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有山河之美、意象之妙、哲理之趣、古人之志等。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相应的教学策略,山河之美可指导细化诵读;意象之妙可启发联想想象;哲理之趣可引导品析感悟;古人之志可深入知人论世。让语文课堂担负起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如何突出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呢?我们努力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营造课堂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努力挖掘文本中的人性美、语言美、文化美等方面的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文化传承教育,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欣赏美、感受美、体悟美,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精心研读文本内容,充分挖掘文本中蕴涵的审美因素,给学生以美的滋养和熏陶呢?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物质凭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深入发现文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体现点,用好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语文课堂"语文味",使语文课生动起来,还语文教学的朴实之美。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发课外教学资源,努力创新语文课堂是拓宽语文教学新领域的重要举措。结合语文教材,让学生搜集整理一些对联,把教学思维空间延伸到生活中去,让中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受到美的享受与教育。  相似文献   

7.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我们要突破语文教学简单化、文本化之藩篱,而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美学教育、文化教育,并以开放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地感知美、热爱美、鉴赏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要求,所以在开放、互动的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其审美想象;挖掘文本背后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学生进行有价值阅读。  相似文献   

8.
汉语言内涵的思想美、语言美和情景美,有效构成了语文之美。通过教师的指挥,学生的合奏,共同融化为互动、和谐的音符,不断让高中学生受到深层次感染、大力度熏陶。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凸现"美"。  相似文献   

9.
"语文味儿",就是应充分发挥文本语言的魅力,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把握文本语言,实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使语文教学具有圆融之美,整体之美。本文从对"语文味儿"的认识开始,进而产生思考,接着总结出四条策略,旨在通过这样的探索,让自己的语文课堂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10.
语文味道首先由著名语文学者程少堂在2001年提出,强调我们在重视挖掘文本本身的人文价值,重视文本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同时,更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让学生在品读文本语言中回味文本,去感受语文之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具备一双挖掘文本资源的"慧眼",善于抓住教材的空白点或生发点,活用文本,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巧妙"补白",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又能让语文课堂更加鲜活.前不久,我县开展课改实验课展示活动,我上了《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下面,我以这一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巧妙补白,及时做到语文课堂中的读写结合的.  相似文献   

12.
"朗读教育"与"朗读教学"并不是一个概念。"朗读教育"就是指教师给学生读书听,朗读的主体为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在课余允许的时间内读书给学生听.朗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新尝试,它能够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学目标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听读中渐受感染,在文化的熏陶中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13.
王蓉 《学周刊C版》2023,(15):118-120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国学经典文本阅读可以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语文课堂中,国学经典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国学经典的魅力,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强他们对国学经典的了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个人素养得到发展,让语文教学回归经典,厚植人文底蕴。文章先分析了国学经典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希望能给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纲要》提出: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的美是教材与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美,动用最美艺术,让审美情趣贯穿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要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应善于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相似文献   

16.
李丽 《广西教育》2014,(13):51-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借由文本解读实现审美体验的历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感受散文之美、品味美文之境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是落实新课标的主阵地,将"对话"引入课堂教学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也是对语文教师本质力量的一种重新审视和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着若干对话误区":满堂问"式的对话教学;对话中的"唯表扬"评价现象;获得文本里的真知就是对话的结果的认识。因此,整合三维目标,实行多维对话课堂教学,建构"和谐"课堂,势在必行":师生"对话——民主互动";生生"对话——合作共享";生本"对话—主动探究";师本"对话——感悟创新。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据此,现行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教材中编排了不少优秀文化的经典作品,他们文质兼美,多角度反映了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生活等的客观美,几乎蕴藉了人类文化传统中各个领域的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发挥语文交际工具这一功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又要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熏陶。像《海燕》这种名家名篇更是语文学习的范本。  相似文献   

20.
课堂别具匠心的建构,更能助推课堂的生成,更能内化学生的情感.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建构也不尽相同,让学生徜徉在语文课堂摇曳多姿、充满智性之美的花海中,便可尽情感受语文的魅力.本文以《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谈谈语文课堂的智性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