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青年教师常会遇到这样的困难:觉得自己无法把握学生的情绪。学生要么表现为过于兴奋,不听老师的指导与指挥;要么表现为厌烦上音乐课,精神萎靡不振;要么表现为紧张、压抑而不愿上课……。这些表现,都会不同程度地使教师失望、烦躁,进而产生对所教专业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不自信的心态。这些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和解决,就会导致教师心理上对音乐活动乃至对音乐教育的消极情绪,直接导致教学上的失败。过去,人们一般把这种消极情绪归咎教师个人素质或能力或教学机智的不足。尽管我们有大量的教师培训文献、…  相似文献   

2.
学校领导听课亦需备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课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学现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但很多学校领导由于事务繁忙,往往连课的内容都不清楚,就急匆匆地走进课堂去听谦。其结果是,领导在评课时,要么不能切中要害.胡评乱评.致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要么一味表扬,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3.
听记,是用文字记录别人的口语,也叫听写。听记是理解、记忆、书写的综合训练。听记的材料是现成的,用不着学生去搜集、构思。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运用文字符号记录口语上,集中精力进行字、词、句的书面训练。字、词、句的书面化是学生书面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在听记时把它游离出来进行单项训练,这样就分解了书面作文训练,降低了难度。学会记录别人的口语,到作文时记录自己的口语就容易得多,为作文打下了基础。另外,在听记过程中,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地听,聚精会神地写,这就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文字的理解能力以及书写能力都得到锻炼。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语感加强,头脑反应灵敏。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写听课笔记,能做会议记录,这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调节许卓娅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经常碰到的主要困难,就是觉得自己无法把握儿童的情绪,儿童要么表现为过于兴奋,不听指挥,游离于教育活动之外;要么表现为过于萎靡,反应冷漠,表情麻木,机械被动地应付...  相似文献   

5.
把握记忆的三个环节:听、想、记朱玺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对于一个人来说、只要经过模索效率高、效果好,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在记忆过程中、我是着重抓好听、想、记这三个环节来进行自学的.听,就是听磁带。工作忙、家务重不允许我有充裕的学习时间。根据这个情况,我...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传统教学常用的基本做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顾自己讲,锻炼自己,学生只好听和记而得不到锻炼,甚至不听不记不参与教学过程。很不正确的这种教学,教师自知占用了学生的思考时间,所以不得不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搞题海战术。这也是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过重的负担产生于课堂教学之中,是教师一相情愿地“代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教师使学生课堂上轻松而课后负担更重。  相似文献   

7.
在听课活动中,不少听课者没有事先做准备的意识和习惯,以为带着纸笔就可以直接进入课堂,在课堂中要么是记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要么是听到底,记到底,成了纯粹的"笔记员".  相似文献   

8.
教师和学生赌气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有的因学生捣乱停止给学生上课;有的因学生作业脏撕学生的作业本;有的因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惩罚学生;有的对调皮学生置之不理……教师和学生赌气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教师采取高压政策以威取胜,赌的气是“我就不信管不了你”;要么教师妥协,对学生不管不问,赌的气是“我就不理你,着吃亏的是谁”。不论哪种结果都有弊无利。教师和学生赌气是教师无能的表现学生具有特定的年龄和性格特征,不可能一切按教师的要求去学习和生活,他们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如和老师唱对台戏、搞恶作剧出教师的洋相、经常…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出现,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不少教师感到迷惑:这么多新观点,各有所长,该听谁的?在实际教学中,有两种极端的表现:要么不听,拒新理念于千里之外;要么全听,朝秦暮楚,一天一变,使师生都无所适从。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究竟该听谁的?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0.
刘丹 《辽宁教育》2006,(9):36-37
一、改革课堂问答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不希望学生提问,害怕学生所提的问题自己事先没有准备好,回答不出来,验面上过不去;或者担心学生的提问影响自己的教学计划,往往不让学生多提问。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从头讲到尾;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稍稍发生偏差,教师就立即给学生以间接或直接的暗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按老师的提问学习,自主思考问题的范围和空间非常小,就更不用说创新了。  相似文献   

11.
一、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1.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有个性。这是个根本,起着决定性作用。语文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常常想着创新;要敢于否定,敢于挑战书本、挑战共识、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2.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个性。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么自然亲切,启人思维;要么词藻丰富,富于感情;要么自然流畅,幽默生动;要么妙语连珠,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借助特有的个性语言去吸引、打动、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有个性。教学如…  相似文献   

12.
在听课活动中,不少听课者没有事先做准备的意识和习惯,以为带着纸笔就可以直接进入课堂,在课堂中要么是记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要么是听到底,记到底,成了纯粹的“笔记员”。在他们看来,听课只要带着耳朵去听、带着笔记去记就行了,何必特意去准备什么。实际上,听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听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听课活动实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我听过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现象(一):当教学环节进行到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先是提出问题,然后就说“现在开始讨论”!此时,教室里立刻发出一阵阵“嗡嗡”的讨论声,让人感觉到好像每个学生都在小声发言。但教师大多在宣布“开始讨论”后仍把自己限制在讲台前,要么是一味站立等待,要么是借学生讨论的时间看自己的教案,要么急急忙忙准备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内容,不下讲台,更不到学生中间去听一听讨论的内容,使教师与学生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学生花了许多时间学习英语,却鲜有成效。久而久之,便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布置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老师不布置,自己就无所适从。学习方法仍然是课堂上听听记记,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兴起,教师培训愈来愈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要实现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首先变革教师培训的观念,真正确立“教师不是不合格才需培训,而是要学习、要思考、要成长、要发展,才需要培训”的新观念。由此看来,以前的教师培训,总是由培训者利用讲授的方式,把所谓的新思想、新观念传递给教师,教师接受培训的过程是忠实的听和记,谁听的认真,谁记的多,谁的收获就大。这种培训应被彻底改变。其实,每个教师在广泛的、真实的、鲜活的、具体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的实践知…  相似文献   

16.
李华 《甘肃教育》2011,(6):85-85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习兴趣、开启心智、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提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课堂提问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提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找到答案;要么过难,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得学生无处下手;  相似文献   

17.
听课时。发现有些教师过度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的现象。教师该讲的不敢讲,本来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去进行所谓的“探究学习”,似乎教师不这样做,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  相似文献   

18.
一、五官并用记忆法 心理学认为,记忆实质上是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所以靠多种感官感知比单靠某一感官感知留下的痕迹要多、要深。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多数同÷学只知道用单一感官感知,要么只用眼看,要么只读,要么只是手写,而很少多种感官并用,故记忆的效果就差。为此,同学们在记忆过程中,应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协调记忆,做到眼看、耳听、口读、手写、脑记,其中最重要的是脑记,切莫心不在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对老师多是畏而远之抑或敬而远之。有什么心里话,要么不敢说;要么闪烁其词,含含糊糊;要么深藏心底,怕给老师增添麻烦……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学生们大都愿意把自己的心声通过日记的形式,在纸上倾吐。因此,周记就成了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窗口。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在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沟通,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  相似文献   

20.
杨雪枫 《甘肃教育》2010,(11):17-17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一线的教师有许多困惑。许多培训往往只是听讲座、听报告,效果不明显,回到课堂时,又不得不走自己的老路。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一线的老师不知道怎样向名师学习,或者说不清楚向名师学习什么,因而出现了听名师讲课或讲座时心潮澎湃,回到具体的课堂时却心灰意冷、无所适从的现象。那么,我们到底应向名师学习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