的重要性.在电梯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中,需增大对电梯门系统检测维护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增强电梯门系统教学试验设备的功能.目前常用电梯门系统教学试验设备存在未展示电梯垂直运行时厅门与轿门的位置关系、未实现门联锁电路接通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论述电梯门系统教学试验设备的具体改造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现有电梯层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滑块连杆机构的电梯层门联动机构,对电梯层门整体及各零件进行设计计算,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对层门机构的规定条件,借助SoildWorks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层门机构各部件静应力均满足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所规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研究》2006,(5):F0003-F0004
TVT-2000E 组合式多层电梯模型,该电梯模型的电气部分由三相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变频器、松下FPE型PLC(也可采用西门子S7-200、三菱FX2N型主机)、传感器、旋转编码器、触摸屏等组成。机械部分由可拆卸框架、导轨、轿箱、配重及弹簧缓冲器组成。轿厢内选信号可为按键信号或触摸屏软开关信号。可完成变频调速、PLC编程、传感器调整、触摸屏编程练习、PLC网络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电力拖动课程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电力拖动基础》教学中面临的迫切问题.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一、探索改革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根据《电力拖动基础》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首先应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使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注重培养基本技能,打破传统教学结构,调整为以电动机拖动内容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教学重点放在以交直流电动机的拖动问题上,并将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各种运转状态,起动,制动电阻的计算以及各种调速方法作为基本内容,进行系统的、详细的、综合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现有电梯群控系统仿真平台信号输入方式单一,不能产生稳定、持续的交通流;模拟电梯运行僵硬,轿厢不能连续移动等问题,基于Visual C++6.0面向对象编程技术,以DB2数据库作为后台,设计出一种优化电梯群控系统仿真平台。该平台既能手动输入呼梯信号,也能自动生成符合泊松分布的输入信号。仿真运行输出候梯时间和乘梯时间,结果表明,该优化平台轿厢能够连续平滑运动,运行速度和方向一目了然,能更真实地模拟电梯的实际运行情况。求出平均候梯时间、平均乘梯时间和平均停靠次数,对电梯最小长候梯时间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新型教学电梯基于串行总线分布式控制设计,由上位机、运行控制、轿厢控制、内呼控制、外呼控制5种智能单元组成。采用主从式通信:上位机为主站,其余单元均为由独立单片机进行控制与通信的从站。以串行总线分布式控制取代传统的集中式控制,明显优化了系统性能,简化了布线,提高了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电梯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周期长和非标件拓扑变更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G NX的家用电梯轿厢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家用电梯轿厢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将各零部件按不同功能进行分类。在分析零部件主要尺寸,并总结各部件尺寸与井道尺寸的关联性后,使用UG NX软件工具,以井道尺寸和轿厢高度尺寸为主要控制参数,采用自上而下的参数化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再采用表达式技术进行参数布局和骨架模型设计,以实现家用电梯轿厢的参数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PLC交流电梯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写电梯的PLC程序时,要根据电梯运行的工作流程图设计好运行状态程序、保护程序、上下行程序、呼叫信号程序、轿厢与厅的指层信号程序、开关门程序、有无司机时程序、换速程序等七个模块。系统中PLCI/O点的优化措施是,采用光电编码位移定位代替传统的平层限位开关,将上下呼叫信号及平层信号进行编译输入在电梯输入信号中,将输出的楼层显示信号转换成BCD码和片选信号。  相似文献   

12.
电力拖动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专业较为实用 的一门课程。电力拖动课程动手实践可操作性强,大部分学校 把这门课程安排为一体化,实习实践课。但是实际教学中电力 拖动课程没有完全地从理论教学中脱离出来,传统的教学模式 依然存在,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教学中要结合当前生 产、生活实际,应用新型的教学体系,大力开展新的电力拖动专 业课的教学,要整合多种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真正让学生 有所学,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PLC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组态软件全真模拟PLC的控制对象,并基于计算机和PLC搭建了一个虚拟控制对象的PLC教学仿真实验系统。给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结构框图,并以3层电梯为虚拟被控对象,设计组态图形界面,建立数据库与动画连接,设置通信参数,仿真运行调试。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无需实际物理控制对象便可实现对PLC程序的调试和仿真运行。  相似文献   

14.
地铁站厅层商场人员能否安全疏散是地铁站设计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部分商场内狭长的地下通道超过了国家相关规范允许值。文章依据性能化设计的思想。以某地铁站厅层商场为例,分析了站厅层人员疏散过程,利用火灾场模拟软件FDS和疏散模拟软件BuildingExodus对烟气运动和人员逃生进行模拟,对超长疏散通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曳引驱动电梯是由钢丝绳和曳引轮槽之间摩擦而产生曳引力来驱动轿厢作上下运动,钢丝绳对曳引轮的摩擦关系式符合欧拉公式。本文以欧拉公式为基础,推导出曳引力计算公式,并以实际电梯参数为例,计算出电梯在四种工作状况下的曳引力。  相似文献   

16.
交流变频调速是当前电力拖动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稀土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电动机磁路结构设计的特点和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分析样机性能的实测数据,说明稀土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具有同步调速范围宽、转矩和转速平稳、效率和功率因数高等优点,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梯拖动调速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力拖动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与教材结构、教学目标与基本教法、教学程序与实施效果等方面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建造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太空电梯的建造原理并不复杂,说到底就是将一条长长的缆绳一端固定在地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地球静止轨道的平衡物(如大型空间站)上。在引力和离心加速度的相互作用下,缆绳绷紧,太空电梯便可利用太阳能或激光能转变成的电能,沿缆绳上下运动。具体来说,太空电梯主要由4个部件组成:基座、缆绳、电梯轿厢和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9.
吴凯 《考试周刊》2011,(88):233-233
《电机拖动》是中职机电及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电机拖动》课程中实施“教实一体化”教学,教师需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电机拖动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作者在“教实一体化”教学法的选取中主要选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采用组态王模拟机电对象建立PLC实验系统的优势,采用这种思路,构建了PLC电梯实验系统,不仅可以模拟实际电梯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和操作过程,还可与实际电梯连接而完成监控功能.实验系统界面形象,操作简单,能满足学生在实验室进行PLC控制大型机电对象实验和实验进课堂的要求,是一种合理、可推广的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