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磊 《新教育(海南)》2023,(S1):175-176+184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形成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关键时期。基于幼儿发展优先理念,通过开展幼儿园“自然日”品德启蒙教育活动,研究幼儿品德启蒙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通过与家庭、社区的联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个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幼儿品德是在培养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行为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而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行为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的生活。我坚持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3.
谈幼儿品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幼儿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的关键年龄,又是沾染不良习惯的危险时期,如果不注重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教育,会给孩子的终身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为孩子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幼儿园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一、了解幼儿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和过程,是开展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孩子进入幼儿园,迈开了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幼儿园的环境影响和老师的教育,对幼儿品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幼儿分享行为能促进幼儿个体品德和社会适应力的发展。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幼儿分享行为的内涵与意义出发,阐述了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并从幼儿个体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可以使幼儿的品德行为得到培养,心理得到健全发展。一、品德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1.幼儿品德行为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主动的发展。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集体保教的机构,对幼儿品德行为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进行的德育过程,既要适应幼儿的发展,又要促进幼儿的发展;既要充分发挥环境、教材和自身的良好作用,又要尽量联系幼儿已有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文明礼貌的教育。早在一九三八年,革命圣地延安办起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时,就提出了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和文明行为的要求。陕甘宁边区保育院对幼儿进行文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一年上半年,我们对普陀区幼儿近900名幼儿进行了行为问题的调查测定,获得了近万个数据,经过统计处理,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本地区幼儿问题行为的状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目的幼儿的问题行为指妨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它具有一定的经常性和扰乱性,同该年龄阶段幼儿的正常行为表现差距较大。问题行为不只是“难教幼儿”才有,“好”幼儿也可能有。不良品德行为属于问题行为,但问题行为范围更广。犯罪行为是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它常是由  相似文献   

8.
幼儿期是幼儿道德和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形成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品德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者根据品德形成过程的规律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道德问题的突出表现,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可以从培养幼儿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三个方面着手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幼儿时期是人成长的启蒙阶段,更是品德、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所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既是幼儿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培养,是为将来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奠基.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比如礼貌问题,幼儿来园、离园时老师和幼儿要互问"早晨好!""再见."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一声"谢谢".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培养,是为将来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奠基。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比如礼貌问题,幼儿来园、离园时老师和幼儿要互问“早晨好!”“再见。”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一声“谢谢”。  相似文献   

12.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质,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要求。幼儿时期正是品德行为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的发展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占有重要地位,教师的教养观念与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幼儿教师,要利用幼儿模仿性强以及可塑性大的有利时机,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林阿虹 《中国德育》2014,(22):56-5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让幼儿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响,培养幼儿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建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品德行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全员参与、全面营造、全景融入,才能有效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形成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良好行为规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幼儿品德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幼儿园应以提高幼儿的品德素养为目标,以环境创设、幼儿一日活动、节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注重以美激情,以情动情,以情促行,开展融知、情、意、行为一体的情境互动式教育,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巩固.  相似文献   

17.
品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幼儿园应把幼儿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促进幼儿品德、情感与行为的良好发展.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蕴涵着许多品德教育因素,要注重常规活动与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不断地发掘、充分地发挥常规教育对促进幼儿品德发展的价值,增强常规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少年世界》2012,(2):F0004-F0004
濠江中学附属幼稚园一直以品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透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如:探访老人院、亲亲小弟妹、品德之星评选等,让幼儿从活动中学习尊敬长辈、友爱弟妹、爱清洁、讲卫生等优良品德。  相似文献   

19.
林梅 《家教世界》2013,(8):35-36
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幼儿园要为文明礼仪教育创设宽松的校园环境,在日常管理和生活过程中,注重对幼儿进行行为训练。  相似文献   

20.
攻击性行为是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中班的幼儿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还不完全,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应及时通过行为分析,寻找成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