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郁 《教师博览》2014,(3):46-47
<正>如果一个作文题目出得好,就会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反之,就会关闭学生思维的闸门,使情感处于凝滞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作文题目出得好不好很关键。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题目都出得合乎自己的口味,总有些题目是我们猝不及防的,是要硬着头皮写的,考试本来就是一种"强制行为",所谓"带着镣铐跳舞"是也。所以,学生要学会"知其不可而为之"。如果一个题目被人们写烂了,怎么办?比如,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关键原因在于我们的语文考试凡是和考试内容,语文考试不能考查出学生的实际的语文素养,特别是不能考查出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3.
<正>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虽然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再是考试,不再追求应试教育,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升学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还是会在平时要求学生考高分,也还会有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迫于学校和家里的压力,为了分数而埋头苦读。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又该怎样去解决呢?笔者认为,考试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应该认识到,不要给学生太大的考试压力,学生毕业后到社会上所需要的不只是一纸文凭和儒雅的学习作风,即使他有再高  相似文献   

4.
正"863"计划倡导者之一,两院院士王大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考学生——专考学生的最得意处.考试中,王院士请学生陈述,学生一边讲,他一边问,一直追问到学生的知识边界,考试结束.王院士创造性地把考试这种烦琐、乏味的过程,变成一个知识升华与深化的过程,非但不是教学的停滞而是一个飞跃.王先生的这种"追问",在我们平时数学教学中很值得借鉴.所谓的"追问",就是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境需要有针对性地"再提问","再再提问"…,不断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行为.追问是数学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恰到好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招生办)2013年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与保送生选拔工作已启动。今年清华招收保送生不再采取往年与高考(微博)类似的考查方式,改为按照专业志向进行分学科的笔试选拔,以及综合面试与专业面试相结合的面试选拔方式。"想通过十项全能比赛的总成绩挑出百米冠军,这是保送生考试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介绍,今年清华的保送生考试科类细化为数理、化生和文科三类,考试科目不再求全,而是偏重学科特长,考试科类的选择不再受中学文理分科的限制。另外,考生专业志愿的填报不再是任意选择,而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考试科类进行了科学的匹配。例如,化生类学生不能填  相似文献   

6.
, 《初中生》2013,(19):36
我们需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考试的内容是否真的是我们希望学生了解的东西?我们不能让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考试的真正目的应是为了让学生展露自己所掌握的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或技能,比如懂得乘法运算、了解历史,或者能够用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问题。如果在数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考试在中考时采取了开卷的形式.对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阅读能力、知识重组能力、概括能力、答案整理能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在复习时必须强调"四种训练"和"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许多省市的政治中考都大胆实行了“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的“双开”考试即开卷和开放性试题的考试,考试的改革势必会对我们的教学造成影响。现在,中考复习时,老师们都由以往抓学生背书改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正符合教育改革的初衷。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基础知识是学生实现“第二次飞跃”的起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要完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必须实现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第一次飞跃是掌握理论知识,第二…  相似文献   

9.
戴莉 《考试周刊》2009,(37):201-201
一、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的绪论中明确讲到,学习高中生物时,要注重研究过程,学习研究的方法。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像以前那样,只看学生考试的分数。  相似文献   

10.
历来考试都让学生“闻风丧胆”,于是他们大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如今,新课改了,如何让学生不再紧张,而是轻松;不再怕考,而是乐考呢?那就先得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考试该是种什么样的情景。对,让学生神气一回,自己当主考官,  相似文献   

11.
潘士卿 《山东教育》2012,(14):30-31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而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不能不说"不闻学生读书声,只闻教师分析透彻"。教师的初衷只是追求考试"立竿见影"的效果,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江河日下。阅读教学能不能在考试改革没有重大突  相似文献   

12.
正经常听老师们说:"这个考题在试卷上都做了好几遍了,也讲了好几次了,考试时还是有这么多学生出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老师反复讲,学生反复错的"现象呢?首先,我们要反思其过程本身:1.有些试卷讲评课,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一讲到底,从试卷的第一题到最后一题,想把自己想到的、知道的都告诉学生,最终成了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思考与参与的时间。这节课也只能说学生听过了而不能说学生学会了。2.讲评课变成了"批评课"。在课上常听到老师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有一定的提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但是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不高,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高中数学思维能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每次考试后,总听到学生这样的反映:"数学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做","平时练习尚可,考试却一做就错".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流行风",它严重影响到我们数学教学的质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但更主要的是与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启发思维的程序有关.那么课堂教学中应贯彻怎样的思维走向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以下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考试,你可以求助你的同学,也可以求助你的亲友,还可以要求降低考试难度。”这是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词典》中的开幕词。画面中的王小丫每说上述一句话,台下就传来“啊”、“哇”的声音,台下的学生为什么会如此惊讶,甚至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这种考试改变了传统考试的模式。这种考试把沉寂变成了活跃,把单调变成了互动,把害怕变成了乐趣。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考试中,能否引进这种模式呢?考试制度能否改革到让学生不再害怕考试呢?考试历来是教育评价的主要手段,它公开、公平、公正、严谨,至今还未找出哪种方法能够替代。因此,考试在今天,已…  相似文献   

16.
<正>蒋奇红老师的这节作文课,定位恰当,选点具体,主线清晰,先学后练,可圈可点。我们一直认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最有价值的是学习的"过程"观。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结论教学——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接受已有结论,教学内容就是来自各类参考书的种种结论,教学过程就是将已有结论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就是被动接受已有的结论,考试就是考查学生有没有掌握那些  相似文献   

17.
有一些学生平时作业完成得很出色(的确是独立完成),但考试时往往因"时间不够"而显不出优势;有的能完成很难的思考题,但是在比速度的口算中却往往落后于人;有的在学习一个新内容时,开始总是接受得很慢,但等过一段时间后却又能迅速赶上全班,不但掌握得牢固,而且见解往往比别人深刻.这一类学生属"慢智思维型".我们不能因其"慢"而不重视他们,甚至将其归人智力迟钝的行列中去,那实在是判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8.
教育改革中,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主要不再是授业解惑,而是去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我们必须把学习的自由、权利、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部分学生在考试方面似乎陷入两难境地:不愿意考试但是又不得不考试。解决这一悖论,固然有许多路径可供选择,但本文认为根本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对考试的基本问题进行正确的认识。考试是"在场",是过程,考试有用,但不能夸大其作用。我愿做正常考试的维护论者,考试的辩证发展论者,绝不当"考试主义者";我愿做考试的主人,绝不当考试的奴隶。  相似文献   

20.
在各高校尤其是非重点的院校中,有一批深受英语四级考试焦虑困扰的学生,由于存在着严重的焦虑而非学习水平等其他因素,他们总是不能通过四级考试,这种焦虑情绪严重地妨碍他们对英语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而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学生对于考试环境、过程、结果的反应是不同的,因此研究考试焦虑学生的人格特征对于我们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来辅导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