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对媒体的接触愈加广泛,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愈加深远,有关合理利用媒体、驾驭媒体的媒介素养也逐渐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从图书馆角度分析了在信息共享空间中建构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可行性,提出利用信息共享空间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新形势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大学生对媒体接触的愈加广泛,媒体对大学生影响的愈加深远,有关合理利用媒体,驾驭媒体的媒介素养也日渐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围绕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总结出了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特征,对于如何将媒介素养教育列入高校的教育工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可低估,但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大学媒介素养教育水平低下,在大学生中,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十分迫切的任务。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媒介、对媒介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批判、同时学会使用媒介。这就需要大学既要向学生传授媒介素养的相关理论,也要强化对大学生运用媒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多方面要求。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的现状,探讨了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兴起,大众传播范式转换,给媒介素养教育提出新的课题。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大学生群体主动参与媒介活动,以传播主体的姿态活跃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如何分析、理解、甄别信息,如何利用媒介自我发展,协作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是当下媒介素养教育遇到的新现象、新问题。本文以安徽高校大学生为对象,用实证研究方法,调查安徽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媒介技术变革带来了复杂多变的网络融合性媒介环境,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在这一纷繁的媒介环境中经常性地表征着网络娱乐、社交及狂欢沉迷等失范的一面——大学生所处媒介环境及其媒介行为失衡成为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依据媒介环境学生态理念推导"媒介技术(偏向)-媒介环境(偏向)-媒介认知和行为(偏向)-媒介素养(偏向)"范式,进而论述通过建构满足大学生身份角色需求的媒介生态(技术与文化生态为主)环境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发挥环境对大学生的涵化作用,帮助其改善自我媒介环境,以及改善媒介认知、消费和(创新)应用行为——即媒介生态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国燕 《报刊之友》2012,(1):131-132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发挥强大正功能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传媒就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媒介素养实践,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成为能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7):55-59
"众声喧哗"的时代,受众对于媒体的批判、解读、使用能力,凸显了媒介素养教育的迫切性,体现了个体终身教育的需求。从上海市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媒介素养是大学生个人素养亟待提升的重要方面;如何抵御媒介产品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成为我们当前媒介素养教育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建议我国高校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新型而重要的内容来对待,探索更多可以借鉴和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融合全面渗入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当下,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再一次显现出了其存在和设立的必要性、紧迫性。一方面,新媒体对受众的激活使得传统受众由媒介的单一受众转变为参与者和生产者,媒介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社会文化全面变革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利弊影响也需要我们客观、理智、辩证地分析。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下的必要性出发,考察分析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生与媒介关系的变化和影响,总结出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难点及其成因,并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可行的策略方法,完成从主体出发再回归到主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发挥强大正功能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传媒就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媒介素养实践,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成为能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  相似文献   

11.
王一涵 《传媒》2018,(13):76-78
新媒体的普及,使当前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挑战.因此,在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寻找新的教育手段,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在当前媒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显得极为紧迫.本文对新媒体和媒介素养的相关概念及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新媒体给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带来冲击与挑战的原因,对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新策略加以审视,从而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更多参考依据,以此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的媒体不断出现,手机、电脑等新兴媒体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接受事物和信息的渠道,为学生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亟待提高,对此,本文将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出一点建议,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必须明确该群体的特殊性。新媒体环境既为当前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议题和要求,同时也为各高校开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空间。因此,本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关注将赋予其全新的视角——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殊性,探析基于微信平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4.
王秋 《新闻世界》2013,(3):173-175
“媒介即讯息”,每个时代的主导媒介不同,对媒介素养的要求和实施方式也会有所不同。web2.0时代是自媒体的黄金时代,社会对全方位拥抱自媒体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web2.0时代的技术又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传播技术和媒介文化迅速发展,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利用传播媒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阐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就更好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的媒介认知、评价与期待存在的问题,需要以新闻媒介的市场化、人本化、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走向为契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需要更新大学生的媒介观念、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科学的内容体系,开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介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7.
曹勇 《传媒观察》2015,(4):51-53
大众传播时代,资讯发达、媒介普及,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表现出典型的媒介化存在的特征。如何使用媒介,如何使用信息,成为影响人们实际生活的技能与手段。对于伴随着电视、互联网长大的90后在校大学生来说,媒介化生存更是他们必须适应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各项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显示,90后大学生热情拥抱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以及如何设置、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8.
周丽娟 《新闻世界》2009,(9):109-110
本文旨在掌握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从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对媒介的认知与评价情况以及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的这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丰富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资料,为在高校中开展系统、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介社会的来临,媒介素养成为世界各国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对于未来的媒体从业人员--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媒介素养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媒介素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媒介化社会中编辑出版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媒介素养视角下编辑出版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多元化技术特征在赋予大学生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以鲜明时代性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在媒介交往的具体行为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媒介认知度不高、媒介行为及目的的"偏向性"、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淡薄等。为此我们亟须通过多种策略与途径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与方式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及时系统地开设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育课程;积极建立基于培养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新媒体心理素养教育;建立以社会、家庭和学校为共同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