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时期企业图书资料及科技情报调研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技情报选题、资料的收集整理、文章编写等方面着手,对目前企业科技情报调研工作中如何利用图书文献及情报信息、调研成果、撰写综述性文章,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地(市)科技情报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情报工作在科技情报研究、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科技声像服务3个方面的实践,提出了开展面向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情报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3.
事实型数据: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情报研究方法论对于提升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水平以及对科技决策的影响力至关重要,而事实型数据则是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讨论了事实型数据的内涵、特性与作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事实型数据库建设的案例,探讨了科技情报机构开展事实型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科技情报事业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步,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而逐步迈向更加智能的科技情报时代。本文运用历史追溯和归纳总结的分析方法,梳理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的科技情报研究方法及应用体系和配置,提出需求导向的科技情报研究的工作体系,指出科技情报研究方法探索路径的6个主要方面,为促进新形势下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  相似文献   

5.
论选题     
选题在编辑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许多总结编辑实践的文章都指出,它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编辑过程每个环节的成败得失,几乎都与选题工作的优劣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编辑理论研究,更有不少文章专门论述了选题决策的重要意义、编辑社会作用与选题规划的关系等问题,有人还提出了建立选题学的必要与可能。但是,与此同时,在近年来的编辑实践中却又出现了放松选题工作的倾向;选题论证只重经济效益,制订选题规划时降低甚至取消调查研究的要求,容忍和助长选题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已变得不足为奇……编辑工作中出现的种种混乱,无不与这种放松选题工作的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6.
赵志耘  曾文 《情报学报》2022,(6):549-557
中国的科技情报事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建设发展的脉搏息息相关,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壮大。全球科技竞争的新形势和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新要求,为科技情报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对科技情报理论探索提出新问题。本文沿着“历史镜鉴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理论构建与应用有效性相统一”的逻辑线索,在总结和分析科技情报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复杂信息环境下科技情报理论探索的要求、研究构成进行分析,提出科技情报理论体系的构建设想和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情报3.0 背景下科技情报工作面临的挑战,对情报3.0 环境下的科技情报工作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情报3.0 环境下,科技情报工作应转变情报工作思路,更新科技情报观念、紧密围绕判读这一情报核心业务,不断优化科技情报工作流程,拓展科技情报服务范畴,大力推进技术的应用以提高科技情报生产效率与精准程度,提高情报人员情报判读能力和科技情报服务水平,促使情报3.0 环境下的科技情报工作向智能化、大众化、去领域化方向发展,实现科技情报从支撑科学研究向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更高的层面转变。  相似文献   

8.
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是同情报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紧密相关的,两者互相促进,密不可分。本文从情报学理论演化的视角出发,考察在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初创期、恢复发展期、改革探索期、深化发展期、转型创新期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情报学理论和学科建设的作用及影响。针对当前我国国家战略和新一代信息基础环境下情报学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面对的变革挑战,从情报的“耳目、尖兵、参谋”作用、情报学与数据科学双融等方面探讨情报学理论研究如何更好地指导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和科技情报工作实践,包括:科技情报工作要坚持为决策部门提供广快精准的情报服务和智库咨询、为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提供情报支撑,基于学科双融的综合集成理论框架实现情报工程智慧化。文章最后从科技情报事业的理论新动力、科技情报工作的学理基础以及融合DIKW信息链的新型科技情报工作等方面对未来十年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73。  相似文献   

9.
我们湘潭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是一个小所,无论人力、财力,物力都很有限。但我们坚持在努力做好情报资料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情报服务效果,为我市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了一些工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把科技情报资料工作摆到适当的位置科技情报资料工作是科技情报工作的基础,是科技情报工作的主要内容,搞科技情报工作决不能搞无米之炊、空中楼阁。可以说,没有情报资料工作,就不可能有情报调研工作、情报服务工作、情报报导工作等。科技情报机构相对于其他部门、厂矿、科研单位来说,其优势和特点就是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技情报资料。同时,科技情报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事实型数据的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科技发展形势和满足科技决策的需求,需要对科技情报研究方法论进行持续创新.本文提出,应从建设面向科技战略和科技管理服务的事实型数据库、开发专用的方法和工具、充分利用专家的智慧等三个方面提升科技情报研究水平.本文还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实际工作为例,对开展基于事实型数据的科技情报研究的实践探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自2007年以来,我国图情领域每年发表的期刊论文均已超过2万篇,现以CNKI发布的数据为例,揭示这些期刊论文的写作选题及其研究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图情领域当前的研究风格,也可为我国图情学科研究人员把握学科发展脉络和拓展研究思路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综合应用理论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从选题角度、来源素材、研究方法、写作思路等4个维度梳理图情学科当前的研究模式,总结提炼出我国图情学科的7种研究模式,并以图情学科2015-2017年18种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7种研究模式的总体数量分布、发表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和作者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论] 我国图情学科7种研究模式在理论创作主体、期刊主题导向、实际应用场景和现代技术发展的综合驱动下呈现出不同特点。具体体现为:新兴理念与技术的应用探索研究开创了图情实践活动的新场景;基于文献信息资源的理论总结研究已成为当前主流研究模式;面向一线业务的应用剖析研究丰富了图情学科的研究体系;数理统计的应用研究拓展了图情学科的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催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和算法设计研究开阔了图情学科的研究视角;学科融合模式为图情学科开展跨界研究提供了新渠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在学科更名背景下解析和思考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路径,旨在拓展学科内涵、丰富学科体系,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学科力量。[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和国家战略导向,提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向度”议题,并从历史、现实、未来3个维度观测本学科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过程中的嬗变与发展。[结果/结论]面向科技自立自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存在目标定位模糊、供需矛盾突出、核心能力薄弱等现实问题。为强化学科效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提出几点建议:面向现实情境,加强学科制度建设;坚持吸收借鉴,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动融会贯通,重视学科交叉协同;完善人才梯队,激发学科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13.
徐静  王斌  刘冰 《编辑学报》2015,27(6):525-527
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中信息产品的转型尤为重要.产品是传媒战略的承载者,也是传媒与用户之间的直接载体,关系到传媒竞争力的实现,而产品思维对于提升出版传媒的竞争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对国际著名科技出版集团医学数字化信息产品的剖析,发现在产品生产的中观层面上其思维模式发生了转向,尤为突出的特点是产品生产全流程的用户导向性以及专业内容与新媒体的高度切合性.  相似文献   

