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黄卫玲 《快乐阅读》2011,(25):25-2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却出现了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语言表达材料贫乏。笔者旨在实践中通过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培养习惯、教给方法、开展活动、推荐书籍等举措,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解决语文教学存在的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对名家名著的阅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计划、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从整体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汪玉莲 《考试周刊》2013,(32):33-34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既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求,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作者在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一学生普遍存在不能读、不想读、不会读、不善读、不愿读的现象。初一语文教师要正视这一现象,抓好课外阅读习惯培养。一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要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三要实施悦读计划,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学生是阅读的主人,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处处留心,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抓住课文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点开展教学,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开展多种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阅读,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6.
汤莹 《广西教育》2013,(9):40-41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客观上说,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需要语文教师传授阅读  相似文献   

7.
袁风兰 《甘肃教育》2014,(14):97-9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因此,在课改新的10年里,小学语文教学就必须在立足语文教学课堂之外,加强课外快乐阅读的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71):42-4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课外阅读"方面旗帜鲜明地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并且对"课外阅读"也做了具体的阅读建议,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身心成长实际以及兴趣爱好,建议老师向孩子们推介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在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中提出,"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养成读书的爱好与习惯,那么也就可能打好一生发展的底子。"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既要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同时,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掌握、阅读量的积累等的实际状况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语文课程标准重视阅读,注重扩大阅读量,倡导课外阅读,为了贯彻这一理念,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给予必要的支撑和引导,如重视教材选文,引导读整本的书,强化课外阅读观念。课外阅读应更多地指向获得型阅读,尽量与课堂教学配合,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与课堂教学进行对比,让学生积累有用的素材,并有意识地运用。教师还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设计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实行之后,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文章在分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价值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教师要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确保学生课文朗读时间的充足,重视轻松、愉悦朗读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本来是基于学生阅读的兴趣、期待和不理解才有教学的必要,而当前学生的阅读期待普遍被压抑甚至是被窒息,感悟交流式课堂试图基于学生阅读期待,以预学——交流——质疑——总结为课堂要素,寻找一种阅读教学的课堂突破,并试图在案例研究中寻找一条师生共同自我成长的专业和学习之路。  相似文献   

14.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叶芬 《成才之路》2020,(6):124-125
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课内学习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丰富积累。教师要为学生由课内向课外的过渡搭好"桥梁",要让学生"走出去"还能"回得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方法,丰富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文章对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高校课堂中作品教学显现出日趋严重的"两极阅读"现象,文章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对策建议:首先在学生中建立"专业阅读"意识,通过指导令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其作品解读的能力;其次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课改背景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为指导的教学策略对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作用,对我国中部某省八年级学生感知到的教学策略、阅读兴趣、阅读成绩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学策略对学生阅读成绩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策略与学生阅读成绩的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未来,课程教学改革需进一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重视不同内容领域的阅读,凸显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情境。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改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陶冶情操、发展个性的任务,而阅读是语文这门课程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近年来提升语文阅读的实效性,成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的教学应以兴趣为出发点,探讨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  相似文献   

19.
彭沂 《海外英语》2012,(18):121-122,140
我国大部分英语阅读课的教学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法,这使得阅读课勾不起学生的兴趣,实际教学效果不好。通过对阅读三要素、阅读模式和影响二语阅读因素的分析,借鉴相关学者已知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可以总结出一些阅读教学设计的新原则:阅读选材要有趣;主要课堂活动是阅读;把学生的经验带入课文;教学活动要多样化;采用DRTA教学法;教授阅读策略。同时,英语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怎样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问题。实践证明,从听课、评教的角度进行学理上的分析,有助于促进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可以从教师阅读理念、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建构阅读资源、文本处理、读写结合、评价学生个性化阅读等六个方面,建构起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以改变当下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混乱局面,真正发挥听课、评教对中学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