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系按专业大类招生和培养的改革与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院系按专业大类招生和培养的改革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其具体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理念、实践、课程设计及师资教学四个方面对实施通识教育提出建议,以期开创出具有特色的真正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胡科 《高等理科教育》2020,(1):17-18,42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我国借鉴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形成了以经济行业或领域来划分学科和进行专业设置的专业教育模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人才知识面窄、缺乏创新力等问题凸显,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教育模式不仅造成了学科之间相互隔离、各自专业形成“学术孤岛”、知识体系的支离破碎等问题,也导致了学科发展遇到瓶颈,大学教育质量受到质疑。人们发现,科学技术进步,工业生产程序革新,社会生产力关系再次调整,不仅理工科可以提供经济发展动力,人文社科同样也可以成为资本和生产要素,且知识创新、生产力提高等都需要多学科支撑,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一系列社会发展需求下,我国各高校进行了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的改革,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即是开展通识教育,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革新。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政策指导下,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对策,并陆续有学者提出通选课、核心课程和实验班等通识教育课程模式。但目前通识教育改革仍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将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或将其与人文教育等同,忽略了理工类通识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内许多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形成"3+1"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如何适应大类招生的新形势,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了国内高校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并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例,提出了适应大类招生的"1+2+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构建了适合大类培养的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给出了通识课程和大类课程的配置情况。  相似文献   

4.
钱存阳 《大学教育》2023,(2):121-123
近年大类招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型高校采用,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大类招生有利于通识教育、个性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就业等,这是其被广泛认同的基本逻辑,但其实施在学生专业选择、通识课程开设和专业评价等方面,存在有悖于以上逻辑的困境。为了完善大类招生制度,必须提高学生的专业选择能力、科学设计分流操作环节、完善适合大类分流的课程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王寰 《教师》2014,(35):25-26
高校固有的培养模式正在不断更替.大类招生特有的新颖方式,被看成惯用的录取方式.大类招生这一招生途径,是依循设定好的科目门类,而不划分惯常的专业.在低年级时段内,学生能接纳通识教育;在高年级时段内,学生可以依循意愿,选取设定出来的某一专业,并接纳后续时段的分流培养.大类招生特有的新模式,带有复合特性及创新特性,正在渐渐被接纳.为此,有必要明晰大类招生态势下的学生管理,明晰新颖模式特有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学校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宽口径、厚基础、强实力、高素质”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向。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大类招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内涵及产生背景、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所具有的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实施大类招生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校自20世纪明确提出通识教育理念后,至今已经经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并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美国通识教育理念入手,与我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对我国大类招生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分层培养已成为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按学科大类招生,实质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新形势下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思路,设置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通学科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构建从学科大类基础培养到专业特色培养的分层培养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类招生条件下本科专业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层培养已成为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按学科大类招生,实质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新形势下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思路,设置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通学科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构建从学科大类基础培养到专业特色培养的分层培养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文理科基础班、实验班的个别大类招生模式,二是以独立学院尤其民办学院为单位的大类招生模式,三是全校性的大类招生模式.大类招生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也在专业选择、课程设置与班级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更新观念,从精英教育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在普及性教育中思考其对策与出路.  相似文献   

11.
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是我国本科专业教育走中国道路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主动作为.这项改革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拓宽专业口径的按类(系)招生改革试验,兴于融合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改造,并在大教改思路下得以全面深化发展.当前,我国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处于校本探索阶段,形成了以专业大类与试验班为载体的全学科、宽学科与细学科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遵循学科发展逻辑、重构大类培养方案,遵从人才培养逻辑、全面服务学生发展,遵行教育治理逻辑、有效构建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类招生培养在国内高校发展迅速,其中蕴含"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符,有助于培养新型人才,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在自主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根据国内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现状,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大类招生培养的实践,分析大类培养的内涵和目前的现实困境,提出在通识教育改革、管理模式调整、项目牵引的本科生导师制、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解困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类招生改革、通识教育的实施,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式背景下,对高校团学工作势必会提出新挑战和新要求,需要广大教师思考与探寻出路。  相似文献   

14.
哈佛大学校长博克曾提出:"本科生应该通过主修一个学科获得大量的知识,并且通过几个不同学科的学习获得大量广博的知识。"哥伦比亚大学规定理工科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修读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等大家的经典著作。欧美国家的一些大学里,学生在入学两年甚至四年的时间内全部学习基础课程,高年级或研究生才进行专业学习,从而实现广泛的通才教育。由此可见,通识教育早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大类招生以同一学科和相近学科专业通识教育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显,主要内因在于全民网络空间安全意识淡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现实社会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高校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深化改革。本文针对社会对网络安全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大类招生改革特点,切实从职业发展、全民安全意识等多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多方位的网络安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低年级通识教育阶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网络安全意识;高年级专业教育阶段学生通过课程体系、科技活动和基于职业场景的实践项目相融合提高实践工程能力。并且通过评价体系反馈修正实践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提高本科生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大类招生的概念、四种类别、优点与弊端,并结合西安交大在大类招生过程中的具体实践,重点介绍了大类招生模式在招生宣传、课程体系及专业分流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招生体制与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探索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招生及培养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先进招生体系,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应慎推以学生选择定专业生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11,(20):44-44
上海大学今年实行重大招生改革,该校2011年本科招生按大类招生,并实施通识教育,对一些少有问津的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引入淘汰机制。按照上海大学的规定,第一学年学生无专业身份,统一在社区学院学习和住宿。在第一学年末实行以竞争机制为主导的专业分流,  相似文献   

19.
牛文娟  张翠玲  郭莹 《考试周刊》2012,(74):160-161
近年来,高校正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向。随着学科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大类招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针对目前各高等学校实行大类招生的热点培养模式,本文以宁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学院大类招生为例。从专业分流制度和学生管理两大方面探讨电气信息大类培养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高职计算机专业按大类招生后,教学需要划分为通识教学和专业教学两个阶段进行,前者时间为1年,后者时间为2年。以此为基础,按"1 2"模式构建"大类平台 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大类平台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大类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入门引导课程、大类基本技能实践课程;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包括职业基础理论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实训课、综合素质与拓展选修课,以及专业核心技能提高课、订单课、技能拓展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