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的委婉语翻译进行对比研究,即对杨译和霍译两个译本中二人使用的翻译方法、句型结构、用词的委婉程度以及用词的达意程度进行比较研究,以得出二人在委婉语的翻译处理上各自的特点及优缺点,并对二人的翻译加以评论,总结两人各在翻译上的优异之处,以达到让西方读者能更好的理解《红楼梦》及中国古典文化和中国式的委婉语,促进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从汉英两种语言背景文化的差异入手,以《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为例分析了各种常用的翻译方法在委婉语翻译中的使用情况。通过对比不同译本的翻译方法和汉英文化的差异,来探寻汉英的文化特点及其在跨文化翻译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结合两个英译本,研究和探讨了《红楼梦》作品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指出翻译过程中应当恰当地使用异化与归化,最大程度地表达委婉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充斥了大量中国底蕴浓厚的对封建制度的描写以及诗词歌赋、文字游戏。同时,《红楼梦》也以独具中国特色的修辞使其语言具有独到的中国美学。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文化感兴趣,《红楼梦》的翻译也因此始终受到关注。本文试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对其中用典、对偶、双关、委婉语几个修辞方面的翻译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张茜 《海外英语》2014,(5):153-155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霍克斯先生和杨宪益夫妇的《红楼梦》全译本先后出版,《红楼梦》的英译研究逐步走向高潮。由于受明清时代伦理规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书中采用了大量讳饰,关于性事和死亡的讳饰尤为明显。讳饰指出于禁忌或厌恶等原因而避免使用某些特殊字眼的修辞手法,隶属委婉语。该文将杨、霍译本中对性事和死亡的讳饰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位译者对讳饰翻译的不同特色,总结他们对讳饰辞格的翻译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6.
汉英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能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汉英版本中有关“生”的委婉语的典型例子的对比分析,来透视这些委婉语所反映的英汉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该文界定了具体的模糊语范围,从《红楼梦》所有模糊语中选取人物描述模糊语,在翻译美学的视角下,探讨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人物描写模糊语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周娟丽 《考试周刊》2011,(51):20-21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选择要顺应于语境,翻译活动尤其如此,译者要顺应于源语和目的语双方相关的语境因素,译者本身的因素也构成了译者顺应的语境因素之一。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对比,顺应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译者翻译时策略和词语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该文界定了具体的模糊语范围,从《红楼梦》所有模糊语中选取人物描述模糊语,在翻译美学的视角下,探讨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人物描写模糊语的再现。  相似文献   

10.
"死"义的委婉表达在《红楼梦》中广泛运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宗教信仰及神话、等级差别对"死"义委婉语有明显的影响;"死"义委婉语的常见译法有直译后另加注释、译成英语委婉语及直接省译等,但在翻译过程当中都可能遭遇到一些想要传达而无法传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本浅析了习语汉译英的可译性,强调直译,并就习语直译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传统翻译法和交际法两种外语教学法所存在的问题的思考,文章分析了翻译中文化导入、口译、回译等翻译手段和翻译媒介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提出适当地运用翻译可以弥补传统翻译法和交际法的不足,有效地促进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商标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包装上商标的设计以形象性、生动性体现出企业的理念和产品的质量,所以对外文商标的翻译在尊重消费者的心理及地方传统文化的同时,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体现商标的音律美、意义美以及形象的意蕴。本文结合商标翻译实例,介绍了商标翻译的常用方法、并提出了在商标翻译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本类型理论着手,将文本功能、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三者相结合,根据医学英语的特点,结合表?达型医学文本、信息型医学文本和呼唤型医学文本的实例,提出适合各自文本的具体翻译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5.
从翻译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语言学理论对纽马克关联翻译法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浅析增词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用目的语把源语言的信息传达出来的过程.其标准是"忠实"、"通顺",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在翻译过程中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增词法就是较常用的一种.所谓"增词",就是在翻译中添加一些必要的词汇,使译文的意思更清楚明了.当然也不能离开原文随便增加词汇,而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经过分析总结,本人认为基本上可以从词汇、语法、逻辑、修辞、和谚语等几方面进行适当的增补.  相似文献   

17.
彝文古籍整理是指对中国古代彝文书籍进行审定、校勘、注释等加工整理工作,便于现代人阅读。当前,彝文古籍整理面临着辨伪、校勘、版本鉴定困难,整理手段落后,内容整理和创发性整理薄弱,彝文古书诊释量大,彝文古籍修复人才奇缺等诸多困难。彝文古籍的特点,决定了其整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序与汉文古籍整理不尽相同,如标注国际音标、翻译等方法是汉文古籍整理所不具有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翻译活动繁荣的今天,中国无论在翻译理论的发展还是在翻译教学中,都没有给纯翻译理论以应有的重要地位.纯翻译理论优于特色翻译理论与应用翻译理论.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发展来看,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开展纯翻译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9.
当前,译界对“翻译”的指称争议较大,究其根源在于该词内涵丰富、外延包容。本文反思了翻译界对翻译一词的使用,从语义、翻译本体、翻译研究本体、翻译学科和翻译研究走向五个层面澄清了翻译领域对于翻译范畴的模糊认识,对争议较大的翻译本体和翻译研究本体给出了重新的界定,对翻译学科的已有定位进行了新的审视,对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予以了剖析,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