14.
王胜利 《山西档案》2020,(2):138-141
当前随着政府信息开放共享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档案数据信息的公开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公众服务价值发挥更大效用的迫切需要,使得档案资源的有机整合与高效共享成为档案学发展的一个热点内容。档案数据管理的转变正在成为档案管理研究的新范式,本文在分析档案数据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时,首先讨论了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管理的深刻影响;从内容整合、技术整合、服务整合三个层面阐述了档案数据资源的整合;从政策、安全、技术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共享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题模型的科技报告文档聚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探索实践以科技报告为文献载体形式的融合主题模型的文本聚类方法,拓展基于科技文献进行技术监测服务的新领域,提出基于科技报告进行语义分析的新方法。[方法/过程]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的科技报告为数据源,首先基于LDA主题模型对经过文本预处理的科技报告进行主题挖掘,再基于Ward与K-means相结合的聚类算法对包含主题分布信息的文本向量进行聚类分析,尝试提出一种适合科技报告文档聚类的文本挖掘新方法。[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LDA主题模型能有效准确挖掘科技报告中的主题信息,所提出的Ward与K-means相结合的聚类算法对科技报告的聚类效果也优于其它传统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16.
期刊稿量激增现象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库耘 《编辑学报》2007,19(2):136-138
分析载文量与期刊论文质量的关系以及影响论文信息价值的因素.认为目前有价值的论文数量与不断增加的来稿量不成正比,有的刊物甚至成反比.强调期刊对论文的选择应与国家科技整体发展同步,应更为主动地吸引与现实科研工作相关联的研究和应用型论文,以引导、鼓励、支持创新论文的写作和发表为已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为揭示情报学领域近15年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演化情况,了解和掌握研究主题热度的动态变化。[方法/过程] 基于动态主题模型(Dynamic Topic Model),以国内外情报学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6本核心期刊作为数据集,分析国内外情报学研究主题演化过程,从主题热度的宏观维度和词语变化的微观角度入手,对比分析主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热度异同点,以期为我国情报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情报学研究内容偏重实际应用,国外偏重于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同一研究主题在不同时期涉及研究内容差别明显,导致其研究热度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相对于国内,国外情报学研究主题传承性和递进性更强,热度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8.
赵跃  乔健 《档案学研究》2019,33(3):44-54
本文基于研究主题的挖掘与演化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题结构、演化规律、热点变迁与研究前沿进行了透视。发现:①“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领域形成的规模最大且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主题社区;②“档案资源&档案信息资源”主题形成前后,我国档案学领域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明显的主题分化与融合现象;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有很明显的“世纪分割”现象,“互联网+”“大数据”等成为学科研究的前沿。同时指出,档案学研究中存在如下问题:①思维保守以致超前研究较匮乏;②盲目追求热度而研究深度不足;③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间的冲突。面对问题,档案界应:①做好规划,树立自信;②稳中求进,逆向思维;③正视差别,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9.
Dynamic development is an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 of research topics. To study this,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sets of topic attributes to examine topic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opic continuity and topic popularity. Topic continuity comprises six attributes: steady, concentrating, diluting, sporadic, transforming, and emerging topics; topic popularity comprises three attributes: rising, declining, and fluctuating topics. These attributes are applied to a data set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ast 11 years (2001–2011). Results show that topics on “web information retrieval”, “citation and bibliometrics”, “system and technology”, and “health science” have the highest average popularity; topics on “h-index”, “online communities”, “data preservation”, “social media”, and “web analysis”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popular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相似文献   

20.
周京艳  王世雯  杨萍 《情报工程》2015,1(2):115-119
科技情报的功能是为战略决策和战术选择提供支撑服务。科技情报工作是科研和生产的重要一环,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科技情报工作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模式,科技情报工作能够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