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20,(7)
正胎装饰是运用于瓷器胎体上的刻画、贴塑、贴花、印花等的装饰手法。长沙窑贴花装饰工艺主要有模印贴花、塑贴、剪纸印贴等,其中以模印贴花最具特色,该技法来源于中原窑场。模印贴花是用模范来批量生产印花贴片的技术手段。模范多为陶瓷质地,模凸起,范凹陷,一般用模批量印制范,故模也称"母模";也可直接减地刻范。制作贴花的具体方法是,先用薄很的优质瓷泥在范土压印出凸纹贴片,接取修整贴片,未干时贴在瓷坯上,然后施化妆土,最后施釉烧制。模印贴花一般装饰在执壶流下、罐的肩部、盒盖和枕面上,这些部位是  相似文献   

2.
穆俏言 《收藏》2016,(5):74-77
“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它采用当地称之为“斑花石”的一种褐铁矿为颜料,在加施白化妆土的坯体表面用毛笔作画,然后施透明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彩绘技法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装饰题材范围,艺术表现力也更加突出,白地黑花瓷器逐渐成为磁州窑产品的主流。到了金代,随着彩绘技法的不断成熟,黑与白的搭配运用也愈发灵活多变,除白地黑花外,还出现了黑地白花、白地黑绘划花等多种表现方式。黑彩的色调也一改早期单一的纯黑,而是根据画面需要,在相应部位采用深浅不同的颜料,形成黑、褐两种色调。进入元代以后,磁州窑以往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如刻花、剔花、篦划花、珍珠地等皆已式微,唯独以彩绘作为装饰的白地黑花一花独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代。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1)
正刻划花是陶瓷器上最常见的装饰技法,通常是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表面用竹制或铁制工具刻划出各种深浅、面积不同的纹饰。由于工具形状以及手法的不同,又有深剔刻、浅刻、划刻以及篦划等多种方式。定窑从晚唐开始出现少量采用划刻装饰的白瓷,到了北宋时期,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刻花白瓷逐渐成熟并成为定窑产品的主流。回顾定窑刻划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萌芽,学习模仿与成熟创新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当阳魂 《收藏》2007,(11):174-174
笔者有一块约手掌大小的枕片,得之于河南新乡获嘉老城道路改造工地,乃河南焦作当阳峪窑口。枕片是红陶胎上施白色化妆土,趁胎体未干之时以骨笔刻写词牌,因而笔致方圆兼济,婉转有致。由于刻字时刻去了部分化妆土,  相似文献   

5.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青瓷窑之一,其装饰技法丰富多样,刻花、剔花、划花、印花、贴塑、绘画、镂孔等无不具备。晚唐时期由于受越窑装饰技术的影响,新颖活泼的划花纹样开始兴起。划花装饰技法是采用竹、木或骨类等有弹性的尖状工具,在瓷器坯胎上划出各类单线条纹饰,然后施釉烧成。其题材主要有植物、动物和几何纹样。划花装饰技术的出现开创了耀州窑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局面,为宋代耀州窑青瓷刻花工艺奠定了基础。在此介绍六件典型青瓷划花装饰器物,与读者一同赏析。  相似文献   

6.
暗刻花,是明清时期瓷器上的一种常见装饰手法。一般是用较细的锥尖状工具,在器物的坯胎表面浅刻出花纹图案,施釉后入窑烧制,烧成后花纹位于釉下,呈现若隐若现的效果,因而习惯上被称为暗刻花。但从实物观察而言,这种装饰应称为"暗划花"才准确(因已约定俗  相似文献   

7.
刘卓 《收藏》2013,(15):146-152
雕漆是中国传统髹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采用天然漆树汁(俗称天然大漆),在木、铜、竹等胎体上进行多层髹漆,待涂抹出一定厚度后用刀在其表面进行浅刻或浮雕等装饰的工艺。雕漆按其所髹漆色和髹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剔红、剔黑、剔彩、剔犀几种。雕漆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与玉雕、牙雕、景泰蓝一起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8.
刘卓 《收藏》2013,(8):146-152
雕漆是中国传统髹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采用天然漆树汁(俗称天然大漆),在木、铜、竹等胎体上进行多层髹漆,待涂抹出一定厚度后用刀在其表面进行浅刻或浮雕等装饰的工艺。雕漆按其所髹漆色和髹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剔红、剔黑、剔彩、剔犀几种。雕漆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与玉雕、牙雕、景泰蓝一起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9.
徐华烽 《收藏》2009,(1):40-44
随着“窑系”概念在古陶瓷学界的运用,磁州窑以其发现早且窑址考古成果多,遂有“磁州窑系”之称。磁州窑系泛指以磁州窑为中心,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省宋元时期生产化妆白瓷、彩绘瓷和化妆土剔刻花装饰瓷器的民间窑场。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窑系”和“磁州窑系”概念提出了辩驳,也激发了民间瓷友对“磁州窑系”的争论。在目前还没有比这更科学的学术表述方式的情况下,“磁州窑系”仍不失为宋元北方民窑最为适用的概念。以下介绍“磁州窑系”其他重要窑场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
王兴  王时磊 《收藏》2015,(5):84-90
绿釉是宋金时期比较流行的瓷器装饰工艺,含有氧化铜的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便呈现绿色。釉色可分为深绿、浅绿和翠绿。深绿色釉器是瓷胎不施化妆土,直接在瓷胎上施绿釉烧制而成;浅绿色釉器是在瓷胎上施白化妆土,罩绿釉后,入窑低温烧成;翠绿色釉瓷器是将高温烧成的白瓷器加施一层绿釉。再入窑二次烧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