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调查的方式,列举了当前幼儿品德行为形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呼吁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家长重视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培养,是为将来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奠基。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比如礼貌问题,幼儿来园、离园时老师和幼儿要互问“早晨好!”“再见。”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一声“谢谢”。  相似文献   

3.
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表明,要使品德培养切合实际确实有效,就应该教给幼儿一些与人和睦相处的社会性行为,也就是人闪常说的“亲社会行为”,它是一种积极良好的社会行为,它包括了帮助、友爱、合作、分享、谦让、同情、关心、援助、捐献、抚慰等等。心理学研究又告诉我们,社会性情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而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我认为与幼儿园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园人际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关系,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本文就这三种人际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依据“规程”提出的幼儿德育培养目标,针对我院幼儿在情感、品德、行为、性格等方面的现状,我们尝试通过有目的、针对性强的环境布置,即建立幼儿德育活动室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健康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福利会设有三所学前教育机构。为了加强幼儿教育的研究,深化幼儿教育改革,试图探索一条“保教合一的课程模式”,中国福利会专门成立了学前教育研究组。近一年半来,研究组除对幼儿的智力、体力、品德作过一些调查外,还有目的、有计划地对3~6岁幼儿的劳动活动、良好卫生习惯、良好进餐习惯以及幼儿睡眠和穿脱能力四个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得到了一批比较可靠的数据和材料。这些材料量化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生活活动和劳动活动。它对于了解幼儿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的发展水平,对于保教工作的评价,都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登有关这些调查研究的四篇论文,希望读者能就文中各个项目和分项目及其“评分”的比重是否恰当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问题行为?教育心理学作了这样的阐述:“问题行为一般被认为是给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是不良品德形成萌芽和量的积累的前奏。”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心理性的问题行为,另一类是品德性的问题行为。这里想谈的是差生的心理性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7.
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过程就是“活动”。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它是幼儿发展的源泉。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幼儿园的教学形式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要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就应从各种教育活动入手。   一、在语言、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培养善良的情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重要方面,而学前期是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许…  相似文献   

8.
幼儿品德是在培养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行为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而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行为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的生活。我坚持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困幼儿教育界关于幼儿德育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认为“幼儿德育是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性格”。这种定义揭示了受教育者(幼儿)和幼儿德育的内容(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性格)。另一种认为幼儿德育“主要是指对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教育者依据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要求。幼儿时期正是品德行为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的发展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在园幼儿问题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自编的“幼儿心理问卷”,对长沙市233名36岁在因幼儿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在园幼儿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结果,幼儿问题行为的检出率为:饮食问题21.19%、睡眠问题11.47%、行为问题9.08%,而且存在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都吉雅 《考试周刊》2009,(22):238-238
一、问题的提出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如今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却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最近我在班上搞了一项“幼儿品德行为问卷调查”,从其结果来看,班上35名幼儿中,爱父母的占60%,并且更多的只会索取爱,而不懂如何正确地表达爱:不能关心同伴友好合作的占20%,并且表现出自私、独霸的心理:在爱劳动意识上,能合要求的占57.1%。  相似文献   

13.
幼儿正处在道德品质的初步发展阶段,要使他们从小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品德,必须从道德认识的培养着手。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具体体现为他们的道德评价的发展水平。而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已为他们道德评价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幼儿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是在环境影响下逐步进行的。他们的心理活动的目的性和独立性是在社会交往中得到增强,并逐步学会按成人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凡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他们也认为是正确的行为,反之便认为是“不好”的行为。“好”与“不好”是幼儿最初的道德评价水平,这对他们以后个性品  相似文献   

14.
古人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失也。”(古籍《学记》这话至今仍对我们有所启发。它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既要重视“长”学生之“善”,也应重视研究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之“失”的规律,使其之“失”向“善”转化。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方面。其产生、发展和矫正有其固有的特点和复杂性。在中学一定条件下可以导致品德问题。而品德性问题行为中也常含有情绪、性格异常等心理因素。两者互相交错、渗透,有时难以区分。品德性问题行为往往直接影响、威胁到教学秩序与社会安定,应当…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在于它是幼儿的课程,是幼儿的活动,是幼儿的“问题一解决”活动。幼儿园课程决定了它具有对于幼儿行为而言的亲历性、行动性、即时性、整体性、真实性与探索性,同时还具有对于教师行为而言的发展性与支持性。  相似文献   

16.
谈幼儿品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幼儿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的关键年龄,又是沾染不良习惯的危险时期,如果不注重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教育,会给孩子的终身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为孩子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幼儿园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一、了解幼儿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和过程,是开展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孩子进入幼儿园,迈开了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幼儿园的环境影响和老师的教育,对幼儿品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在于它是幼儿的课程,是幼儿的活动,是幼儿的“问题-解决”活动。幼儿园课程决定了它具有对于幼儿行为而言的亲历性、行动性、即时性、整体性、真实性与探索性,同时还具有对于教师行为而言的发展性与支持性。  相似文献   

18.
一般把任何有目的地伤害他人(或其它生物),而被伤害者则试图回避的这种行为称作是攻击行为.幼儿攻击行为一直都是教师和家长特别关注的现象,它是幼儿健康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着幼儿性格与品德的形成,还可能成为今后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导火索.影响幼儿攻击行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幼儿减少攻击行为,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小班幼儿攻击行为的个案作出分析,从生物学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两种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引导方法,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发展,提高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幼儿期是幼儿道德和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形成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品德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者根据品德形成过程的规律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道德问题的突出表现,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可以从培养幼儿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三个方面着手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机体的适应能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它不仅发展了幼儿各种基本能力,更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然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园体育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活动的组织、内容与实施途径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