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实施,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在农村中小学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标确立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但广大农村初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新课标难以全面贯彻执行。作为多年工作在农村初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就怎样在客观条件较艰苦、英语教学语言环境缺失的农村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其个性和提高其人文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课程目标问题是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分析我国现当代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的问题,审视不同时期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之语言目标的阶段性特点和变化,可以展望英语课程目标之未来发展的方向,促进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此,新课标充分考虑到各地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的差异,将其目标按能力水平细化为九个级别,为广大的农村中学实施英语教学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由于目前农村中学经济条件欠缺,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基础差,英语语言环境缺乏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因素造成学生只能在试卷上拼拼写写,而不能开口说英语,学的仍然是"哑巴"英语,与新课标中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鉴于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尤其口语教学的开展存在着问题与困难,依据农村初中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从实际出发,创造有利环境,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多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受社会环境、教学条件及教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和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新的英语课程目标进一步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被置于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多种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体现了课程变化的整体取向.那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应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走出适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路子,进而达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摆在每一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全国城市和县城中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程。初中使用新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英语课本。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革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  相似文献   

6.
冀教版初中新教材<学英语>是根据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这套教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活动、任务型教学模式和语言整体教学.其在推广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如小学、初中英语课程衔接不好,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班容量过大,师资不足等.这些问题也是当前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要有效利用新教材,首先应对新教材正确解读、灵活运用;其次要开展师资培训:再次要实施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最后政府方面应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英语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孙亚 《考试周刊》2011,(59):119-120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1999年启动,这项工作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极大关注.为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实质性的进展,各学科都制订了新的课程标准.其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浅谈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情感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当代基础教育英语课程之语言目标经历了重视"四会"的模糊目标时期;突出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基本目标时期;强调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科学目标时期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标准化目标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可以预见,"双基"将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中的基础性地位更加巩固,而培养用语言做事的能力乃至交际能力将成为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同时,语言目标的人文内涵将更加受到重视,语言目标将更加科学、明确、灵活、开放。  相似文献   

11.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体育教师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之所在。初中体育教师的素质状况、业务能力和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新课标能否全面贯彻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成效。本文在全面了新课标指导思想、教学目的任务、课程安排和教学评价等内容的基础上,对初中体育教育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使初中体育教师加快理解新课标的精髓与要求,并在实施中加快步伐,改进工作,促进初中体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标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要,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英语课程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英语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设定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广大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努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普遍的提高。但是,在农村地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仍然滞后,那么如何开展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改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沈建葆 《教学月刊》2004,(10):42-45
为了配合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应运而生了。《标准》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改变了过去强调灌输式教学、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课程的性质、目标及教学理论、语言知识技能等方面为我们英语教师提供一种生动活泼的新模式,也提供了师生组织对话的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基本规划和要求,其核心目标是培养未来国民的综合语言素质和整体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它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如何建立适应英语课程理念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是当前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机制是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界跨世纪的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因为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学生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新课标")正式颁布。英语新课标第一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生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并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初中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教材编写组在认真研究英语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十年来积累的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对《初中英语》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修订后的教材充分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近年来,随着初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的英语教师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方法,确保新课标下英语语法教学的实用性。本文对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了一套鲜明实用的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正>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启动。在教育部制订颁发的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被列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英语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